王婧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观察β1及β3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及β3-AA)在缺血性心肌病心衰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不同抗体分布特点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患者60例为心力衰竭组,健康对照组50例.分别于入院即刻测定两组血浆中β1-AA、β3-AA、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入院后24 h内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组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后7d、3个月再次测量血浆中β1-AA、β3-AA、NT-proBNP水平及LVIDd和LVEF等值;出院后1年随访其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等).结果 心衰组β1-AA/β3-AA值小于对照组[(1.53±0.33)ng/L比(1.76±0.68)ng/L,P<0.05].心功能Ⅳ级的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发作期患者β1-AA/β3-AA较心功能Ⅲ级患者低[(1.51±0.43)ng/L比(1.55±0.23)ng/L,P<0.05).随着心功能得到改善,β1-AA、β3-AA均有所下降,且二者比值短期内升高,后又有下降趋势(P<0.05).出院后1年时间内,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相比,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的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均较低(P<0.01).用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期β1-AA/β3-AA、服用β受体阻滞剂时间/病史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独立预后指标(P<0.01).结论 β1-AA/β3-AA失调与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之间存在联系,可用于临床指导β受体阻滞剂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
- 王婧王敬萍王慧仙杨晋静马秀瑞闫蕊
- 关键词: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
- 血糖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反应性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明确血糖控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阿司匹林反应性的影响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成功行PCI术的AMI合并T2DM患者97例,根据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52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45例).治疗第7天行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的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并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有无差异.结果 ①血糖控制良好组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高于血糖控制不良组[(69.5±22.7)%比(52.5±22.5)%,P=0.005],血糖控制良好组阿司匹林反应低下的患者少于不良组(13例比21例,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6个月内随访结果显示,与血糖控制良好组比较,血糖控制不良组更易发生MACE事件(9例比3例,P=0.034).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和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下是AMI合并T2DM患者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 血糖控制水平影响AMI患者阿司匹林反应性,同时血糖控制和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AMI合并T2DM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庞工力王敬萍柴晓红马秀瑞杨晋静魏红王宁王婧
- 关键词:糖尿病阿司匹林预后
- 奥美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数量的影响,探讨其稳定AS斑块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高脂饮食建立AS大鼠模型,将1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只。模型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的高脂饲料;奥美沙坦组饲喂含1%胆固醇、5%猪油高脂饲料加奥美沙坦1 0mg/(kg.d),连续用药3个月。免疫组化法检测AS斑块中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及粥样斑块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奥美沙坦组与模型组相比MMP-9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 5),平滑肌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巨噬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美沙坦可通过下调MMP-9的水平,增加斑块中平滑肌细胞数量,减少斑块内巨噬细胞的数量来稳定AS斑块。
- 王婧陈还珍
- 关键词:奥美沙坦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