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利健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义乌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义乌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抗体
  • 3篇异质体
  • 3篇甲胎
  • 3篇甲胎蛋白
  • 3篇甲胎蛋白异质...
  • 3篇肝病
  • 2篇血清
  • 2篇胰腺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凝集
  • 2篇抗原
  • 2篇患儿
  • 2篇恶性
  • 2篇肝癌
  • 2篇肝炎
  • 2篇埃希菌
  • 2篇病毒
  • 2篇大肠埃希菌

机构

  • 18篇义乌市中心医...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王利健
  • 13篇陈俊
  • 7篇吴荣辉
  • 6篇楼跃民
  • 6篇陈如昌
  • 5篇朱笑频
  • 4篇骆剑明
  • 3篇傅晓娟
  • 2篇孙宁杰
  • 2篇张金锋
  • 2篇何建新
  • 1篇方海俊
  • 1篇吴健媛
  • 1篇汤晓君

传媒

  • 8篇中国卫生检验...
  • 4篇放射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297例产妇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分析
2011年
本文对2297例产妇进行了梅毒血清学试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间产科住院产妇共2297例,常规进行了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阳性者再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血清学试验确证。年龄(18~42)岁,平均29岁。
王利健陈俊吴荣辉傅晓娟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试验住院产妇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梅毒螺旋体抗体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良、恶性肝病中的鉴别和在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良、恶性肝病中的鉴别和在早期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对585例肝病患者,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和雅培i2000化学发光法检测AFP-L3及AFP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和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AFP和AFP-L3%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的Z值分别为-3.808、-6.937、-8.811、-8.916,AFP-L3%的Z值分别为-4.972、-8.668、-10.080、-9.490。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AFP、AFP-L3%阳性值显著高于其他肝病组。根据ROC曲线,得出AFP的cut-off值为20 ng/ml;AFP-L3%的cut-off值为10%。AFP-L3%的敏感性为76.4%,特异性为80.6%,Youden指数为0.57。AFP的敏感性为70.3%,特异性为63.3%,Youden指数为0.34。从Youden指数可知,AFP-L3%是比AFP更好的诊断肝癌的指标。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病人中,AFP-L3%与AFP水平无相关性(r=0.057,P>0.05)。结论 AFP-L3在良性、恶性肝病中的早期诊断意义一定程度上优于AFP。AFP和AFP-L3%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陈俊王利健骆剑明吴荣辉楼跃民朱笑频
关键词:肝病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异质体
HBV患者抗-HBc项目单独阳性和HBV-DNA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抗-HBc项目单独阳性和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门诊和住院患者22798例,运用时间分辩荧光分析仪进行乙肝三系定量检测。对其中383例单抗-HBc定量为阳性患者,进行了HBV-DNA定量检测。结果大于50岁患者明显比50岁以下患者单抗-HBc定量检测值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以下130例患者中,HBV-DNA检测有66例呈阳性,占50.8%。而50岁以上253例患者中,HBV-DNA检测也有40例呈阳性,只占15.8%。二种组别HBV-DNA阳性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岁以上40例HBV-DNA呈阳性(1.55×103~3.26×105)copy/ml,波动范围少于50岁以下66例HBV-DNA呈阳性(2.53×103~6.35×108)copy/ml。50岁以上组HBV-DNA检测(lg值)和单抗-HBc定量阳性之间无相关性(r=0.026,P〉0.05),50岁以下组HBVDNA检测(lg值)和单抗-HBc定量阳性之间有相关性(r=0.683,P〈0.05)。结论对单抗-HBc定量阳性,建议进行HBV-DNA检测。50岁以下组单抗-HBc定量阳性和HBV-DNA检测结果(lg值)结果之间呈正相关。
王利健陈俊吴荣辉楼跃民
关键词:HBV-DNA检测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肝脏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对240例肝病患者(原发性肝癌70例,肝癌术后10例,肝硬化63例,慢性肝炎97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及AFP-L3水平,计算AFP-L3和AFP比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AFP,AFP-L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癌术后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AFP-L3%的灵敏度为86.96%,特异性为88.30%,Youden指数为0.75。AFP的灵敏度为75.68%,特异性为85.54%,Youden指数为0.61。从Youden指数可以知道AFP-L3%是比AFP更好的诊断肝癌的指标。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中的AFP、AFP-L3%含量显著高于肝癌术后组、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F值分别为74.45、54.85,P值均<0.01)。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病人中,当AFP>400 ng/ml时,AFP-L3%的阳性率为95.23%。AFP-L3%与AF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AFP-L3%对于肝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是比AFP更好的诊断指标;可以作为诊断肝癌的独立指标。
陈俊王利健骆剑明吴荣辉楼跃民朱笑频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异质体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联检对血液安全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可以通过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途径进行传播,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施行,患者对医院就医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对患者负责,减少纠纷发生。本院对各种传染性疾病进行必要的排查,以防止医源性感染,包括HCV的检测。
王利健陈俊朱笑频方海俊
关键词: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丙型肝炎病毒RNA
2006-2009年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现状及耐药特点,为预防和控制ICU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CU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菌株,使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6-2009年ICU共检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40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3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61株,占26.2%,肺炎克雷伯菌176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38株,占21.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所测14种抗菌药物中最低。结论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ICU的医院感染是可行的。
陈如昌王利健
关键词: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老年肝硬化患者ALB、BA、PA、ChE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老年肝硬化患者ALB、BA、PA、ChE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在肝硬化肝功能评价及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于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老年肝硬化患者122例,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2周、3周后检测患者血清中ALB、BA、PA、ChE水平,同时评估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采用溴甲酚氯法检测ALB,酶循环法检测BA,免疫比浊法检测PA,速率法检测ChE。结果治疗后1周有效者18例,无效者104例;第2周有效者40例,无效者82例;第3周有效者40例,无效者37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2、3周老年肝硬化患者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3周BA显著降低(P<0.05);和治疗后2周相比,治疗后3周BA显著降低(P<0.05)。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相比,治疗后2、3周PA显著上升(P<0.05)。和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相比,治疗后3周ChE显著上升(P<0.05)。治疗疗效与ALB无显著相关性(r=0.125,P=0.534);治疗疗效与BA呈显著负相关(r=-0.698,P=0.04);治疗疗效与PA、ChE均呈正相关(r=0.753,P=0.03;r=-0.621,P=0.04)。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肝硬化效果显著,能够显著影响ALB、BA、PA、ChE等水平,ALB、BA、PA、ChE等水平有助于评估患者治疗疗效。
王利健陈俊傅晓娟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老年前白蛋白胆碱酯酶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血凝和生化指标分析
2008年
目的了解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血凝和血清生化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血浆PT、APTT、FIB和血清TBil、DBil、GGT、TBA等生化指标,并以28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患儿中有颅内出血36例,发生率64%。56例患儿和对照组PT、APTT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FIB 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颅内出血组、非颅内出血组和对照组TBil、DBil、GGT、TBA、AST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颅内出血组TBil与非颅内出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Bil、TBA、GGT、AS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LT 3组之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凝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对判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王利健陈俊傅晓娟
关键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血凝生化指标
粪便联合检测致泻病原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粪便联合检测致泻病原体在婴幼儿腹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39份粪便标本同时做细菌培养和3种致泻病原体抗原的检测,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采用分离培养法,对可疑菌株作血清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空肠弯曲杆菌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测定其抗原。结果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检出率达33.0%,空肠弯曲杆菌的检出率7.2%,EPEC的检出率为1.5%,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0.7%;检测阳性者的男女比例1.6∶1。结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主要是轮状病毒和空肠弯曲杆菌,EPEC和肠道腺病毒感染率较低。联合检测致泻病原体对诊断婴幼儿腹泻有应用价值。
陈如昌王利健
关键词:腹泻病原体轮状病毒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甲胎蛋白异质体在良、恶性肝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本文应用微量离心柱法对70例肝癌和70例良性肝病患者进行AFP及AFP-L3检测,探讨两指标对肝脏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住院患者70例(男50,女20)原发性肝癌(PHC)血清标本,年龄(22~88)岁,平均(55.0±15.0)岁;随机选取良性肝病70例(男48,
陈俊王利健骆剑明吴荣辉楼跃民朱笑频
关键词:肝病患者恶性疾病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良性肝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