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振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吖啶橙染色法检测间日疟原虫的现场应用被引量:4
- 1995年
- 作者等采用改进的荧光光源及普通显微镜,于1994年7—8月间分别在四川省筠连县和名山县间日疟流行区,对吖啶橙染色技术检测疟原虫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共检测210例门诊就医发热病人,与经典的姬姆萨染色检测结果比较分析,吖啶橙染色法的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91.2%,两种方法的符合率为94.3%。检测速度可以提高2倍以上,明显降低了基层医院检验人员的工作强度。此种荧光光源结构简单,效能稳定,易于操作,价格较便宜,利于在基层医疗及防疫部门推广使用。
- 朱声华刘庆王兴振雷天李荣和
- 关键词:疟疾吖啶橙染色法间日疟原虫病原学诊断
- 应用“QBC”技术快速诊断间日疟的现场评价 Ⅱ.间日疟原虫在QBC离心毛细管内的分布及检测被引量:2
- 1993年
- 本研究将“QBC”技术应用于间日疟病原学检查,获得满意结果。QBC管经离心后,寄生原虫的红细胞被浓集于浮柱下缘周围的棕黄色层中,荧光镜下观察,此层又可分为红细胞层、粒细胞层、单核-淋巴细胞层及血小板层。间日疟原虫环状体主要分布在红细胞层,但偏近与粒细胞层的界面处;部分虫体在血小板层,但偏近与单核-淋巴细胞层的界面处。裂殖体和配子体主要分布在单核-淋巴细胞层及与血小板层相靠近的界面处。
- 朱声华刘庆昝中学胡安琪王兴振余清贵尹庆玲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间日疟
- 新型荧光光源吖啶橙染色和QBC技术快速诊断间日疟的现场评价被引量:3
- 1999年
- :1992~1998年期间用新型荧光光源,薄血膜吖啶橙染色法(AO法)和吖啶橙包被的毛细管法(QBC技术),分别在四川省筠连县和名山县疟疾流行区,对4528人进行了现场应用,其中145例采用AO法和QBC技术同时检测,并用姬姆萨染色作对照。AO法与QBC技术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率分别是97.2%、91.2%、94.3%和95.3%、94.8%、95.09%,三种方法每个标本平均检测时间分别为030″、107″和1000″
- 刘佩娜王兴振朱声华朱声华廖琳田玉川本文彦廖琳何远东
- 关键词:间日疟疟疾
- 应用QBC技术及荧光染色法快速诊断间日疟的现场评价 Ⅰ.QBC技术诊断间日疟的现场效果被引量:1
- 1995年
- 作者等在间日疟流行区的四川筠连县四方村对QBC(Quantitativebuffycoat)法与姬姆萨厚血片染色法进行了现场应用诊断间日疟的对比研究。血液标本来自161名自愿供血的村民,其中男性83名,女性78名,年龄自必月至78岁。从指尖或耳垂刺取血液300μl。用10μl血均匀涂成直径12mm的圆形厚血膜,常规处理染色。将55ul血吸人QBC管,接操作规程离心备用。对每一厚血片均检查300视野(1000×油浸镜),对每-QBC管均观察5分钟(600×油浸镜),如尚未发现原虫,即停止观察,并判断该标本为阴性。用秒表准确记录各法查见原虫的最快时间,同时记录各期原虫在QBC管内的分布位置。结果发现,用姬姆萨厚片法查出带虫者34例,阴性127例,用QBC法查出带虫者32例,阴性129例。以姬姆萨厚片法为标准,计算QBC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9.41%及96.06%,符合率为92.55%。QBC法的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4.36%及94.57%。姬姆萨厚片查见原虫的最快时间范围为1秒至30分钟,中数为10分钟。QBC法查见原虫的最快时间为2秒至4分15秒,中数为1分7秒。QBC管经离心后。
- 王兴振朱声华刘庆胡安琪昝中学余清贵尹庆玲
- 关键词:间日疟荧光染色法
- 间日疟原虫抗独特型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 1992年
- 利用低渗透析-Sephadex G200层析制备电泳纯、并具免疫活性的IgM型抗Pv红内期McAb(6H_6G_(11))免疫家兔,获得抗-6H_7G_(11)独特型抗体(Anti-6H_7G_(11)Id)。经免疫双扩散、ELISA以及竞争性免疫实验和动物实验表明,该Anti-6H_7G_(11) Id具有针对相应独特型决定簇的特异性,为半抗原抑制性Ab_2,并能模拟Pv抗原的作用,为交叉反应独特型。
- 白怀胡安琪朱声华王兴振
-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单克隆抗体独特型抗独特型抗体家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