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影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腰神经慢性压迫的细胞凋亡和超短波治疗的研究
- 岳寿伟刘徳山王永慧郄淑燕王丹影张缨张伟黄丽雯
- 该项目系统研究了兔腰神经慢性损伤后疼痛发生的分子机制和超短波治疗的效果。在研究神经根慢性损伤引起的疼痛时,建立与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神经根的损伤模型是关键,首先建立了机械压迫和自体髓核刺激的动物模型,用断层解剖技术测...
- 关键词:
- 关键词:病理凋亡疼痛超短波
- 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3
- 2002年
- 目的 :制作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压迫模型。方法 :取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16只 ,将 4只做神经定位解剖 ,12只随机分成 3组 :10天组、30天组和 180天组 ,每组 4只。将长 12mm ,内径 1.5mm ,外径 2 .5mm的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兔椎间管内 ,压迫腰 6和腰 7左侧神经根 ,右侧为自身对照侧 ,硅胶管的截面积约为椎间管经关节突关节矢状面面积的 2 0 % ,约为椎间外孔面积的 5 0 %。结果 :10天组与 30天组比较 ,潜伏时明显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80天组虽然与对照侧比较潜伏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性差异 ,但与 30天组比较已有明显改善。对照侧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各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除 1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无明显差异外 ,30天组和 180天组潜伏时、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 ,潜伏时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将硅胶管从兔的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使腰神经根慢性轻度受压 ,更接近于腰椎间盘突出和椎间管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慢性压迫后的神经有自行恢复的能力。
- 岳寿伟吴宗耀徐淑军刘德山王丹影王永惠
- 关键词:神经根电生理腰腿痛
- 兔腰神经根慢性炎性压迫后的行为学改变及超短波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通过观测模拟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的神经行为学改变 ,探讨超短波治疗对神经源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从椎间外孔塞入带髓核的有孔硅胶管 ,建立兔腰神经根慢性炎性压迫模型 ,测定动物的运动功能、热辐射刺激缩腿反应的潜伏期及电刺激痛阈值 ,观察空白对照组、损伤模型组和超短波治疗组在损伤后不同时间 (10d、3 0d和 90d)时的动物神经行为改变情况。结果 损伤模型组动物患肢的热痛阈和电痛阈发生改变 ,出现明显痛觉过敏的现象 ;超短波治疗组动物在损伤后 10d时患肢亦出现痛觉过敏的现象 ,但在损伤后 3 0d时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兔腰神经根受到慢性压迫和自体髓核刺激后可引起痛觉过敏 ,而超短波治疗对兔腰神经根慢性炎性压迫后产生的神经源性疼痛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 张缨岳寿伟钱会利张伟王丹影
- 关键词:行为学改变超短波疗效观察
- 药物干预对兔神经根慢性压迫的作用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后早期应用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2 8只 ,4只作神经定位解剖 ,其于 2 4只全部手术造成腰神经慢性压迫 ,随机分成未处理组和药物组 ,每组又分 10天组、30天组和 180天组 ,每组 4只。压迫模型 :将长 12 mm ,内径 1.5 m m,外径2 .5 mm的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 ,压迫腰 6和腰 7左侧神经根直到实验兔被处死 ,右侧为自身对照侧。电生理测定潜伏期 (latent period,L P)和神经传导速度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维生素 B1 2 5 mg,维生素 B1 2 12 5 ug,胞二磷胆碱 6 2 .5 mg,地塞米松 1mg,肌肉注射 ,每日一次 ,共 10日。结果 在未处理组中 ,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 10天、30天、180天组的手术侧与非手术侧即左右侧比较均有差异。在药物组中 ,上述指标均无差异。在手术侧的未处理组和药物治疗组天数之间的比较 :未处理组 30天组与 10天组比较 ,潜伏期明显延长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而压迫的早期采用药物治疗 ,潜伏期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未受累。结论 腰神经根慢性受压后 。
- 岳寿伟吴宗耀刘德山徐淑军王丹影张缨
- 关键词:药物干预神经根慢性压迫
- 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后超短波的治疗作用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观察兔腰神经根慢性压迫后次日开始应用超短波共治疗 1 0次的效果。方法 纯种新西兰成年兔 2 8只 ,4只作神经定位解剖 ,其余 2 4只全部做手术造成腰神经慢性压迫 ,随机分成 2组 ,未处理组和超短波组 ,每组又分 1 0d组、30d组和 1 80d组。压迫模型 :将硅胶管从椎间外孔缓慢塞入椎间管内 ,压迫腰 6和腰 7左侧神经根直到实验兔被处死 ,右侧为自身对照侧。电生理测定潜伏时 (latency,Lat)和神经传导速度 (nerveconductionvelocity,NCV)。脉冲超短波于手术后的次日开始应用 ,无热量 ,1 0min,对置 ,治疗间隙 3cm ,每日一次 ,共 1 0次。结果 未处理组中 1 0d组神经根手术侧与非手术侧比较 ,潜伏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差异 ;而 30d组与 1 80d组的潜伏时显著延长、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超短波治疗的神经传导速度 1 0d组的 1 2 .31± 2 .41m/s逐渐恢复到 1 80d组的 1 6.78± 1 .36m/s(t=3 .2 4 ,P <0 .0 5) ,与非手术侧的 1 7.69± 1 .2 4m/s基本无差异 (t=0 .1 8,P <0 .0 5)。而未处理组的神经传导速度为 1 1 .2 6±1 .2 5m/s,虽有逐渐恢复的趋势但仍明显慢于非手术侧的1 8.0 7± 1 .36m/s(t=3 .65,P <0 .0 5)。结论 腰神经根慢性受压后 ,由于其可塑性 ,存在自行恢复的能力。若早期应用超短波治疗能及?
- 岳寿伟吴宗耀王丹影刘德山徐淑军郄淑燕
- 关键词:超短波腰椎间盘突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