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反流
  • 5篇折叠术
  • 5篇食管
  • 5篇胃底
  • 5篇胃底折叠
  • 5篇胃底折叠术
  • 5篇腹腔
  • 4篇食管反流
  • 4篇食管反流病
  • 4篇胃食管
  • 4篇胃食管反流
  • 4篇胃食管反流病
  • 4篇流病
  • 4篇腹腔镜
  • 3篇手术
  • 3篇腹腔镜胃底折...
  • 2篇动脉
  • 2篇食管动力
  • 2篇食管炎
  • 2篇慢性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0篇燕超
  • 5篇汪忠镐
  • 4篇陈兵
  • 3篇吴继敏
  • 3篇胡志伟
  • 2篇李立强
  • 2篇杨盛家
  • 2篇张超
  • 2篇梁伟涛
  • 2篇刘震杰
  • 2篇潘以锋
  • 2篇张玉
  • 2篇杜兴
  • 1篇季锋
  • 1篇齐一侠
  • 1篇纪涛
  • 1篇闫峰
  • 1篇李治仝
  • 1篇高翔
  • 1篇黄莹

传媒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华胃食管反...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腔镜介入复合手术治疗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一例被引量:1
2021年
患者女,55岁,因“反复上腹痛3年余”就诊。患者进食半小时后上腹部疼痛,中上腹可及轻微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近3年体重减轻15 kg。既往胰腺炎病史,无外伤手术史。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体小息肉。腹部CT动脉造影可见腹腔干近端呈锐利“V”型凹陷,腹腔干前上软组织带状结构膈肌脚压迫腹腔干,提示正中弓状韧带压迫综合征(median arcuate ligament syndrome,MALS)(图1A)。
刘震杰田伦张宇华潘以锋燕超陈兵
关键词:腹腔干中上腹外伤手术复合手术小息肉
胃食管反流病抗反流术后复发的再次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二次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或)胃底折叠术后复发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9月因症状和解剖学复发在火箭军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行二次腹腔镜抗反流手术的连续19例GERD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7例,二次手术年龄(48±14)岁,距首次手术时间[M(Q。)]为30(54)个月。二次术前行钡餐造影、胃镜、食管测压和24hpH值监测。二次手术采取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胃底折叠术。记录患者首次术前、二次术前和二次术后的GERD相关症状评分,记录患者术后用药、并发症及疗效满意度。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二次手术无死亡和重大并发症,6例术后出现腹胀、排气增多、腹泻、吞咽困难和腹痛等。二次抗反流术后平均随访(33±22)个月,GERD相关症状评分均较二次术前下降(F=25.0~56.7,P=0.000—0.001),总体显效率为68%。1例在二次手术后3个月部分复发。12例患者对二次手术疗效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结论二次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和(或)胃底折叠术后复发的GERD效果良好,并发症可接受。
胡志伟吴继敏汪忠镐王峰陈美萍董元元战秀岚张玉马松松张超燕超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胃底折叠术
小鼠后肢缺血肌肉及骨髓氧分压与HIF-1α蛋白水平的关系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正常血供及缺血状态下小鼠后肢肌肉氧分压水平及其与HIF-1α蛋白表达的关系,为血管新生的体外低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成年雄性Balb/c小鼠30只〔体质量(20±2)g〕制备小鼠后肢缺血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缺血24 h、1周、2周及3周组,检测各组小鼠双侧后肢腓肠肌和股骨骨髓的氧分压,并对不同缺血时间的腓肠肌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结果腓肠肌及股骨骨髓正常的氧分压基线水平分别为(47.78±4.37)mm Hg和(21.55±3.40)mm Hg(1 mm Hg=0.133 k Pa)。不同缺血时间组小鼠患肢腓肠肌组织的氧分压均较健侧明显下降(P<0.05),并在缺血1周时达到最低,此时肌肉组织的炎症反应也最严重,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最高;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腓肠肌组织的氧分压有所回升,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也下调,但肌肉组织HIF-1α蛋白的表达与氧分压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86,P>0.05)。股骨骨髓的氧分压在不同缺血时间点的变化不明显。结论缺血组织HIF-1α蛋白的表达水平能够反映肢体的缺血程度;不同组织的生理氧分压水平不同,为组织细胞的体外低氧研究提供了依据。
黄莹张建陈兵杨盛家燕超李立强闫峰
关键词:肢体缺血氧分压低氧低氧诱导因子-1Α
胃食管反流病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原指胃食管因过度接触(或暴露)于胃液而引起的胃食管反流和食管黏膜损伤的疾病,2006年加拿大蒙托利尔全球专家共识将GERD明确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燕超陈兵汪忠镐
关键词:喉气管胃内容物反流胃底折叠术下食管括约肌胃灼热
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干燥综合征合并严重胃食管反流病两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干燥综合征合并严重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 Toupet 胃底折叠术应用于此类患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干燥综合征所致严重 GERD 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经过。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确诊为干燥综合征1年以上,均有严重的反酸、烧心等症状数年。入院后行胃镜、胃肠功能动力测压和24小时反流监测等检查均发现 LA-C 级食管炎、严重食管功能障碍和异常酸暴露。诊断为干燥综合征继发性 GERD,反流性食管炎(LA-C)。行腹腔镜 Toupet 胃底折叠术治疗,术后分别随访23个月和14个月。2例患者的 GERD 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例出现吞咽困难,1个月后自行缓解。结论腹腔镜下 Toupet 胃底折叠术对于无法停用抗反流药物的合并严重 GERD 可能是安全并且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胡志伟汪忠镐张玉邓昌荣燕超杜兴吴继敏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食管动力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介入治疗右侧锁骨下动脉瘤合并左侧椎动脉狭窄及术后内漏1例被引量:2
2014年
患者,女性,66岁。住院检查发现右侧锁骨下动脉瘤(subclavian artery aneurysm,SAA)1个月于2013年6月29日转入本院。患者1个月前因心慌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以心肌缺血诊治,行胸部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检查示左侧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梭形动脉瘤,大小约2.7 cm×1.8 cm,
李立强俞恒锡杨盛家齐一侠李明飞燕超
关键词:左椎动脉内漏椎动脉狭窄梭形动脉瘤术后
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气道反流的多学科研究和实践被引量:19
2015年
2006年,汪忠镐院士因严重的咳、痰、喘、甚至窒息等呼吸道症状,数次致命性"哮喘"发作,而终于发现了病因不是哮喘而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在有效的抗反流手术治疗后哮喘症状得到完全控制,并停用所有抗哮喘药物[1]。
胡志伟汪忠镐吴继敏季锋高翔李治仝梁伟涛燕超张超
关键词:抗反流手术哮喘症状哮喘药物哮喘儿童呼吸疾病酸反流
硬皮病所致严重胃食管反流病的个体化治疗:病例及文献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继发于硬皮病的严重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个体化治疗,特别是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用于治疗本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继发于硬皮病的严重GERD住院患者6例。入院后行胃镜、食管高分辨率测压、24 h反流检测等胃食管反流评估。2例药物疗效良好者维持保守治疗,4例合并食管外症状且药物控制不佳者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2年(1~4年),并复查胃镜。结果随访期间,6例患者的反酸、烧心、吞咽困难等食管内症状和咳嗽、喘息等食管外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抗反流药物减量或停药。4例手术患者中1例部分复发,无吞咽困难等术后并发症。结论继发于硬皮病的严重GERD的治疗可采取控制原发病、生活调理、抗反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腹腔镜下Toupet胃底折叠术对于药物控制不佳者可能是安全并且是有效的,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胡志伟吴继敏汪忠镐张玉纪涛燕超杜兴
关键词:硬皮病食管动力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治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回顾性分析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同时完成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SMA)测定的70例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行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46例予抗凝治疗下的保守治疗。支架植入组患者术前FFRSMA为0.53±0.14,支架植入后为0.95±0.05(P<0.01)。随访时间1~36个月,随访期间全部患者均未出现腹痛、腹胀及慢性腹泻症状。本中心认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测定可充分评估夹层病变对肠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利于临床决策。
潘以锋刘震杰高志伟何敏志邵长明张丽斌尹黎燕超章乃鼎周晗磊陈兵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支架植入慢性腹泻抗凝治疗
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咳嗽70例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相关性咳嗽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间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胃食管反流病科连续收治并接受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的70例GERD相关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反流、烧心、咳嗽、咳痰、咽部异物感和声音嘶哑)评分,计算各症状的评分缓解率[(术前症状评分一术后症状评分)/术前症状评分x100%],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手术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患者术后食管反流相关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均P〈0.01),上述各症状的评分缓解率分别为反流(79.4±23.2)%,烧心(82.0±21.5)%,咳嗽(72.2±28.5)%,咳痰(62.6±28.9)%,咽部异物感(76.1±31.5)%,声音嘶哑(70.8±39.3)%。全组无死亡病例,且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出现气腹相关的胸部或颈部皮下气肿5例(7.1%)、术后早期和晚期不同程度吞咽困难17例(24.3%),术后排气增多6例(8.6%),腹胀2例(2.9%),经治疗后均可缓解。全组患者手术满意率(满意和非常满意)为75.7%(53/70)。结论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相关性咳嗽安全有效且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胡志伟吴继敏梁伟涛燕超汪忠镐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慢性咳嗽腹腔镜胃底折叠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