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兴明
- 作品数:42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试析中加关系正常化被引量:1
- 2012年
- 1969年1月,中国与加拿大关系正常化进程停顿了二十一年以后恢复重启。经过艰苦漫长的建交谈判,双方于1970年10月13日实现了中加关系正常化。中加建交是两国政府坚持原则并体现灵活性和现实性外交的产物。
- 潘兴明
- 关键词:正常化
- 英国对欧政策新取向探析被引量:6
- 2014年
- 英国首相卡梅伦提出的英国就是否退出欧盟进行全民公决的主张,体现了英国对欧政策中新的疑欧主义倾向和趋势。其自由保守主义与英国根深蒂固的疑欧主义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针对目前欧盟存在的主要问题,卡梅伦提出了英国主张的治理路径和方略。而他重提对欧事务的全民公决,有其国内外的背景和原因。这种对欧政策新取向的出现,实际上反映出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在治理和发展路径方面的巨大分歧,体现了卡梅伦的一种政治策略,而英国及其未来的命运离不开欧洲大陆。
- 潘兴明
- 关键词:卡梅伦英国保守党欧盟
- 关于欧洲一体化的新思考——以英国脱欧为视角被引量:3
- 2018年
- 欧洲一体化由于英国脱欧而出现了重大波折,出现了"去一体化"现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原因在于:欧盟经受各种危机和挑战,自身发展受到限制,造成一体化的推动力不足;欧盟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内部差异未见缩小,导致对于一体化的共识难以形成;英国与欧盟存在各种难以化解的矛盾冲突,最终只得分道扬镳,对一体化造成打击。本文认为欧洲一体化中的"去一体化"现象反映出欧盟面临的新问题和挑战;"去一体化"只是支流现象,无法阻止欧洲一体化的主流;欧洲一体化要求欧盟重视和加强创新和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英国脱欧并不意味着完全脱离欧洲一体化,而将以新的形式参与一体化进程。
- 潘兴明
- 关键词:欧盟
- 丘吉尔的战时帝国政策与非殖民化被引量:1
- 2004年
- 二战期间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除了在军事、外交方面全力维护英帝国的利益之外 ,还亲自确定英国的战时帝国政策原则 ,并确保政策原则的贯彻 ,处理涉及帝国安危的重要事务。战时帝国政策的实施 ,基本上保证了帝国内部的安定 ,但英国政府对殖民地作出的让步或施行的镇压 ,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使得帝国内的离心倾向进一步加强 ;同时殖民地的参战和英国的战时宣传 ,促进了殖民地民族意识的觉醒 ,为二战后的非殖民化作了必要的准备。
- 潘兴明
- 关键词:丘吉尔非殖民化民族意识政治目标
- 津巴布韦问题探因被引量:3
- 2005年
- 津巴布韦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给这个国家的经济和种族关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英国曾试图将它建成一个“白人国家”。在非洲人的武装斗争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之下,白人政权的统治方告结束。但作为核心问题的土地问题未获解决,种族之间的不平等依然存在。而土地问题和大选问题造成了该国与英联邦关系的紧张和破裂。
- 潘兴明
- 关键词:种族关系殖民主义武装斗争非洲人英联邦白人
- 三种维度下的金砖国家关系考察被引量:4
- 2015年
- 金砖国家的内外关系分为三种维度关系:金砖国家内部关系、金砖国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南南关系)以及金砖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南北关系)。金砖国家的三维关系的内容和特点体现了这个新兴经济体组织的新颖特性和国际地位。在金砖国家的三维关系中,内部关系是组织基础和凝聚核心,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关系是自身发展的依靠源泉,与发达国家关系是合作共赢的环境要求。金砖国家通过创新,将能发现和创建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新全球治理体系。
- 潘兴明周鹤
- 关键词:金砖国家
- 南非种族冲突的化解与现代化之路被引量:9
- 2005年
-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未能消弭种族间的尖锐矛盾,反而引发激烈的种族冲突。在镇压无法奏效的情况下,南非政府开始了民主改革的进程,历经沃斯特的政策调整、博塔的改革总战略和德克勒克的改革三个阶段,较成功地用民主改革的方式化解了南非的种族冲突,极大地推动了南非的现代化。南非民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表明:各种族间的宽容和解精神是南非民主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种族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领袖人物的个人作用在此过程中相当突出和关键;民主与法制是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各种族文化应当兼容并蓄,全盘照搬和彻底排斥都是不可取的。
- 潘兴明
- 关键词:民主改革种族冲突
- 试析非殖民化理论被引量:8
- 2004年
- 非殖民化运动是殖民地和其他附属地通过斗争迫使宗主国改变政策 ,从而使得殖民地和其他附属地获得独立导致欧洲殖民帝国全面崩溃的一场运动 ,是 2 0世纪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非殖民化理论的研究 ,西方学术界已有大量研究成果问世 ,主要有 4个学派或观点 :世界经济学派说、国际政治学派说、新殖民主义论和主动撤退论。其中不少见解颇有启发性和一定的科学依据 ,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但它们大都恪守西方中心论的立场 ,强调西方殖民国家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主动性和主导性 ,忽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和民族独立运动的作用和地位 ,这些我们都无法苟同。
- 潘兴明
- 关键词:民族独立运动
- 武力抑或外交政策工具?--评俄罗斯对格鲁吉亚战争的官方话语被引量:1
- 2011年
- 对于2008年的俄格战争,俄罗斯从法律和规范的角度,为自身的行为提出了辩解。一方面是为了证明其行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也隐含着更大的政治动机:即俄罗斯想利用对自身有利的国际转型期和自身实力上升的机会,挑战现有的国际规范,从而为自己在未来的行动,特别是在独联体地区的行动,创造有利的条件。然而,俄罗斯的这些辩辞并不能得到广泛的共识,相反其言行反而带来了国际社会的担心,从而使得其挑战西方主导的秩序更加困难。
- 罗伊·埃里森李冠杰潘兴明
- 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基于战后丘吉尔政府非殖民化政策的考察
- 与二战时的政策原则和实际做法截然不同,战后丘吉尔政府基本上延续了工党政府的非殖民化政策。其政策原则和目标是在英联邦的框架内逐步实现殖民地的自治。导致丘吉尔政府继续非殖民化进程的因素有:首先,民族主义运动对英国的殖民统治造...
- 潘兴明
- 关键词:丘吉尔非殖民化英联邦民族主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