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斌
- 作品数:14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一种高储氢量和低V含量的Ti-Cr-V固溶体合金
- 新材料领域中的一种高储氢量和低V含量的Ti-Cr-V固溶体合金,包括Ti、Cr和V元素,特征是:合金是通过添加少量的V对二元团簇Cr<Sub>7</Sub>Ti<Sub>6</Sub>及其附近成分进行合金化形成的;其成分...
- 董闯王清汪海斌
- 文献传递
- 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用钛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用钛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磷酸、硫酸和水制备的混酸为电解液,对钛片进行阳极氧化刻蚀,钛片表面生成TiO<Sub>2</Sub>,反应至电流为0A,刻蚀结束,冲洗,干...
- 欧阳春简刚汪海斌张嘉伟姜小宝
- CO_2超临界流体可控冷却淬火技术被引量:1
- 2019年
- 从影响淬火介质冷却能力的因素和CO_2基本物理性质方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传热方面的研究工作,并论述了CO_2超临界流体作为淬火介质实现淬火冷却过程可控的潜力、产业价值与发展方向。
- 汪海斌汪海斌
- 关键词:超临界流体淬火介质二氧化碳
- 多元BCC固溶体储氢合金的团簇结构模型
- 本文采用“团簇+连接原子”结构模型重新解析了体心立方BCC晶体结构,给出了几种不同的团簇堆垛模式,形成的团簇与连接原子的比例分别为1:0、1:1、1:2、1:3、1:4、1:5,为多组元BCC固溶体合金的理论计算提供了基...
- 董闯王清汪海斌
- 关键词:储氢合金吸放氢性能
- 文献传递
- 铝合金铸件和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铸件和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铝合金铸件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成分:Zn:5‑20%、Mg:5‑10%、Si:6‑10%、Cu:5.5‑8%、B:0.1‑0.25%、Mn:1.15‑2.11%、Y:0.1‑1....
- 欧阳春简刚申奥汪海斌
- 铝合金铸件和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铸件和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铝合金铸件以质量百分比计包含以下成分:Zn:5‑20%、Mg:5‑10%、Si:6‑10%、Cu:5.5‑8%、B:0.1‑0.25%、Mn:1.15‑2.11%、Y:0.1‑1....
- 欧阳春简刚申奥汪海斌
- 基于相图的团簇线判据在Laves相相关的固溶体储氢合金体系中的应用
- 本文在相图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团簇线方法,用于指导与 Laves 相相关的 BCC 固溶体储氢合金的成分设计。团簇线体现在三元相图上为连接其亚组元体系中特殊的二元团簇结构与第三组元的一条直线。在 Ti-Cr-V 三元固溶...
- 王清吴江陈伟荣汪海斌李艳辉鲁雯董闯
- 关键词:相图储氢
- 文献传递
- Ti_(38)Zr_(45)Ni_(17)准晶合金的储氢性能及其V合金化
- 2008年
- 研究了三元Ti_(38)Zr_(45)Ni_(17)准晶合金及其V合金化后的四元合金(Ti_(0.38)Zr_(0.45)Ni_(0.17))_(100-x)V_x(x=5%、10%、30%、40%、60%(原子分数))的吸放氢性能。准晶成分设计思想源自于团簇线方法,即在Ti-Zr-Ni三元合金体系中利用两条团簇线的交点确定最佳准晶成分Ti_(38)Zr_(45)Ni_(17)。利用铜模吸铸快冷工艺制备直径为3mm的合金棒。吸放氢测试结果表明,Ti_(38)Zr_(45)Ni_(17)准晶在303K首次吸氢量为0.9%(质量分数),在573K时合金首次吸氢量可达2.38%(质量分数),合金吸氢过程快速完成,并放出大量的热,可将吸氢前的粉末样品烧结成块体凝聚物。吸氢后准晶结构消失,完全转化为氢化物结构。添加5%~30%(原子分数)的V进行合金化时可提高合金在573K下的首次吸氢量,最大为2.96%(质量分数),具有固溶体结构的(Ti_(0.38) Zr_(0.45)Ni_(0.17))_(40)V_(60)合金在室温下首次吸氢量为3.2% (质量分数)。由于准晶及其V合金化的合金在吸放氢之后均形成了稳定的氢化物,导致其放氢非常困难。
- 袁亮王清侯晓多董闯汪海斌马仁涛徐芬孙立贤
- 关键词:储氢性能
- 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用钛双极板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用钛双极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磷酸、硫酸和水制备的混酸为电解液,对钛片进行阳极氧化刻蚀,钛片表面生成TiO<Sub>2</Sub>,反应至电流为0A,刻蚀结束,冲洗,干...
- 欧阳春简刚汪海斌张嘉伟姜小宝
- 高Fe含量Fe-B-Si-Hf块体非晶合金的结构-性能关联被引量:3
- 2017年
- 以具有最佳非晶形成能力的新型Fe-B-Si-Hf四元块体非晶合金团簇式成分[Si-B_2Fe_(7.7)Hf_(0.3)]Fe(Fe_(72.5)B_(16.7)Si_(8.3)Hf_(2.5))为基础,通过添加Fe原子获得了[Si-B_2Fe_(7.7)Hf_(0.3)]Fe+Fex(x=0、1.5、2、2.5和3,原子个数)系列高Fe含量的Fe-B-Si-Hf四元合金成分。液态急冷、热分析和磁性测量结果表明,随着Fe原子数量的增加,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逐渐降低,形成棒状块体非晶样品的临界尺寸由x=0时的2.5 mm降低到x=2时的1 mm。非晶样品的玻璃态转变温度、晶化温度和Curie温度随Fe原子数量的增加也整体上表现为降低的趋势。该系列非晶样品软磁性能优异,其中[Si-B_2Fe_(7.7)Hf_(0.3)]Fe+Fe_2(Fe_(76.4)B_(14.3)Si_(7.1)Hf_(2.2))块体非晶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分别为1.58 T和2.8 A/m。为建立高Fe含量Fe-B-Si-Hf非晶合金的结构-性能关联,构建了{[Si-B_2Fe_(7.7)Hf_(0.3)]+[Fe-Fe_(14)]_(x/15)}Fe非晶合金的"双团簇"微观结构模型。结果表明,源于a-Fe的[Fe-Fe_(14)]团簇的数量在Fe-B-Si-Hf四元非晶合金的性能变化中起决定作用。
- 耿遥祥张志杰王英敏羌建兵董闯汪海斌特古斯
- 关键词:软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