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远新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6H指数:9
-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固定型人工藻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型人工藻礁,主要用于固定在沉积物多、海水透明度不高的岩礁底质海区,为大型底栖海藻的增殖藻礁。其礁体包括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的三个支点处设有与岩礁底质相连的固定环,在三角形支架上套设有由钢筋、混...
- 章守宇毕远新诸逦莹吴祖立
- 文献传递
- 沉积物对潮下带岩礁上铜藻早期定居阶段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采用沉积物捕获器和抽吸泵测量不同站点和不同水深的沉积物相对数量,通过现场测量铜藻的分布密度,评估了枸杞岛潮下带铜藻分布与沉积水平和暴波强度的关系,并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沉积水平对铜藻幼孢子体附着和附着后藻苗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少且暴波强度小的站位铜藻分布密度最高,沉积物数量多、暴波强度高的站位铜藻分布稀少;在不同水深处,铜藻分布密度与沉积物数量呈负相关关系;附着基上沉积物数量干质量达到10.47 mg·cm^(-2)(0.543 mm厚)时,仅4.4%的铜藻幼孢子体能够附着,当沉积数量为13.96 mg·cm^(-2)(0.724 mm厚)时,则完全阻止幼孢子体附着;幼孢子体附着1周后,沉积物覆盖数量达到13.96 mg·cm^(-2)时,铜藻幼苗仍有24.0%存活,当沉积物覆盖数量达到34.9 mg·cm^(-2)(1.81 mm厚)时,铜藻幼苗全部死亡.总的来说,铜藻分布密度不但与沉积数量有关,在一定程度上还受暴波强度制约,沉积物对铜藻早期定居阶段的影响在铜藻种群分布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 毕远新章守宇吴祖立
- 关键词:大型海藻附着基
- 枸杞岛潮间带铜藻衰败及补充过程的生态学研究
- 2024年
- 铜藻是我国海藻场的重要组成物种之一,对海洋环境、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查清铜藻是否为多年生问题以及铜藻生存的耐受温度,基于野外潮间带监测观察,通过记录铜藻衰败期的株高、主干粗度、固着器附着面积等生物学参数,结合水温数据,探究铜藻自然生境下衰败期的生态学过程。研究表明:(1)5月底枸杞岛潮间带铜藻繁殖后开始进入衰败期,铜藻衰败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动规律(P<0.05)。度夏时期的水温成为决定铜藻多年生的关键影响因子。7月枸杞岛潮间带水温高达25℃以上,随着水温升高,76株铜藻固着器全部腐烂脱落,无法度夏进行营养繁殖,因此判断浙江省枸杞岛潮间带铜藻为一年生。(2)水温在25℃以上时,铜藻固着器开始破损腐烂,无法生存。浙江枸杞岛潮间带成熟铜藻温度生态幅的耐受温度范围为7.1~25℃。(3)潮间带铜藻衰败期时间较短,主要基于潮间带铜藻本身繁殖后固着器附着力降低,且附着面积又小,附着力较弱,在波浪与水流作用下导致固着器更容易脱落流失,衰败凋亡时间更快。(4)夏季面对低矮藻类丛生情况下,潮间带铜藻5月仍能进行有性繁殖释放孢子牢固依附在母体周围,通过幼苗种群集聚减少在低潮期间的干露和光的伤害,并造成对生长资源的竞争,这是其重要的生存竞争策略。铜藻利用生存竞争策略来维持种群的繁衍,且在此基础上持续增加其分布范围。以上研究结果对认识铜藻是否为多年生,解析铜藻的生活史,为其人工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参考价值,为退化的铜藻种群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 杨起帆王惠杰朱伟栋苗航刘峰宇毕远新毕远新
- 关键词:多年生
- 枸杞岛铜藻空间分布格局初探被引量:11
- 2013年
- 为了查清铜藻空间分布格局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水下采样方法对不同生境条件下铜藻分布和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大小两个尺度(站点间和站点内)分析了铜藻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站点尺度上,铜藻多集中分布于隐蔽的内湾处,分布密度和株高显著高于暴波站点(P<0.05),暴波站点的波浪和水流运动大小以及浊度显著高于隐蔽站点(P<0.05),说明暴波强度是影响铜藻水平分布和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在站点内,铜藻垂直分布特征明显,潮间带低潮区铜藻分布密度和株高显著高于潮下带(P<0.05),且分布在潮间带低潮区的藻苗平均株高最高;铜藻分布密度和株高与附着基粗糙度、坡度、坡向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但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深与铜藻分布密度最相关(r=-0.337,P=0.001),粗糙度次之(r=0.175,P=0.092),与坡度和坡向相关性不高,说明了与水深相关的光照条件可能是影响铜藻垂直分布和生长的另一个主要因子。研究表明,附着基物理特征不是影响铜藻分布的主导因子,由波浪和水流运动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影响到铜藻所需的光照条件,进而影响到铜藻的分布与生长,以此推断出沉积物可能是影响铜藻空间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
- 章守宇毕远新吴祖立
- 关键词:水深光照
- 一种用于海藻移植的礁体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海藻移植的礁体,属于海洋生态技术领域。其结构分为钢筋底座与藻礁基体两部分,所述钢筋底座与藻礁基体为分体结构,所述藻礁基体为由混凝土材质构成的圆顶形状,所述钢筋底座通过其上的垂直连接部与藻礁基体的中间...
- 章守宇毕远新吴祖立赵静
- 文献传递
- 一种海藻人工移植方法及用于海藻移植的礁体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藻人工移植方法及用于海藻移植的礁体,属于海洋生态技术领域。移植方法为首先制作由钢筋底座及圆顶形藻礁基体组成的礁体,其中藻礁基体表面设有利于海藻孢子附着的粗糙表面;在实验室培育附着海藻孢子的小礁块,小礁块为...
- 章守宇毕远新吴祖立赵静
- 枸杞岛海藻场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被引量:15
- 2015年
- 枸杞岛近岸海藻场生态系统内浮游动物、端足类、多毛类和棘皮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是海藻场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将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产出向高级消费者传递转移的功能。为了探明桡足类、太平洋磷虾、中国毛虾、短毛海鳞虫、厚壳贻贝、角蝾螺、紫海胆、钩虾、麦秆虫、海绵和钩虾幼体等海藻场内主要小型无脊椎动物的能量来源,本研究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海藻场食物网内这些小型无脊椎动物及其潜在食源浮游植物、大型海藻、底栖微藻等初级生产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并用Iso Source多源线性混合模型来估算不同初级生产者对小型无脊椎动物的食源贡献率。结果表明,初级生产者的δ13C值为-21.7‰^-13.8‰,δ15N值为2.3‰~11.6‰。初级生产者沉积相颗粒有机物、浮游植物、水相颗粒有机物、铜藻的δ13C值无显著的季节差异(P>0.05),附生生物、孔石莼和底栖微藻的δ13C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在所有的初级生产者中,仅附生生物的δ15N值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其余种类的季节变化不显著。小型无脊椎动物的δ13C值为-20.3‰^-15.4‰,δ15N值为2.5‰~8.1‰。在所有的小型无脊椎动物中,仅桡足类的δ13C、δ15N值有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其余小型无脊椎动物的δ13C、δ15N值都无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基于Iso Source模型分析发现,浮游植物和水相颗粒有机物等是桡足类、太平洋磷虾和中国毛虾等浮游动物以及海绵的主要食源;钩虾幼体和麦秆虫等啃食性端足类主要以附着微藻为食;大型海藻和底栖微藻是钩虾、紫海胆和角蝾螺等底栖生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 蒋日进章守宇毕远新汪振华周曦杰赵旭陈亮然
- 关键词:浮游植物大型海藻
- 枸杞岛铜藻种群分布的季节变化被引量:13
- 2013年
- 为了查清铜藻(Sargassum horneri)的时空分布,并探明大型海藻场生态保护及修复的方法,采用水下样方法,对枸杞岛铜藻种群藻苗和成藻两个时期的分布变化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铜藻幼苗到成藻阶段密度平均损失率达61%,除了波浪作用对附着牢度差的铜藻造成移除作用外,密度制约机制可能也起了一定作用;铜藻幼苗时期水深分布范围为121~547cm,而成藻时期为132~461cm,铜藻垂直分布的宽幅缩小,而且不同站点间的水深分布宽幅变化较大,这与站点间环境因子影响程度不同有关;尤其是对分布在水深上限的铜藻来说,暴波强度的影响可能占主要作用;铜藻的生长速度与海水透明度相关,波浪的作用可能导致了沉积物再悬浮影响光照强度,抑制铜藻生长;光照强度降低是否会导致铜藻死亡还需做进一步研究,以便查清铜藻垂直分布上移的现象。
- 毕远新章守宇吴祖立
- 关键词:沉积物株高
- 一种培养贝藻复合体来修复海藻场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培养贝藻复合体来修复海藻场的方法,步骤如下:在瓦氏马尾藻、铜藻成熟前采集野生种藻并将其暂养于室外水池,放置增氧泵进行暂养;流水冲刷种藻,收集铜藻和瓦氏马尾藻幼孢子体并转移至收集桶;将厚壳贻贝均匀铺在收集桶...
- 李训猛王凯章守宇陈健渠毕远新
- 带鱼保护区春秋季鱼类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1
- 2018年
- 基于2014年5月(春季)和11月(秋季)在带鱼保护区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非度量多维标度(NMDS)、典范对应分析(CCA)和分类回归树(CART)方法研究了带鱼保护区春、秋季鱼类群落空间结构和群落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该水域春季共捕获鱼类75种,隶属14目49科63属;秋季捕获鱼类78种,隶属15目50科64属。春、秋两季鱼类空间结构均可划分为2个组群,经单因子相似性(ANOSIM)分析,不同季节的2个组群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CCA分析表明,影响春、秋季鱼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温度、盐度、水深以及浮游动物。春季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65±0.60,丰富度指数为2.46±0.90,秋季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42±0.53,丰富度指数为1.89±0.60。CART分析表明,影响春季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主要因素有Chl.a、DO、水深、p H和浮游动物(磷虾类和浮游幼体);秋季多样性主要受温度、水深和盐度的影响,丰富度主要受水深和温度的影响。
- 胡翠林张洪亮张洪亮张亚洲潘国良徐开达毕远新梁君王好学
- 关键词:带鱼保护区鱼类群落典范对应分析分类回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