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杰
- 作品数:27 被引量:199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中多元素指标对古人类活动的记录被引量:9
- 2008年
- 用ICP-AES和XRF方法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T0709地层中对人类活动有指示意义的元素含量,恢复了夏代以来遗址地层记录的人类活动特征:(1)夏代文化层(250~325cm)时期是整个剖面的最湿热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干扰相对有限,生态系统良好。(2)东周文化层下段(205~250cm)仍是相对湿热的环境,磁化率大幅上升,人类活动的强度加大。其中220cm处的K、Mn、Sr、Ba含量骤降,说明该层段可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曾被废弃。而在205cm处地层中8种元素的含量快速升高,表明在下东周文化层中期人类活动异常频繁。东周文化层上段(120~205cm)气候变冷、风化作用减弱,Pb含量的异常和Cu含量高值暗示遗址有青铜器制造活动的遗迹。(3)明清文化层(70~120cm)时期气候干冷。本期地层中除Cu含量无显著变化外,Ba、Ca、P、Pb、Sr、Mn、K均有高值层位,而且本层位磁化率较高,这表明该时期人类活动的繁荣。同时,本层中含有陶片和瓷片以及较高的Pb含量,说明遗址在明清时期曾有瓷器作坊的历史;而Cu含量的低值则表明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已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 李中轩朱诚王然欧阳杰张广胜马春梅
- 关键词:古人类活动
- 广东省A级景区时空分异规律探讨被引量:9
- 2012年
- 根据广东省旅游局统计资料,运用Google-earth软件和可视化方法,对空间数据进行提取和挖掘,在定性描述广东省156家A级景区空间扩张方向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广东省A级景区在空间上的扩张速率和在时间上的增长趋势。研究表明:广东省A级景区中4A和3A景区数量增长快,A级景区空间扩张速率总体以下降趋势为主,即从2002年度的2.24×10~4km^2/a,下降到2011年度的0.32×10~4km^2/a;2008年以后地域扩张的空间渐小,转而以空间再度"极化"为主,这表明广东省A级景区正朝着极化―扩张―重极化―均衡的方向自我调整。因此,建议广东省未来10年A级景区创建的重点应该放在4A和3A级景区上,有意识地在资源禀赋突出的地方提升部分5A景区,促使广东省A级景区的空间布局向着均衡、和谐的方向发展。
- 欧阳杰徐文雄胡辉伦
- 关键词:A级景区时空分异
- 江汉平原12.76 cal. 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经历了晚冰期由偏干转向偏湿波动、全新世开始湿度增强、全新世中期偏湿到湿润再至干湿波动,全新世晚期至现代偏湿到偏干的过程。磁化率波动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出现或转型相关。江汉平原环境干湿变化体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驱动机制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还受到东北、北、西三面环山而东南面向夏季风倾斜开放的地势影响。
- 李枫吴立朱诚孙伟王晓翠孟华平刘辉齐士峥龚琪岚朱光耀周凤琴李溯源欧阳杰
- 关键词:江汉平原RB/SR磁化率干湿变化
- 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记录的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5
- 2008年
- 用XRF和ICP-AES方法分别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样品的氧化物含量和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恢复了遗址地层中夏代文化层、东周文化层和明清文化层记录的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夏代文化层时期,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度高,有原始的手工业活动记录。2)东周时期气候开始进入干旱期,干旱程度在上东周文化层中部逐渐加深(LOI=6.98%),到了上东周文化层顶部气候进入暖湿期。该层Cu含量的异常高值(0.31mg/g)和出土的青铜器表明本文化层反映了青铜社会的繁荣期,而P含量的高值(22.73mg/g)和动物骨屑则反映了该期人们驯养、捕猎动物的普遍性。3)明清时期的气候趋于干凉,明代文化层中部有短暂暖湿期,后又进入冷干期。清代文化层中下部有暖湿特征,之后重新进入干冷期。该层Ca(均值101.5mg/g),Mg(均值60.27mg/g),Zn和Pb的高含量表明遗址曾有过制陶(瓷)业的历史。另外,Mg和Ca含量的高值与耕作区、墙壁灰浆、生活垃圾堆积等人类活动相关。Ca和Mg含量在近现代层逐步升高揭示了人类活动逐渐增强的事实。地层的平均粒径自上东周文化层(<142cm)开始出现振荡,暗示汉江洪水和季节性山洪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表明恶劣环境条件虽然促进了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原始生态系统却遭到破坏,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反馈效应日益凸显。
- 李中轩朱诚张广胜欧阳杰王然
- 关键词:环境考古地球化学
- 丹霞地貌的国内外研究对比被引量:29
- 2011年
- 丹霞地貌是中国地质学家命名的一种地貌类型,国内研究主要在丹霞地貌的理论方面、宏观的空间分布上、以及定性的分类描述上。此外,在丹霞地貌的定量研究、实验研究和可视化研究等方面也有所突破。目前,国外还没有统一使用丹霞地貌这个名词,但在砂岩、砾岩以及红层的微观、实验和定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通过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可以使丹霞地貌的研究朝着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丹霞地貌"尽快成为国际认可并接受的地貌名词。
- 欧阳杰朱诚彭华
- 关键词:丹霞地貌砂岩砾岩红层可视化
- 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地貌发育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13年
- 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地貌发育的红层盆地全部形成于中生代,尤其是白垩纪盆地内部形成了巨厚的红色碎屑岩系,为丹霞地貌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随着地壳的隆升,内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此外,研究地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红层盆地的边缘地带,在大断裂线的控制下,丹霞地貌空间展布以北东方向为主,构造隆升叠加在上述水平分异之上,局部导致丹霞地貌垂直分异,造成同一地带丹霞地貌的发育不均衡,使丹霞地貌空间分异更加复杂。随着构造隆升的丹霞岩体,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发育成各具形态的丹霞地貌类型。这样,在内力“主导”和外力“雕塑”的共同作用下,发育了绚丽多姿的丹霞地貌。
- 欧阳杰
- 关键词: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地发育机制
- 丹霞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丹霞梧桐生态保护红线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通过实地考察获取丹霞山核心区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的经纬度数据,利用ArcGIS10.5的空间分析模块,在分辨率为1 m的DEM数据上叠加,分析丹霞山丹霞梧桐空间分布的坡度、坡向的微地貌环境特征。实地调查表明(2017年12月底),在丹霞山已开发核心区丹霞梧桐数量不足千株,它们主要分布在海拔100~300 m、坡度大于30°的北西坡和南东坡、有垂直节理或水平层理发育、土壤相对比较贫瘠的崖壁地带。建议在目前丹霞山核心区已发现的怪面石、金龟朝圣、龙角山、锦石岩、双喜台、龙王泉-韶音亭6处丹霞梧桐分布集中的地带,划定丹霞山丹霞梧桐生态保护红线,以便进行重点监测、保护和研究。
- 欧阳杰
- 青海喇家遗址古地震喷砂磁化率异常现象与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567,2008)指出“地震考古”的目的是:通过考古学中发现的遗迹,分析历史上的地震信息,这就首先需要在考古遗址中找出可靠的标准来识别古地震。目前,国外学者虽然对磁化率的微观研究比较深入,国内学者在实际应用领域亦取得成果,但是,对磁化率异常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 欧阳杰朱诚叶茂林任晓燕钟建蔡林海何克洲朱青
- 关键词:考古遗址磁化率古地震喷砂科学计划
-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被引量:39
- 2009年
- 江郎山位于华南褶皱系、江山—绍兴深断裂和保安—峡口—张村断裂带之间。白垩纪早期这两大断裂的拉张断陷导致峡口盆地的形成,随之主要有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在盆地中的沉积。白垩纪晚期上述两大断裂发生强烈挤压活动,峡口盆地逐渐隆升。新生代以来,峡口盆地在构造抬升中,产生大量张断裂和节理,加速了对岩体的切割,以及岩体被切割后的崩塌,导致了丹霞地貌的发育。江郎山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主要依据是其特有的壮观而独特的老年期孤峰—巷谷以及生动而逼真的象形石丹霞地貌特征、独特的地台活化现象与重要的岩石学科学研究意义以及该区特有的重要事件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意义。本文根据对江郎山亚峰垂直贯穿于丹霞地貌岩层永康群中辉绿岩脉标本K-Ar法的测年,揭示了当地峡口红层盆地抬升的时代为晚白垩世77.89±2.6MaBP(K2),这也是我国目前丹霞地貌研究中所测得的可靠年代学数据。
- 朱诚彭华李中轩张广胜李兰俞锦标朱光耀欧阳杰钟宜顺朱青周书勤郑朝贵周日良李东朱雨鸣吕文武弘麟徐龙生
- 关键词:丹霞地貌地貌发育地貌成因
- 湖南崀山丹霞地貌岩体抗酸侵蚀脆弱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11年
- 湖南崀山拥有独特的丹霞喀斯特现象,但具有溶蚀力的水对丹霞地貌区重要的物质基础砂岩和砾岩的侵蚀还没有进行过深入的实验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实地采样获得41块砂岩、砾岩岩芯,选择其中18块岩芯平均分成3组,分别放入2%、5%、10%3种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中浸泡并连续12天定时观测、记录,最后把未破碎的3块砾岩岩芯进行单轴抗压实验,其抗压强度在9.6~13.7 MPa之间,仅为这些岩体干抗压强度的1/10左右。通过4处采样地的实验数据对比还发现,崀山砾岩抗酸侵蚀后的抗压强度是最低的,如果遭到同样外力的破坏,崀山丹霞岩体更容易破损倒塌。以上岩芯抗酸侵蚀的脆弱性和岩芯的物质组成、结构等有关。在宏观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初步微观半定量分析解释了丹霞地貌区砂岩和砾岩抗酸侵蚀脆弱性的一般特点,为今后更加合理地保护崀山丹霞地貌提供依据。
- 欧阳杰朱诚彭华胡智农俞锦标王海昀吕文徐龙生
- 关键词: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