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宏
- 作品数:28 被引量:196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岩溶区植被与岩石地球化学背景间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3年
- 岩溶地貌主要是由碳酸盐溶解形成的特殊景观,岩溶区植被的生长发育受到基岩的制约,并演化出各种机制来适应岩溶区的独特环境。本文综述了岩溶地区植物对岩溶环境适应机制及植物生长对碳酸盐岩风化的驱动作用。通过总结发现:(1)植物主要通过分泌碳酸酐酶等有机物促进矿物分解、生物钻孔作用改善岩石表面的持水性能、根劈作用加速破碎岩石的崩解等化学生物和物理作用,促进了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形成独特的岩溶地球化学背景。(2)岩溶区植物通过调整自身结构和生理功能来适应干旱、高钙和营养元素缺乏等逆境。植物的抗旱性主要通过生理生化过程、形态结构和水分的利用方式来适应干旱或缺水环境,不同的植物进化出不同水分利用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减少蒸腾;植物的高钙适应性是通过生理结构和生理过程来实现的,在高钙环境下的优势植物可通过形成钙化根、草酸钙含晶细胞和叶片调节等方式保持植株钙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植物还可以通过调节体内钙库和控制钙的吸收转运来控制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和菌根能帮助植被在土壤中获取营养元素,以应对土壤的营养元素缺乏。(3)岩溶植被在正向演替过程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稳定性增加,物种的生存几率增加,物种多样性也随着增加。植被演化出的适应机制影响了植物的分布和生长,推进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和促进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但是多样性与群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间的内在关系,以及与非岩溶区的对比特征仍需要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 朱帅朱帅曹建华杨慧梁建宏
- 关键词:碳酸盐岩植被生物多样性演替
- 利用氮氧同位素研究桂林寨底地下河硝酸盐来源被引量:10
- 2010年
- 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地下水硝酸盐氮(NO3-—N)污染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来源研究在水文地质结构特殊的西南岩溶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稳定氮同位素和氧同位素在地下水硝酸盐的来源示踪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选取岩溶地区典型地下河——广西桂林寨底地下河为研究对象,通过氮氧同位素数据,判断寨底地下河硝酸盐来源是以动物粪便为主的农家肥,为该区地下水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王松裴建国梁建宏
- 关键词:氮同位素氧同位素地下河
- 岩溶动力系统土壤钙元素迁移机理初步研究 ——以桂林丫吉岩溶试验场S31泉流域为例
- 岩溶动力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既是各圈层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又是各圈层的支持者。岩溶动力系统的物质循环以碳、水、钙循环为基本特征,在以往研究中,对碳水循环有较深入的认识,但对于钙循环的工作...
- 梁建宏
- 关键词:岩溶动力系统钙土壤迁移
- 广西平果县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与富硒火龙果被引量:5
- 2018年
- 1研究目的(Objective)
元素硒(Se)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硒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抗病毒、保护视力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还能预防和抑制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元素对机体的伤害。硒属于分散元素,其在大陆地壳中含量很低,且分布极不均匀。中国处于地球低硒带,全国72%国土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硒现象。
- 罗为群蒋忠诚胡兆鑫谢运球谢运球黄静
- 关键词:富硒土壤国土面积火龙果必需微量元素有毒重金属元素
- 一种地表水流量监测设备
-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表水流量监测设备,包括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具有水位探头、流速仪和水质探头和保护管,所述水位探头、流速仪和水质探头可拆卸地设于所述保护管中,水位探头用于探测水位,流速仪用于探测流速,水质探头用于探测水质;...
- 彭聪梁建宏潘晓东曾洁任坤
- 土地利用方式下岩溶湿地土壤无机磷形态特征及分析方法适用性探讨被引量:4
- 2020年
- 本研究利用SMT法和七步连续提取法对桂林市会仙岩溶湿地中典型土地利用方式(水稻田、果园、荒地)的土壤以及河流底泥中磷的赋存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土壤总磷含量大小为底泥>果园>水稻田>荒地;底泥中Ex-P和Fe-P所占比例较大;荒地土壤中Or-P和Res-P为主要磷形态;水稻田和果园土壤中Fe-P所占比例较高。人为干扰明显的果园表层土壤有较大的磷淋溶风险;荒地土壤中磷的生物可利用性低,体现了其缓冲固持湿地水体中磷的生态功能。大量可溶性磷经淋溶迁移富集于底泥中,是河流富营养化的风险源。七步法表现出在提取多种复杂结合态磷上的优势,对岩溶土壤中Ca-P的提取更充分有效,更适用于研究岩溶土壤不同形态的磷分布特征。
- 陈浏寰覃英凤王紫莹黄德周张苑梁建宏朱婧
- 关键词:土壤无机磷形态七步法富营养化
- 基于PCA-APCS-MLR模型的滇池流域地下水质量影响因素定量识别
- 2024年
-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滇池流域地下水质量不断恶化.本研究在评价流域地下水质量及主要影响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归纳主要影响水质的驱动因子,并结合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模型)进一步量化了人为和天然因素对流域内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①滇池流域约78%的地下水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其中主要超标指标为铝(Al)、锰(Mn)和总铁(TFe).②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提取了5类影响水质的主成分因子,分别为水岩相互作用因子(24.27%)、生活污水漏排因子(17.09%)、农业活动污染因子(12.24%)、地质环境背景因子(10.26%)和工业活动污染因子(9.14%),方差累积贡献率为73.00%.③利用APCS-MLR模型进一步量化了各类人为和天然因素对流域内地下水质量影响的贡献,5项因子对特征指标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5.15%、70.76%、45.54%、54.1%和44.59%.研究显示,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及工农业活动是导致区域地下水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 彭聪梁建宏任坤曾洁唐薇薇潘晓东
- 关键词:滇池流域地下水质量污染源识别
- 岩溶洞穴沉积物的地震记录浅析被引量:2
- 2009年
- 洞穴沉积物不仅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古气候环境信息,同时也是地震信息的存储器,是研究地震遗迹的良好材料。近10多年,在西南地区开展洞穴资源调研、古气候环境研究的期间,观察到一些洞穴沉积物的特殊坍塌现象,以及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中岩溶洞穴沉积物发生破裂、坍塌等现象,认为它们与地震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洞穴沉积物中保存或记录的新、老地震印迹、铀系测年数据等,来恢复史前的地震事件和史载资料未记录的地震事件,并对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强度进行对比等。洞穴沉积物中记录的地震印迹可为研究地震历史提供对比证据,填补历史丢失的地震记录,并能对未来地震的监测以及预报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 张美良朱晓燕阳和平彭稳梁建宏李涛
- 关键词:洞穴沉积物地震
- 漓江流域δD和δ^18O对蒸发的指示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以漓江流域为例查明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探讨氢氧稳定同位素对漓江流域的蒸发过程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流域内不同水体之间,氢氧稳定同位素表现出不同的组成特征,地表水和地下水,在丰水期δD值和δ^18O值要比枯水期更容易富集,地下水的δD值和δ18O值分布范围较地表水小;随着水温的升高,δ18O的变化趋势比d-excess明显.从漓江上游到下游高程逐渐下降,河水线的斜率和截距也在逐渐减小,其中漓江下游河水线的斜率和截距要低于当地大气降水线,表明下游受到蒸发作用较强烈;地下河水线、地表河水线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当地大气降水线,但偏离程度较小,表明三者之间有很好的水力联系.受温度和湿度的共同影响,漓江干流丰水期河水的蒸发量占最初水体总量的0.7%~9.1%,枯水期河水的蒸发量占最初水体总量的2.6%~9.7%,丰水期的蒸发比例低于枯水期,从上游到下游蒸发比例在逐渐上升.研究区蒸发量估算值为959.40mm,与多年实测值少43.11mm,相对误差4.70%.氢氧稳定同位素对研究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换规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今后的漓江流域水文研究中有着更加广阔的空间.
- 任梦梦黄芬胡晓农曹建华张鹏梁建宏张晋
- 关键词:蒸发水文过程漓江流域
- 桂林丫吉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和pH值与钙形态分布的关系初探被引量:13
- 2017年
- 钙是岩溶环境的主要构成元素,是决定岩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要素之一。为研究岩溶区土壤有机碳和p H值与钙形态分布的关系,在桂林丫吉岩溶试验场以3个月为周期共2年的时间采集自然植被土壤,利用BCR方法对钙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岩溶区各形态钙中以酸溶态钙含量最多,占土壤全钙的61.63%,表明岩溶区石灰土中钙活跃的迁移状态和生物作用,钙在石灰土中具有较高的活度。并且各形态钙的大小顺序为酸溶态>可还原态>残渣态>可氧化态;(2)除可氧化态钙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各形态的钙与土壤有机碳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P<0.01);与土壤有机碳类似,除可氧化态钙与p H值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外,其余土壤钙形态与p H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3)利用冗余分析可以对各形态钙与有机碳和p H值的关系大小进行排序,各形态钙与有机碳和p H的关系大小顺序均为:可还原态钙>酸溶态钙>残渣态钙>可氧化态钙。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清晰的了解钙在岩溶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运动特征,为深入理解岩溶区钙循环提供基础数据。
- 杨慧陈家瑞梁建宏曹建华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PH值岩溶区岩溶生态系统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