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一平

作品数:22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理学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冶金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超微粒
  • 6篇溅射
  • 5篇超细微粒
  • 3篇粒径
  • 3篇溅射法
  • 3篇非晶
  • 3篇AG
  • 2篇电子显微镜
  • 2篇碳膜
  • 2篇微粒
  • 2篇显微镜
  • 2篇纳米
  • 2篇晶化
  • 2篇晶体
  • 2篇溅射沉积
  • 2篇溅射法制备
  • 2篇合金
  • 2篇非晶碳
  • 2篇非晶碳膜
  • 2篇分形

机构

  • 22篇西南师范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作者

  • 22篇梁一平
  • 15篇李建
  • 8篇邓昭镜
  • 7篇刘存业
  • 5篇王跃
  • 4篇刘昌信
  • 2篇赵南蓉
  • 2篇郑瑞伦
  • 1篇黄玉明
  • 1篇胡先权
  • 1篇颜华
  • 1篇蒋一初

传媒

  • 14篇西南师范大学...
  • 3篇物理学报
  • 2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材料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溅射金超微粒生长规律的Monte Carlo模拟被引量:2
1999年
溅射金超微粒(AuUFP)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AuUFP的凝聚和演化生长可分为近时域和远时域两个过程.前者超微粒尺寸与时间关系服从幂次规律;后者超微粒尺寸与时间关系服从对数规律.采用铁磁Ising模型和动态座逾渗模型分别模拟分析AuUFP的溅射凝聚和演化生长过程,探索了AuUFP产生与紧致生长动力学特性.
刘存业王跃李建梁一平
关键词:超细微粒蒙特卡罗模拟
基底温度对Au超微粒沉降凝聚的影响
1992年
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基底上 Au 原子集团分布随温度而尖锐化的效应和集团密度随温度升高的增长效应,所得结论与 Henry 等人的实测数据基本一致。
邓昭镜梁一平
关键词:粒径沉降微粒
非简谐振动对纳米Ag微粒表面能的影响被引量:12
1997年
测量了纳米Ag微粒的熔化温度,求出了不同粒径微粒的表面能.从微观上探讨了表面能随粒径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原子作非简谐振动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振动的非简谐效应对纳米Ag微粒的表面能有重要贡献.
郑瑞伦梁一平
关键词:非简谐振动纳米表面能
银超微粒扩散中的孤立波拢动
1999年
以银超微粒为例提出了一个描述超微粒自发演化的“扩散提获.反应.凝聚”的模型,建立了它的演化动力学方程,同时求得了演化动力学方程的孤立破解,并对解作了较详细讨论.
邓昭镜梁一平
关键词:孤立波超微粒扩散
气体蒸发法制备二元合金超细微粒组份特性的实验结果分析
1996年
根据热力学活度理论得出的在气体蒸发法中合金超细微粒与母材的组份关系对Fe-Si和Fe-Pd两个典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理论和实验表明,在一定的加热温度和气体压强下,二元超细微粒与母材的组份关系不但与各元素的饱和蒸气压有关,而且还与母材处于蒸发前的熔体状态时的活度系数有关.在非等浓度蒸发时,超细微粒的组份还与熔体的偏析性质及蒸发过程有关.
李建梁一平赵南蓉
关键词:超细微粒合金
受限分枝无规分形的分维度
1997年
提出了受限分枝无规分形的概念.用无规分枝生长的统计方法计算了它的分维.从理论上证明了理想无规分形的分维应在2与4之间.讨论了无规分形的线性度问题。
梁一平蒋一初
关键词:分形
超细微粒晶化与非晶化特性
1996年
对真空溅射制备二元体系Ag/SiO2和Ag2O/SiO2中超细微粒Ag和Ag2O的结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发现微粒线度为纳米尺寸量级时,即具有向结晶化和非晶化方向自发演变的特性.这种结构相变过程决定于超细微粒本身的形态、线度、表面或界面微结构以及化学组分.相变过程中微粒的结晶核线度L与演变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L∝tα.
刘存业李建梁一平邓昭镜王跃
关键词:超细微粒结晶化非晶化相变晶体
溅射沉积在非晶碳膜基底上的银超微粒其自然演化的TEM分析(Ⅰ)─Ag/Ag_2O超微粒的还原富集被引量:1
1994年
氩气中溅射沉积在非晶碳膜基底上的银超微粒最初为内部是Ag、表层是Ag_2O的Ag/Ag_2O超微粒。对存放于自然环境中的样品,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21天时物相结构未变,微粒仅出现团聚生长。在40天时,一部份微粒的Ag_2O表层被还原,形成了纯金属Ag超微粒,一部份微粒仍为Ag/Ag_2O超微粒。这两种微粒出现分离富集现象。
李建梁一平任洪湘刘昌信
关键词:超微粒碳膜TEM溅射沉积
溅射法制备Ag/Ag_2O超微粒子的分析被引量:6
1994年
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溅射法制备的Ag超微粒子的晶体学结构、表面组成、微粒形态和热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粒为内部为Ag、表面为Ag_2O的两相微粒,以及单一的Ag_2O微粒,粒径在10nm以上的微粒没有确定的外形,粒径在10nm以下的微粒为球形。微粒有不同于块体金属Ag的异常热效应。到40天时,沉积在碳膜上的Ag,Ag_2O两相微粒有一部份还原形成了单一的金属Ag超微粒子。
李建刘存业梁一平任洪湘邓昭镜刘昌信
关键词:超微粒子溅射法晶体结构
溅射沉积在非晶碳膜基底上的银超微粒其自然演化的TEM分析(Ⅱ)──Ag、Ag/Ag_2O超微粒的硫化
1995年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溅射沉积在非晶碳膜基底上的银超微粒的长期观察发现,在自然环境下,Ag/Ag_2O与还原形成的Ag两类微粒相继开始硫化演变.两类微粒均经过Ag_2SO_4中间过程逐渐变成了Ag_2S_2O_7微粒.同时粒径也进一步变大,出现大微粒“吞噬”小微粒的现象.观察结果还表明,在碳膜基底上还原形成的Ag超微粒较Ag/Ag_2O超微粒稳定,粒径变化也较慢.
李建梁一平任洪湘刘昌信
关键词:超微粒碳膜硫化溅射沉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