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乐常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日语
  • 1篇多模态
  • 1篇多模态话语
  • 1篇多模态话语分...
  • 1篇学者
  • 1篇隐喻
  • 1篇语流
  • 1篇人性
  • 1篇日本军国主义
  • 1篇儒学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人
  • 1篇时间隐喻
  • 1篇专家学者
  • 1篇俳句
  • 1篇新词
  • 1篇流行新词
  • 1篇结尾
  • 1篇军国主义
  • 1篇冷漠

机构

  • 7篇大连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林乐常
  • 1篇周萌
  • 1篇姜雨婷
  • 1篇孙莲花
  • 1篇于玲玲
  • 1篇岳峰
  • 1篇蒋梦婷

传媒

  • 3篇大连大学学报
  • 2篇日语知识
  • 1篇辽宁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日语流行新词一瞥
2012年
青少年学生和追求创新的社会人一直都是新词的积极创造者和推广者,这些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大修馆书店「第四届『もっと明鏡』大賞みんなで作ろう国語辞典」的活动就旨在最大限度地收集整理日新月异的新词,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词条的编纂者。
于玲玲林乐常
关键词:新词语流创造者社会人编纂者
试论日本军国主义对儒学的畸形利用被引量:1
2015年
儒学,又称儒家思想,往往给人"儒雅"、"尚礼"、"仁心"、"修己"的感觉。然而在日本进入近代社会之后,儒学却为日本军国主义者所畸形利用,成为毒害日本人民、侵略亚洲各国的宣传工具。文章旨在通过对中日儒学的内容差异,以及日本军国主义者如何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进行异化改造,来强化日本所谓"武士道"、"忠君爱国"、"王道乐土"等精神的分析,洞悉异化后的日本儒学推动军国主义发展的原因,这对于防止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很具有借鉴意义。
岳峰林乐常
关键词:儒学军国主义
关于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被引量:5
2008年
为满足新世纪中日两国各领域友好交流对日语人才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日语人才,本文对中日两国日语教育界多年来的日语教学实践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国内各大学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尝试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包括大学日语专业及非日语专业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方位构建问题,在教学法改革、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等各方面的调整和改革上提出了建议,以求为科学有效地完成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性任务做出贡献。
姜雨婷林乐常
“简明日语”版防疫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防疫宣传海报具备语言文字、图像、色彩等多种符号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知识普及、宣传引导等重要作用。通过对日本“简明日语”版防疫海报各模态的使用特点及模态互动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海报中语言文字模态、图像模态和色彩模态之间存在着主次、突出、说明、扩充等多样的互动关系,而各模态协同互补又增强了海报的信息传达和宣传引导效果。上述研究结果对我国“简明汉语”版海报的制作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孙莲花尹蓓林乐常
关键词:海报防疫多模态话语分析
浅谈以内容为中心的俳句汉译
2011年
关于俳句的汉译问题,许多专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在翻译时主要依据俳句的形式还是内容这一点上,专家学者们观点不一,目前俳句界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本文从俳句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通过对几个典型例句的分析,讨论如何才能再现原句意境,翻译出好的俳句。
周萌林乐常
关键词:汉译问题俳句专家学者翻译
上下时间表达形式背后的时间隐喻
本文主要介绍汉语"上""下"时间表达形式(例如"上周""上一年")背后的认知过程。与以往的先行研究指出汉语"上""下"的时间表达形式背后的认知体系、模型是把时间比喻为水且从上而下的一阶段认知过程不同,该研究将细化其背后认...
郑新爽林乐常
关键词:时间隐喻
文献传递
《拴牛的山茶树》中的悲剧意识研究
2017年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所创作的童话作品独具特色,与一般内容欢快、以喜剧结尾的童话作品相比,其悲剧色彩显而易见。在短篇文学作品《拴牛的山茶树》中其悲剧意识尤为突出。本文将结合新美南吉的个人经历以及《拴牛的山茶树》的故事情节,从善无善终的悲剧色彩、人情之冷漠、以及结尾的死亡意识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该作品的悲剧意识。并对作者通过此篇童话作品中的悲剧意识的刻画所要表达的个人感情进行了探讨。
林乐常蒋梦婷
关键词:悲剧意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