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秀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发热待查儿童26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发热待查儿童的病因构成、诊断方法和思路。方法:对1997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在我科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且出院诊断明确者2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年龄分为<3岁(27例)、3~7岁(76例)、>7岁(158例)三组。结果:<3岁组27例中,感染性疾病18例(66.7%)(呼吸道感染10例,占37.0%),风湿性疾病5例(18.5%),肿瘤性疾病2例(7.4%)。3~7岁组76例中,感染性疾病52例(68.4%)(呼吸道感染21例,占27.6%),风湿性疾病11例(14.5%),肿瘤性疾病3例(3.9%)。>7岁组158例,感染性疾病125例(79.1%)(呼吸道感染59例,占37.3%),风湿性疾病16例(10.1%);肿瘤性疾病3例(1.9%)。依据临床表现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244例(93.5%),依据骨髓检查确诊13例(5%),依据影像学检查确诊4例(1.5%)。结论:发热待查的主要原因为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三组中,呼吸道感染为第一位原因。详细的临床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多数发热待查患儿的病因,特别是血沉及C反应蛋白对发热待查的诊断很重要,骨髓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一些发热待查疾病的诊断是必要的。
- 孙倩刘伟杨红秀
- 关键词:发热儿童病因
- 儿童大叶性肺炎159例病原谱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学变迁及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159例儿童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特点及诊治过程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9例儿童大叶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以年长儿发病为主,但年龄有减小趋势;其他病原体性大叶性肺炎为年长儿;血清MP感染阳性率高于其他病原体感染率;全部病例均有咳嗽,MP阳性多为刺激性剧烈咳嗽,且肺部细湿啰音出现晚,常伴有胸痛、头痛及皮疹,而其他病原体感染多为有痰的咳嗽,很少有其他不适;胸片以单侧大叶性肺炎为主,MP感染性更易发生肺内并发症;MP感染性肺外并发症多,最常见肝功能损害及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受累,其他病原体性少有肺外损伤;MP感染性外周血象及C反应蛋白(CRP)多正常,也可轻度增高;细菌性感染外周血象及CRP明显增高;MP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给予阿奇霉素针静脉输液治疗,细菌感染的患儿给予头孢类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的患儿则给予相应的抗病毒治疗。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平均5.9 d,咳嗽消失时间平均12.4 d,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平均8.6 d。157例治疗2~3周病变完全吸收,2例因肺不张较重转院。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种类多,以支原体为主,症状不典型,体征不明显,并发症多,容易误诊,在临床中应加强实验室检查,找出病原菌明确诊断。MP感染引起的大叶性肺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有效。
- 孙倩刘伟杨红秀
- 关键词:儿童大叶性肺炎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