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生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寄主对丝带凤蝶幼虫和蛹发育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以丝带凤蝶北京种群和武汉种群为材料,测定其取食马兜铃和北马兜铃后的幼虫及蛹的存活率、发育历期.研究结果表明,在25℃和28℃配合光周期16 L:8D h条件下,各处理幼虫和蛹存活率差异不显著.丝带凤蝶幼虫发育历期受温度、种群、寄主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蛹发育历期显著受温度、种群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寄主仅与种群间存在交互作用.武汉种群取食马兜铃后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明显短于取食北马兜铃后的发育历期;相反,北京种群取食北马兜铃后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明显短于取食马兜铃后的发育历期.这些结果表明,丝带凤蝶不同地理种群已存在明显分化,并表现出高度的寄主适应性.
- 云月利杨倩杨秋生雷朝亮王小平
- 关键词:丝带凤蝶寄主植物发育历期
- 中华真地鳖六地理种群若虫生长发育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本文对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六个地理种群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华真地鳖体长与体宽呈显著一元线性回归关系,不同地理种群斜率(体形)存在差异。六个地理种群各龄若虫发育历期并不随龄期增长而延长。天津种群雌性若虫期发育历期显著大于其它种群,其它种群间除江苏种群外均无显著差异。雄性若虫期发育历期除天津种群外均无显著差异。同一地理种群,雌性若虫期发育历期大于雄性若虫期发育历期。以上结果表明,中华真地鳖不同地理种群间在形态和生物学上均有一定的差异。
- 胡玉伟朱芬谢永坚杨秋生潘悦雷朝亮
- 关键词:中华真地鳖种群发育历期
- 丝带凤蝶滞育与非滞育蛹及其成虫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9
- 2008年
-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观赏昆虫,以蛹滞育越冬,成虫存在多型现象。本研究从体色、个体大小和蛹腹部刺突长度等方面比较了丝带凤蝶滞育与非滞育蛹及其成虫的形态差异。与非滞育蛹相比,滞育蛹体色较深,触角末端的淡黄色与体色差异明显,3日龄滞育蛹腹部第9节刺突长度是3日龄非滞育蛹的4倍左右,这些差异可以用于该虫蛹滞育早期判别。滞育蛹羽化成虫的翅展和尾突长度显著小于非滞育蛹羽化成虫,且腹部及翅面斑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与丝带凤蝶春型、夏型成虫的描述相一致,表明丝带凤蝶成虫季节多型是与滞育相关联的。
- 杨秋生王小平徐淑潘悦雷朝亮
- 关键词:丝带凤蝶滞育成虫
- 温度对丝带凤蝶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7年
- 温度对丝带凤蝶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丝带凤蝶在武汉地区1年发生6代。在15-35℃范围内,卵孵化率、幼虫和蛹存活率分别在25,25和20℃时最高,卵、幼虫和蛹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显著缩短;适宜发育温度范围为20-35℃。丝带凤蝶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约为(8.7±2.5)℃、(11.9±6.0)℃和(6.9±1.8)℃,有效积温分别约为(82.5±5.1),(222.2±39.5)和(178.7±7.3)日.度。
- 杨秋生王军王小平荣秀兰雷朝亮
- 关键词:丝带凤蝶温度存活率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
- 温度对丝带凤蝶生长发育的影响
-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 Gray为东亚特有种,仅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等地,我国昆虫学家把国内分布的丝带凤蝶分为4个地方型:华东型S.montelus Gray、西方型S.montelus
- 杨秋生王小平王军荣秀兰雷朝亮
- 关键词:丝带凤蝶发育起点温度发育历期生长发育
- 文献传递
- 丝带凤蝶不同地理种群生态适应性研究
- 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us为中型蝶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寄主为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 et Z.和北马兜铃A. contorta Bge。本文首次较系统地研...
- 杨秋生
- 关键词:丝带凤蝶生态适应性种群遗传分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