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燕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8)F-FDG PET/CT在泌尿系统肿瘤转移灶寻找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18F-FDG显像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转移病灶方面诊断的价值。方法:58例原发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其中肾脏透明细胞癌33例、肾脏肉瘤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20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4例,进行常规18F-FDGPET/CT检查。所有病例均行独立的PET、CT评价,比较PET与CT在泌尿道肿瘤转移灶方面的诊断价值。所有病例均经过1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58例患者共发现68处病灶,最后证实为转移病灶共61处(45例患者)。PET敏感性为98.3%,特异性85.7%,阳性预测值98.36%,阴性预测值98.36%,准确性94%。CT敏感性为88.52%,特异性71.43%,阳性预测值96.43%,阴性预测值41.67%,准确性86.5%。PET/CT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0%,准确性96.5%。结论: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泌尿道肿瘤转移病灶的定性、定位诊断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 谢红军宋文忠杨晓燕刘兆辉高海燕田蓉
- 关键词:泌尿系统肿瘤PETCT18F-FDG
-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18F-FDG PET/CT显像二例
- 2008年
- 病例1患者男,68岁,2年前发现右腹部包块,剖腹探查取样送检3枚淋巴结,提示反应性增生,未见肿瘤转移。近年感包块长大,大便隐血(+),一般情况尚可。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及骶尾部畸胎瘤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中下腹偏右见一有包膜的混合回声大肿块,考虑为原肿瘤复发;常规CT示右下腹及盆腔巨大的不规则占位肿块影,考虑肠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 谢红军宋文忠杨晓燕刘兆辉刘浩
- 关键词:^18F-FDG恶性胃肠道间质瘤PET/CT显像骶尾部畸胎瘤腹部包块反应性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