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军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硬脑膜
  • 3篇硬脑膜下
  • 3篇手术
  • 3篇膜下
  • 3篇脑膜
  • 3篇脑损伤
  • 2篇血肿
  • 2篇硬脑膜下血肿
  • 2篇栓塞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 2篇外伤
  • 2篇小儿
  • 2篇颅脑
  • 2篇颅脑损伤
  • 2篇慢性
  • 2篇慢性硬脑膜下...
  • 2篇膜下血肿
  • 2篇脑梗
  • 2篇脑梗塞

机构

  • 9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杨建军
  • 7篇梁宗浩
  • 7篇周文科
  • 4篇史耀亭
  • 3篇张新中
  • 3篇史跃亭
  • 1篇侯立仁
  • 1篇卢光洲
  • 1篇惠磊
  • 1篇周国胜
  • 1篇孙玉华
  • 1篇暴银素
  • 1篇相里昆
  • 1篇高娉
  • 1篇冯光

传媒

  • 7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单纯脑弥漫性轴索损伤10例报告
1992年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可以和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同时存在,也可以单独发生。后者称之为:单纯脑弥漫性轴索损伤(SDAI)。我院自1990年12月~1991年7月共收治该病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0例,男8例,女2例。最小2个月,最大54岁。7~20岁7例。汽车撞伤7例,坠落损伤3例。伤后即昏迷,呈持续性,时间2小时~6天。入院时GCS 计分6~8分。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定侧体征。CT
常敬民梁宗浩史耀亭杨建军张新中
关键词:脑损伤弥漫性轴索伤
外伤后脑梗塞15例
1993年
头部外伤后脑梗塞是脑外伤一种继发性损害。随着临床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如CT和MRI的应用,本病逐渐被认识。我院自1989年1月~1991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572例,其中外伤后脑梗塞1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最小者6个月,最大57岁,平均年龄10.7岁,小儿病例12人。
史耀亭梁宗浩周文科相里坤杨建军
关键词:创伤脑栓塞颅脑损伤
脑疝后颅内血管闭塞(附20例报告)
1998年
随着CT的普及应用,小脑幕切迹疝术后脑血管闭塞的诊断率逐渐增多。我院自1992年10月~1997年10月共收治外伤性小脑幕切迹疝22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复查CT发现大脑后动脉闭塞致脑梗塞2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5例,女5例...
惠磊冯光杨建军
关键词:脑疝颅内脑血管闭塞CT
钻孔撕膜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被引量:2
1998年
钻孔撕膜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卫辉453100)周文科杨建军史耀亭梁宗浩近几年来我们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采用颅骨钻孔后稍扩大骨孔,直视下行术野中血肿脏层(脑表面层)包膜撕脱去除,使脑脊液和血肿腔相通,手术治疗71例,取得了...
周文科杨建军史耀亭梁宗浩
关键词:硬脑膜下血肿
立止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7
1999年
目的 :研究立止血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止血作用。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 ( 96例 )和对照组( 88例 ) ,治疗组术前、术中、术后用不同的方式给予立止血。对照组在相同时期给予常规止血药物。术中肉眼观察止血情况和术后引流液血红蛋白 (Hb)含量对比。结果 :治疗组止血情况总有效率 94 .8%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 % (P <0 .0 1) ;引流液Hb含量治疗组为 ( 18.2± 10 .9)mg/L ,对照组为 ( 65 .2± 16.0 )mg/L(t =2 3 .4 9,P <0 .0 0 1)。结论
卢光洲杨建军周文科
关键词:立止血神经外科血红蛋白外科手术
改良式手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1996年
目的探讨馒性硬脑膜下血肿新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42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根据血肿量的不同.于血肿侧钻1~2个孔,扩大骨窗至2.5cmx2.58cm,尽可能把术野中血肿的内膜层撕破、去除之,使脑脊液和血肿腔相沟通。结果采用改良式手术治疗42例病人引流3d,CT复查,19例血肿完全消失(45.2%),23例血肿腔明显缩小(54.8%).结论颅骨钻孔扩大骨窗加血肿内膜剥脱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优于传统疗法.
杨建军周文科梁宗浩周国胜史跃亭暴银素孙玉华
关键词:硬脑膜下血肿外科手术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
1991年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塞为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所引起。好发部位为基底节和丘脑,CT诊断本病具有特异性,CT的投照时机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以伤后8~11天最为合适。本病应与脑水肿、脑挫裂伤、脑出血后吸收期和烟雾病相鉴别。在治疗上以改善微循环为原则。
杨建军常敬民史跃亭周文科张新中相里昆梁宗浩
关键词:脑栓塞儿童腔隙性创伤
小儿慢性硬脑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附6例报告)
1991年
1 引言引起小儿慢性硬脑膜下积液的病因有:头外伤、颅内出血、炎症等。积液周围有包膜或病史超过三周者称为慢性硬脑膜下积液,均为急性期没有充分的认识,或治疗方法不当演变而来的。小儿慢性硬脑膜下积液一旦形成,治疗上非常困难,大多愈后不佳,因此,正确而及时的治疗是影响其愈后的关键。
周文科梁宗浩史跃亭杨建军相里坤张新中
关键词:儿童硬脑膜下积液手术
Swan-Ganz漂浮导管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1998年
目的用Swan-Ganz漂浮导管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颈内静脉,插入四腔7F漂浮导管,分别于手术前2~3h和手术后8~12h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体循环血管阻力(SVR)的变化,结果作统计学处理采用分组比较t检验。结果手术前病人HR、MAP、PAP、PCWP、CO、CI、SVR分别为96.7±10.12、13.15±1.53、3.17±0.71、2.64±0.31、7.86±1.19、4.97±0.84、1925±220,均比对照组升高(P<0.05);CVP为0.43±0.01,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3.010)。手术后HR、PAP、MAP、SVR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PCWP、CVP、CO、CI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重型脑损伤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严密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帮助治疗、判断愈后有积极意义。
周文科高娉侯立仁史耀亭杨建军梁宗浩杨继辰陶桂娥
关键词:脑损伤血流动力学漂浮导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