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之为

作品数:94 被引量:807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8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7篇小麦
  • 23篇锈病
  • 23篇条锈病
  • 18篇小麦条锈病
  • 12篇棉花
  • 11篇抗性
  • 11篇基因
  • 10篇病菌
  • 9篇菌株
  • 8篇苹果
  • 8篇线虫
  • 8篇枯萎
  • 8篇黑星病
  • 8篇病害
  • 7篇诱导抗性
  • 7篇弱毒
  • 7篇弱毒菌株
  • 7篇抗病
  • 6篇生物防治
  • 6篇苹果黑星病

机构

  • 60篇西北农林科技...
  • 33篇西北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河南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洛阳农业高等...
  • 2篇新疆生产建设...
  • 2篇广州市农业标...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
  • 1篇莱阳农学院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93篇杨之为
  • 27篇胡小平
  • 15篇王汝贤
  • 11篇李振岐
  • 9篇杨家荣
  • 8篇郭桢
  • 7篇谢丙炎
  • 7篇宗兆锋
  • 6篇康振生
  • 5篇王刚
  • 4篇田雪亮
  • 4篇黄丽丽
  • 4篇郭岩
  • 4篇罗兰
  • 4篇冯兰香
  • 4篇杨宇红
  • 4篇郭世保
  • 3篇唐文华
  • 3篇蔡文启
  • 3篇李有志

传媒

  • 16篇西北农林科技...
  • 12篇西北农业学报
  • 9篇西北农业大学...
  • 8篇植物病理学报
  • 5篇中国植保导刊
  • 4篇陕西农业科学
  • 3篇植物保护
  • 3篇园艺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2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棉花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11篇2005
  • 12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3
  • 2篇1992
9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卫星标记及其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笔者介绍了基于杂交的SSR指纹、微卫星引动的PCR、锚定SSR、微卫星位点的PCR扩增、RAMPs标记、SAMPL标记等几种主要方法及其应用情况.
胡小平杨家荣董艳玲杨之为
关键词:微卫星标记微生物微卫星
文献传递
桑树根结线虫病为害损失的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通过二年间的田间试验证明:桑树单株的枝条总长度和侵入侧根的线虫数量是影响桑叶产量的主要因素。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在解剖虫量相等时,多雨年份造成春桑叶的损失较小;雨水偏少年份春桑叶的损失较大。进行化学防治时,防治指标以每克根解剖虫效60~90个为宜。盆栽试验证明:每盆接100个卵时,即可影响桑苗的正常生长;接虫量达1500个以上卵时,第20d叶面积明显变小,植株高度、重量及根重受到抑制,并且根部根结呈现较早。
王汝贤杨之为郑玉玲
关键词:根结线虫桑树为害
小麦多品种混播控制条锈病的效果和机理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研究多品种混播对条锈病的控制效果及其机理,为利用品种混播这种生态控制条锈病的方法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田间分别设计6个品种单播及其9个组合的混播小区,比较研究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和产量差异;并采用TP-M13-SSR技术分析自然发病条件下条锈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多品种混播小区苗期发病中心较少,且发病中心的扩展速度明显受到抑制,在春季流行阶段病情指数显著降低;品种混播以抗-感组合较好,2007年其相对防效平均为73.27%,相对增产率平均为13.26%;混播中组分数目对病害和产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混播小区条锈菌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单播小区。【结论】多品种混播对小麦小麦条锈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并可明显降低产量损失;品种多样化有利于条锈菌群体结构的稳定;品种混播可作为生态防病措施之一。
郭世保黄丽丽康振生程晶晶陆宁海杨之为陈银潮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菌品种混播病情指数
孜然在农业植物病原真菌上的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以小麦赤霉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为供试菌种,对孜然的茎干、种子及种子的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孜然(Cumlnum.cyminum)种子对菌丝的抑菌活性高,且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高于其它5种溶剂提取物,对辣椒疫霉病菌菌丝的EC50最小,为6.1335g/L。
韩建华冯俊涛张兴杨之为
关键词:植物病原真菌生物活性
荧光假单胞杆菌P_(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7
2004年
室内测定了荧光假单胞杆菌P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9826菌株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P2-5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和防治效果分别为67%和59%,高于化学杀菌剂烯唑醇(特普唑)处理的效果。研究表明P2-5菌株可以致使病菌菌丝畸变。应用双抗标记法测定了P2-5菌株在小麦根系中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可以在小麦根系定殖。
王刚杨之为
关键词:有害生物生物防治荧光假单胞杆菌拮抗作用小麦全蚀病
弱毒菌株尤Ⅱ对小麦条锈病的诱导抗性 Ⅰ.诱导抗性的初步观察
本文从28个供试品种中筛选出新麦9号、咸阳117和辉县红为供试品种,以弱毒小种尤Ⅱ为诱导菌系,以条中29号小种为挑战接种菌系.试验结果表明,弱小种诱导接种可以降低挑战接种菌系的孢子萌发率、孢子堆数量、产孢量.诱导接种和挑...
郭桢胡小平杨之为李振岐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诱导抗病性
文献传递
我国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的分离与基因型的鉴定被引量:15
2005年
从我国20个省市采集176份土壤中分离出苏云金芽孢杆菌51株.以cry1,cry2,cry3,cry4,cry-n,cry7,cry8,cry11,cry13和cyt的引物作PCR分析.结果表明:4株含有cry4,12株含有cry7,4株含有cry8,4株含有cry1,2株同时含有cry1和cry2,27株无PCR产物.未检测到其它基因型.经电镜扫描伴胞晶体形态多种多样,主要有菱形、球形、方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形.
罗兰谢丙炎袁忠林杨之为
关键词:苏云金芽孢杆菌聚合酶链式反应伴孢晶体
根结线虫与植物的分子互作被引量:10
2006年
根结线虫(Meloidogynespp.)与植物的互作,包括一系列的分子信号识别、调节及表达。在感病寄主中,根结线虫通过分泌独特的食道腺分泌物来改变寄主植物基因的正常表达,刺激植物根尖细胞形成高度专化的巨型细胞,以满足自身生长和繁殖的需要;在抗性植物中,根结线虫能够引发植物抗性反应,使植物抵抗线虫进一步侵染、转移或是防止其建立寄生关系。线虫的分泌物和寄主防御基因的表达产物在信号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分子互作决定着寄主植物的抗、感性,对于抗线虫育种和防治根结线虫具有重要的意义。根结线虫侵染早期植物的分子表达、线虫诱导的根部特异表达转录启动子,以及线虫毒性基因与非毒性基因等方面将成为线虫与植物互作的研究方向。
茆振川谢丙炎杨之为杨宇红冯兰香
关键词:根结线虫分泌物抗性基因
辣椒N基因介导抗根结线虫作用早期表达基因的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以含N基因的辣椒(Capsicum annuumL.)为试验材料,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12、24、36h的根尖材料作为测验方(tester),相应的未接种根尖材料作为驱动方(driver),构建一个南方根结线虫诱导N基因表达早期的正向抑制消减杂交cDNA文库,并结合文库高密度点阵膜杂交差异筛选,获得了237条表达序列标签(EST)。在GenBank上进行BLASTn与BLASTx分析,得到148条功能已知的EST序列,获得已知的上调抗性相关EST68个。分离出了具有NBS-LRR结构的抗线虫蛋白和类LRR抗性蛋白的基因,防御作用相关的类萌芽素(GLP)、HSR203J蛋白、蜜腺蛋白、蛇毒素肽等基因,抗性相关的WRKY、ERFBP等转录因子基因,以及G蛋白、14-3-3蛋白等多种信号蛋白基因。通过Gene Ontology分析,N基因介导的早期表达抗病基因涉及病原物的识别、抗性信号传导、过敏性坏死、系统获得性抗性以及植物细胞保护机制等多个方面,并有许多功能未知的基因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茆振川谢丙炎杨宇红冯东昕冯兰香杨之为
关键词:根结线虫辣椒N基因抑制性消减杂交
小麦条锈病防治指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1年
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损失预测,根据损失的程度,将感病品种分为比较耐病品种、一般感病品种及特别敏感型品种。研制了用普遍率转换病情指数的Inc-Ind模型,认为二者的关系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病害防治指标的确定,以小麦扬花期普遍率低于30%、旗叶始见期在4%时较为适宜。并且根据田间实查的病情推算出病害防治指标的方法,编排了实用的计算机程序。
杨之为李振岐贾美玲孙秀芹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全文增补中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