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海彪

作品数:3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低能
  • 1篇低能离子
  • 1篇低能离子束
  • 1篇低能重离子
  • 1篇质粒
  • 1篇射线
  • 1篇噬菌体
  • 1篇重离子
  • 1篇紫外线
  • 1篇小菜蛾
  • 1篇小菜蛾颗粒体...
  • 1篇离子注入
  • 1篇量效
  • 1篇菌体
  • 1篇颗粒体病毒
  • 1篇剂量效应关系
  • 1篇辐照
  • 1篇Γ辐照
  • 1篇Γ射线
  • 1篇DNA损伤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丘冠英
  • 3篇杜海彪
  • 2篇杜严华

传媒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1997
  • 1篇199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低能重离子对T1噬菌体和T1dsDNA的影响及与紫外线效应的比较被引量:10
1994年
以大肠杆菌噬菌体T1为材料,探讨了40keVP+和N+离子注入及30keVN+离子脉冲式注入后,噬菌体的失活(以空斑形成能力即PFA丧失为指标)及T1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的变化,并同紫外线(253.7nm)引起的相应效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离子注入组噬菌体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其失活效应随剂量升高而提高;高剂量组的DNA电泳图谱比对照组多一条分子量略小的弱带,且主带有明显拖尾现象,提示T1DNA分子经离子注入后发生了部分主链的断裂;(2)紫外线照射对噬菌体的失活效应比离子注入组强烈得多,但其DNA电泳图谱与对照组相比未见任何差异;(3)离子束的束流密度对噬菌体的失活效应也有一定影响。
付烈振丘冠英杜海彪
关键词:离子注入噬菌体紫外线
低能离子束及γ辐照对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的影响及剂量效应关系的拟合分析被引量:28
1997年
本文比较了N+离子注入和60Coγ射线对PxGV感染活性的影响,并用多种辐射生物学模型拟合、分析了它们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在中高剂量区(1015-1017N+/cm2),PxGV感染率的剂效关系遵循指数失活规律,而在更宽的剂量段内(1012-1017N+/cm2),曲线则呈特有的“马鞍型”。用多种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机拟合,发现EMC模型和三次项方程能较好拟合上述曲线。讨论了多种“马鞍型”剂效曲线的凹点剂量Dc值与实验系统的直径以及与注入离子质量沉积效应之间的可能联系。
杜严华丘冠英李国红刘运芝杜海彪阴忆峰
关键词:Γ射线小菜蛾颗粒体病毒
三种类型辐射对质粒超螺旋DNA损伤的研究被引量:16
1997年
用agarose电泳和图象处理技术比较了60Coγ射线、UV及低能N+离子处理pUC19DNA超螺旋结构的损伤效应及若干自由基清除剂的保护效应。结果表明:(1)γ射线和UV照射干燥DNA的损伤显著低于水溶液样品;(2)N+离子注入后超螺旋DNA的减少(SC%)与剂量呈良好线性关系,而γ射线和UV组的SC%随剂量升高呈指数下降;(3)干燥DNAγ辐照组的D37值为820Gy,SC完全消失的剂量LD为3814Gy,LD/D37=4.65;UV照射组的相应值分别为:1.65J/cm2,7.65J/cm2,4.64;N+离子组的相应值为:3.2×1015N+/cm2,5.0×1015N+/cm2和1.56。虽然上述三种辐射的剂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较其相对生物学效应,但从LD与D37的比值可反映DNASC破坏的程度和终点剂量(SC%=0)的大小。从而看出,N+离子(高LET辐射)比γ射线(低LET辐射)UV(非电离辐射)对DNA损伤作用更强;(4)乙醇、甘露醇等自由基清除剂对电离辐射损伤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杜海彪丘冠英杜严华
关键词:质粒超螺旋DNADNA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