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汉军 作品数:9 被引量:29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管内治疗以头晕起病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4例并文献复习 2024年 目的探讨头晕起病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特征、血管内治疗方案、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北京大学首钢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头晕起病的24例SSS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表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头颈CT血管造影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DSA)等相关临床资料数据及其锁骨下动脉内治疗情况,分析血管内支架置入的治疗效果。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SSS的识别及诊断治疗经验。结果24例患者中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13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2例,右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9例,成功置入病变处23枚支架,术中造影可见椎动脉恢复正向血流,术后患侧上肢脉搏、血压恢复,患者头晕改善,复查TCD未再出现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血管内治疗失败1例,究其原因与患者既往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介入治疗相关。结论以头晕为临床表现的锁骨下动脉狭窄,常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锁骨下动脉支架置入治疗SSS能快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有效。 陈芸 张硕 杜汉军关键词:血管内治疗 锁骨下动脉狭窄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头晕 42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对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经过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该方法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中长期疗效,探讨和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对42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短期、中期、长期并发症及靶血管狭窄程度变化。术后1、2、3、6、9、12、18、24个月随访,用Malek评分做临床评估,并行超声、影像学评估动脉狭窄程度变化。结果 42例经过治疗的患者,无围手术期并发症。有2例患者随访发现再狭窄,有2例患者出现新发后循环缺血临床症状,40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4个月随访无死亡病例。椎动脉开口局部狭窄率从术前平均(83.5±15.5)%下降至术后平均(6.1±4.6)%。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围手术期安全可靠,中远期疗效肯定,再狭窄率4.8%。 杜汉军 乔淑冬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椎动脉狭窄 高血糖与脑梗塞临床关系的研究 2001年 本文总结了我科1998年6月~1999年12月之间收治的258例脑梗塞患者就其血糖水平与临床表现、急性期预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研究对象为我科在1998年6月~1999年12月共收治的258例脑梗塞患者,符合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全部经头颅CT扫描予以证实. 杜汉军 周敏关键词:高血糖 脑梗塞 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并探讨IS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行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患者84例,随访时间20.67(6~36)个月。依据头颈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是否发生ISR(狭窄率≥50%),并将患者分为ISR组22例和无ISR组6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率为26.2%。ISR组椎动脉原始管径和支架管径均小于无ISR组[(3.92±0.54)mmvs (4.47±0.51)mm,P=0.000;(4.02±0.52)mmvs (4.43±0.59)mm,P=0.004];ISR组吸烟率高于无ISR组(77.3%vs 48.4%,P=0.036)。Cox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原始管径是影响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43,95%CI:0.106~0.555,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段支架术后ISR发生率高,椎动脉原始管径小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霞 杜汉军 乔淑冬 范常锋关键词: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56例DSA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指导保守治疗、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介入治疗(大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二级预防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4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DS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脑CT检查,排除出血性脑血管病,同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检查,经过颈部超声、TCD、头颈部CTA筛查有异常者进一步行DSA检查。根据DSA检查结果,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的部位、程度、数量,符合适应证患者予以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 DSA检查结果提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有94.6%的患者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或闭塞部位分布情况:单纯颅内动脉36.5%,单纯颅外动脉25.6%,颅内外均狭窄37.9%;狭窄或闭塞程度分布情况:无狭窄或闭塞占5.4%,轻度狭窄(狭窄率<49%)24.5%,中度狭窄(狭窄率50%~69%)45.8%,重度狭窄或闭塞(狭窄率≥70%,24.3%;治疗情况:保守治疗82.7%,介入治疗16.7%,手术治疗0.7%。结论 DSA检查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筛查、发病机制探讨、责任血管诊断、二级预防策略均能提供重要临床依据。 杜汉军 乔淑冬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支架植入 联合头颈部CTA与全脑CT灌注成像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通过对慢性脑缺血患者头颈部CTA与全脑CT灌注(CTP)的相关性对比研究,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例患者行头颈CTA和全脑CTP检查,对灌注区域分布规律、责任血管与灌注异常区域的关系进行相关对比研究。结果98.72%灌注异常区域其责任血管均为中度以上狭窄。随着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灌注异常区域比例呈明显递增改变。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与CTP梗死前期分期呈中等正相关。结论结合头颈部CTA与全脑CTP的结果,能全面评判慢性脑缺血患者脑组织的慢性缺血程度,更有利于临床上的相关治疗方法的选择。 潘俊 周海 张滨 乔淑冬 杜汉军 张源芳 李澍锴 李新华 哈婷婷 常天静关键词:慢性脑缺血 一例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后循环缺血病例报告 本文通过对一例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后循环缺血病例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结论:通过此病历,完整地再现了2004年至今医院院神经内科在缺血性卒中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中的不足与进步,可以看到确立卒中“危险分层理念”,并在分层策略... 杜汉军关键词:后循环缺血 缺血性卒中 个体化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文献传递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发病时多表现为头晕、视力障碍、一过性意识障碍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患者及家属重视,易延误病情。本病易反复发作,死亡率较高。现将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及北京世纪坛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34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告如下。 范常锋 杜汉军 刘文宏 张学频 乔淑冬 周建文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影像资料 一过性意识障碍 影像学资料 视力障碍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诊断中的价值及扫查技巧。方法对4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SSS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患者的临床、超声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并与DSA结果比较分析。结果 40例SSS患者均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38例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左侧26例,右侧12例),2无名动脉狭窄。轻度狭窄14例,中至重度狭窄19例,闭塞7例。椎动脉Ⅰ级盗血12例,Ⅱ级盗血21例,Ⅲ级盗血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SSS与DSA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系数为0.586,P<0.001);患侧椎动脉盗血分级与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11,P<0.001)。与DSA结果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SSS的准确性为97.5%(39/4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SSS的病因、确定病变部位、较准确估测病变处狭窄程度,诊断SSS准确性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游玲玲 刘津灵 李伟 赵长坡 杜汉军关键词:多普勒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