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轩科

作品数:362 被引量:792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1篇专利
  • 165篇期刊文章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化学工程
  • 80篇一般工业技术
  • 35篇理学
  • 11篇电气工程
  • 11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7篇纳米
  • 51篇复合材料
  • 51篇复合材
  • 43篇炭纤维
  • 40篇沥青
  • 38篇催化
  • 37篇中间相沥青
  • 36篇石墨
  • 26篇树脂
  • 26篇碳纳米管
  • 26篇纳米管
  • 25篇石墨化
  • 24篇催化剂
  • 19篇导热
  • 19篇碳管
  • 19篇碳纤维
  • 18篇沥青基炭纤维
  • 18篇纳米碳
  • 18篇纳米碳管
  • 17篇炭材料

机构

  • 317篇武汉科技大学
  • 42篇湖南大学
  • 19篇中国科学院山...
  • 15篇航天材料及工...
  • 13篇武汉钢铁(集...
  • 8篇黄石理工学院
  • 6篇武汉钢铁股份...
  • 4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煤转化与新型...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湖北理工学院
  • 3篇武汉冶金科技...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建筑材料...
  • 2篇济宁科能新型...
  • 2篇湖北三江航天...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作者

  • 362篇李轩科
  • 176篇董志军
  • 168篇袁观明
  • 101篇丛野
  • 69篇崔正威
  • 67篇张江
  • 63篇朱辉
  • 52篇李保六
  • 42篇李艳军
  • 35篇汪厚植
  • 31篇柯昌美
  • 29篇赵惠忠
  • 22篇左小华
  • 20篇沈士德
  • 19篇刘朗
  • 18篇刘金水
  • 16篇雷中兴
  • 14篇田永胜
  • 13篇张福全
  • 12篇计道珺

传媒

  • 31篇武汉科技大学...
  • 20篇新型炭材料
  • 13篇化工新型材料
  • 9篇无机材料学报
  • 8篇炭素技术
  • 7篇材料导报
  • 6篇无机化学学报
  • 6篇中国陶瓷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人工晶体学报
  • 4篇宇航材料工艺
  • 4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炭素
  • 3篇硅酸盐学报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3篇功能材料
  • 2篇硅酸盐通报
  • 2篇粘接
  • 2篇表面技术
  • 2篇中国表面工程

年份

  • 15篇2024
  • 15篇2023
  • 25篇2022
  • 24篇2021
  • 13篇2020
  • 25篇2019
  • 23篇2018
  • 26篇2017
  • 23篇2016
  • 15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13篇2012
  • 14篇2011
  • 7篇2010
  • 11篇2009
  • 10篇2008
  • 5篇2007
  • 12篇2006
  • 21篇2005
3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导热石墨膜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2
2015年
将不同厚度杜邦聚酰亚胺(PI)薄膜进行压制炭化、石墨化处理得到PI石墨膜。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分析了PI薄在高温热处理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50μm厚PI膜经3 000℃高温石墨化后能形成三维有序堆积的石墨层状结构和较为完整的石墨晶体,其石墨片层间距为0.336nm,层片堆积高度达到65.94nm,石墨化度高达93%,室温面向电阻率为0.48μ!·m,实测面向热导率达到了994 W/(m·K)。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PI膜微晶由无定型向有序类石墨结构转变,其结晶度和层片取向程度提高,石墨晶体逐渐完善。PI膜厚度越大,其类石墨晶体生长发育越困难,层片择优取向程度越低。
袁观明李轩科董志军崔正威从野张江李艳军张中伟王俊山
关键词:导热
一种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导热炭/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先把350‑500℃低温炭化的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通过绕纱的方法制备成厚度为5‑50mm的X‑Y向正交铺层;再用PAN基炭纤维炭布把沥青基炭纤维铺层上下表面夹住,通过PAN基...
李轩科黄东李保六叶崇
文献传递
高性能纤维热牵伸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热牵伸贯穿聚丙烯腈基纤维制备全过程,能够使纤维内部类石墨微晶尺寸增大、沿纤维轴向取向度提高,明显改善纤维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其物理性能。本文概述了牵伸处理在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主要介绍了牵伸在聚丙烯腈基炭纤维、中间相沥青基炭纤维、黏胶基炭纤维、纳米炭纤维以及生物可降解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聚丙烯腈基炭纤维制备各工段(纺丝、预氧化、炭化和石墨化)施加牵伸的关键技术问题及其对炭纤维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
颜凤李保六唐万莲崔正威崔正威袁观明丛野董志军
关键词:热牵伸炭纤维纳米炭纤维生物可降解纤维
五钒酸三钾光催化剂和钒酸铋/五钒酸三钾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提供K<Sub>3</Sub>V<Sub>5</Sub>O<Sub>14</Sub>光催化剂和BiVO<Sub>4</Sub>/K<Sub>3</Sub>V<Sub>5</Sub>O<Sub>14</Sub>复合光...
李艳军李雅明李轩科张江丛野董志军崔正威袁观明
文献传递
纳米CdS/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4年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CdS/有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有代表性的制备技术如LB膜(Langmuir-Blodgett)技术、分子自组装(SA)、原位生成、转移分散(聚合)(Ex-situ)、微乳液等制备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其制备方法的趋势。
柯昌美汪厚植金义凤罗炬赵惠忠李轩科
关键词:高分子复合材料纳米CDS分子自组装原位生成LB膜微乳液
碳包覆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2009年
通过热处理在多壁纳米碳管上负载2种金属氧化物颗粒,以其为催化剂,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包覆金属粒子,并利用XRD、TEM、FESEM和EDS对催化剂和产物的物相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金属氧化物颗粒均匀地负载于纳米碳管的管壁上,所制备的碳包覆金属粒子粒径较为均匀,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袁观明苏勇董志军李轩科
关键词:纳米碳管碳包覆金属粒子
二维碳化钒MXene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碳化钒MXene的方法,属于粉末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氟盐与盐酸混合均匀,然后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V<Sub>2</Sub>AlC粉末搅拌;将上述搅拌均匀后的样品溶液置于一定温度的环境...
丛野关云锋李轩科董志军袁观明崔正威李艳军张江
文献传递
聚丙烯酸酯/TiO_2-SiO_2纳米复合胶乳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TiO_2-SiO_2溶胶,与纳米级聚丙烯酸酯微胶乳直接共混,制备了聚丙烯酸酯/TiO_2-SiO_2纳米复合胶乳,经制膜、干燥处理得纳米杂化材料。复合胶乳粒子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120 nm;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聚丙烯酸酯微胶乳膜和复合胶乳膜吸收峰特征。考察了纳米TiO_2-SiO_2含量对纳米复合胶乳膜光学、热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TiO_2-SiO_2含量为1.0%~2.0%时,能使该纳米复合胶乳膜具有很好的紫外线屏蔽性和热稳定性,并使纳米复合胶乳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力学性能也得到提高。
柯昌美汪厚植赵惠忠强敏刘兴重李轩科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光学性能热学性能纳米复合涂料
中间相沥青基介孔炭的表征及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2018年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源、CaCO_3为模板,制备中间相沥青基介孔炭(MPMC)。采用XRD、SEM、TEM等手段表征所制介孔炭的结构和形貌,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制MPMC具有丰富的介孔结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随着CaCO_3质量分数的增加,MPM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先增加后减小,当CaCO_3的质量分数为70%时,所制MPMC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最大;MPMC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能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可逆比容量,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张静丛野丛野李轩科董志军李轩科崔正威董志军
关键词:中间相沥青CACO3模板法介孔结构电化学性能
软硬双模板法制备双介孔炭及其储锂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三嵌段共聚物F127和纳米CaCO_3分别为软硬模板剂,采用有机-无机自组装方式制备双介孔炭(BMCs)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借助XRD、Roman、SEM、TEM、氮气吸脱附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对所制双介孔炭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软硬模板剂比例与热处理温度对其孔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中间相沥青、三嵌段共聚物F127、纳米CaCO_3质量比为2∶1∶7时,所制备的双介孔炭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该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563.2 mAh/g,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1.25%,在20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容量为206.3mAh/g;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双介孔炭孔道结构逐渐坍塌,其可逆储锂容量不断降低,在热处理温度为1800℃时降到最低值,当热处理温度进一步升高达到2300℃以上时,因石墨微晶排列有序度大幅提高,有利于锂离子的嵌入脱出,由此导致材料的可逆储锂容量又开始不断增加。热处理温度低于2300℃时,材料的储锂容量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缺陷及孔隙,在2300℃及更高温度进行热处理时,材料的储锂容量主要为层间插锂容量。
孙兵唐文丛野丛野袁观明
关键词:中间相沥青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双模板法电化学性能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