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华
- 作品数:17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CT灌注成像在肾癌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0
- 2004年
-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例肾癌患者 ,根据临床分期分成局限组和转移组 ;根据病理分级分成低度活性组和中高度活性组 ,及健康自愿者 3 0人进行肾区CT平描 ,之后选择经肾门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 ,应用感兴趣区域分析法 ,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癌组织的灌注值。结果 转移组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局限组 (t检验 ,P =0 .0 15 ) ,中高度活性组肾癌灌注值亦显著高于低度活性组 (t检验 ,P =0 .0 14 )。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肾癌预后和术式选择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袁庆中田建明王培军邵成伟李树平李跃华任方远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肾癌
- CT血管成像在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02例拟行微创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行CTA检查,男63例,女39例,年龄18-73岁,平均62.8岁。13例因发现严重动静脉畸形(AVM)或动脉瘤(AN)出血而放...
- 赵振国白青科余猛进隋海晶李跃华谢秀海宋卫东钟斐
- 文献传递
- MRI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将MRI应用于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并对其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高胆固醇饮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采用T1WI、T2WI、PDWI、TOF序列分别对实验动物进行扫描,同时对实验动物进行B超检查。结果:成功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MR图像T1WI、T2WI、PDWI表现为兔动脉管壁增厚,斑块呈等信号、高信号或低信号,与病理切片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MR成功检测斑块并分析其成分;与超声比较,MR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MR可以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斑块并进行定性分析。
- 李跃华陆建平张亚明刘岐白晨光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磁共振在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应用中的初步探讨
-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中应用价值。
方法:通过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2例行磁共振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并对筛选出的7例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行静脉rt-PA静脉溶栓治疗及定期MR复查随访.
...
- 青科赵振国李跃华隋海晶沈武钢赵晓晖王连文龚怡谢秀海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磁共振成像溶栓治疗
- 文献传递
-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其MR检测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价MRI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能力。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8周龄以上)15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只,实验组13只。麻醉固定后以相同的方法损伤腹主动脉内膜。实验组兔每日每只喂养胆固醇1.5g加基础饲料,并于术后第11、12周皮下注射维生素D500000IU/kg。对照组只喂养基础饲料。术后13周所有动物接受T1WI、T2WI、PDWI、TOF序列检查。检查结束后处死实验动物观察其腹主动脉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动物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脂质条纹面积和纤维斑块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9.64%和1.56%。对照组动脉内膜光滑。全部横断面病理切片共109层,其中实验组动物的86层切片中发现斑块50层,对照组中均未发现斑块层,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MRI检出纤维斑块11层,检出脂质斑块29层,MR对斑块检测总的阳性率为88%,准确率为80%。结论采用兔可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MRI可以较准确地对斑块进行定位及定性。
- 李跃华陆建平张亚明刘岐白晨光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动脉粥样硬化
-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1
- 2005年
-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共收集肾癌 15 例,肾盂癌 9例,肾错构瘤12例。以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肾区CT平描后选择经肾门层面或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通过感兴趣区域分析法获得正常肾皮质、肾肿瘤组织和腹主动脉的时间 密度曲线,计算正常肾皮质和肾肿瘤组织的灌注值。结果 正常肾皮质的灌注值为(2.68±0.40) ml/(min·ml),肾癌灌注值为(1.51±0.68) ml/(min·ml),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肾盂癌和肾错构瘤的灌注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在肾肿瘤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袁庆中田建明王培军邵成伟李树平李跃华任方远
- 关键词:灌注成像肾脏肾脏肿瘤
- 脑卒中后早期抑郁障碍患者磁共振波谱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技术探讨卒中后早期抑郁障碍的神经生化改变。方法选择住院连续病例223例,入院72h内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于卒中后72h给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24项版)评分,44例评分≥8分,界定为卒中后早期抑郁。根据病例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抗抑郁药物治疗组(21例)。对照组中男性14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2.40±3.17岁;女性9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3.00±4.12岁。有1例于1-2M间失访。对照组分别于发病72h、1M、2M及3M进行HAMD量表评分,得出1M时HAMD评分≥8分组(1组)、<8分组(2组);2M时评分≥8分组(3组)、<8分组(4组);3M时评分≥8分组(5组)、<8分组(6组)。对以上各组患者发病72h的MRS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NAA/CR中,第1组各VOI的比值均低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左侧颞叶、双侧丘脑各比值明显低于第4组(P<0.01);第5组与第6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Cho/Cr中,第1组各VOI的比值高于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3组各VOI的比值明显高于第4组(P<0.01);第5组与第6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S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卒中后脑的细微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卒中后早期抑郁障碍患者MRS显著异常对病程1M、2M时PSD的真正发生有一定的预示意义,并推测针对这一人群早期药物干预治疗在改善脑代谢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赵晓晖周媛李跃华隋海晶白青科陈翠荣杨娟沈建
- 关键词:脑卒中磁共振波谱分析
- 磁共振多模式快速成像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八例被引量:10
- 2008年
-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4月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例,进入绿色通道并行磁共振快速成像检查,均采用GE1.5T双梯度磁共振在5min内完成多个序列的扫描,
- 青科赵振国李跃华隋海晶沈武钢赵晓晖王连文谢秀海龚怡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溶栓多模脑卒中患者
- 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的动态螺旋CT表现及其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hyperdens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ign,HMCAS)在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超急性期梗死的诊断价值及动态CT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6例MCA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6h内)MCA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定期复查CT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MCA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46例中表现为HMCAS者32例(69.6%),临床均为完全前循环梗死,25例死亡(78.1%),其中HMCAS进展且合并MCA点状征(MCA dot sign)的14例中12例(85.7%)死亡,其余均遗留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而无HMCAS的14例中8例为部分前循环梗死,6例为完全前循环梗死,仅2例(14.3%)死亡。有HMCAS的患者死亡的发生率明显大于无HMCAS的患者(P<0.01)。经随访,3例患者HMCAS消失,病人病情好转且均转化为出血性脑梗死。结论HMCAS的动态CT变化有助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 白青科赵振国隋海晶王锦文汪勤勇严正言李跃华龚怡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脑梗死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多模式MRI指导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
- 目的探讨多模式MRI在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及指导个体化溶栓干预方面中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发病12h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行平扫CT及MRI多模式快速成像序列检查,共筛选出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28例(29.2%)...
- 白青科赵振国李跃华隋海晶谢秀海龚怡赵晓晖曲忠森陆练军沈健夏卫英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