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菁媛

作品数:23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3篇细胞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急性
  • 7篇骨髓
  • 6篇粒细胞
  • 5篇髓系
  • 4篇细胞性
  • 4篇护理
  • 4篇急性髓系
  • 4篇高白细胞
  • 4篇白细胞
  • 3篇调节性
  • 3篇调节性T细胞
  • 3篇多发
  • 3篇多发性
  • 3篇多发性骨髓瘤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白...

机构

  • 17篇广州军区武汉...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23篇李菁媛
  • 11篇张新华
  • 10篇周敏
  • 10篇冉启杰
  • 8篇王军
  • 8篇谢红
  • 5篇徐彪
  • 5篇邹萍
  • 4篇陈智超
  • 4篇王红祥
  • 4篇罗晓静
  • 4篇宋森花
  • 3篇朱明兰
  • 3篇刘龙龙
  • 3篇游泳
  • 2篇熊金元
  • 2篇毛红
  • 2篇赵湜
  • 2篇龚静
  • 2篇黎纬明

传媒

  • 4篇临床血液学杂...
  • 3篇内科急危重症...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分析
2008年
目的观察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将57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3组:肝素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评价疗效。观察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根据临床观察终点事件的发生概率判断近期预后。结果肝素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6.67%、95.65%和25%;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56%、4.35%和50%;不良反应率分别为27.78%、8.70%和0。结论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明确,并能有效改善预后。但低分子肝素安全性较高且用法简便,易于临床推广。
李菁媛张新华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肝素低分子肝素
双诱导联合蒽环类抗生素治疗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和亚砷酸(As2O3)双诱导,联合蒽环类抗生素(anthracycline,ATC)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方法对初治APL患者以ATRA和As2O3进行双诱导,联合DA方案化疗,达完全缓解(CR)后,以ATC为主的方案巩固化疗6疗程,以后以化疗、ATRA、As2O3交替序贯维持治疗,化疗方案中仍以ATC为主。总治疗时间3年。14例患者接受了PML/RARα融合基因监测。结果21例初治APL患者中,除2例早期死亡外,其余19例诱导治疗后均达CR,经巩固、维持治疗,此19例患者至今均为持续完全缓解(CCR)状态,其中CCR5年以上2例,3年以上6例。无患者出现严重或不可逆的毒副反应。接受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14例患者,初诊时均为阳性,巩固治疗结束时均转为阴性,在以后监测中无一例转阳。结论双诱导联合ATC治疗初治APL,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小。
张新华冉启杰周敏王军李菁媛谢红熊金元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亚砷酸蒽环类抗生素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脊髓压迫症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椎管内浸润导致脊髓压迫症(SCC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例MM合并SCCS患者的临床特点、MRI及CT表现、不同治疗方法及疗效,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6例MM合并椎管内髓外浆细胞瘤(EMP)均发生在胸椎节段。患者从感觉双下肢麻木、腰背部疼痛起,在数小时至3 d内即进展至截瘫状态。经MRI或CT检查诊断为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6例中5例接受了治疗。2例接受手术及术后化疗者,1例肌力改善,另1例无效;单纯接受化疗1例无效;2例接受放疗者,均恢复行走,其中1例肌力恢复至5级,另1例4级。结论:MM合并SCCS多发生在胸椎节段,病情进展快,需尽快治疗。MRI可明确病变部位,以放疗效果最佳。
张新华冉启杰徐彪周敏李菁媛宋森花刘龙龙徐德红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脊髓压迫症髓外浆细胞瘤
髓过氧化物酶染色缺乏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2005年
黎纬明刘新月李菁媛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髓过氧化物酶
调节性T细胞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被引量:21
2006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免疫异常密切相关。目前认为慢性ITP患者存在Th1/Th2失衡,并以Th1反应占优势。调节性T细胞(Treg)是机体重要的T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型为CD4^+CD25^+。FOXP3是Treg的特征性转录因子,其表达水平能反映Treg功能。为了研究Treg在ITP发病中的作用,我们对25例慢性ITP患者CD4^+CD25^+T细胞的数量及功能进行检测。
赵湜王红祥李菁媛毛红邹萍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调节性T细胞CD4^+CD25^+T细胞TH1/TH2失衡慢性ITP免疫异常
Graves病中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改变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Graves病发生的免疫机制,了解调节性T细胞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Graves病(GD组)和2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CD4+CD25+细胞,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10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FOXP3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D组CD4+CD25+T细胞数量无明显改变(P=0.804),而FOXP3表达减少(24 h和48 h P均<0.01),IL-10分泌减少(24 h和48 hP均<0.01)。结论GD患者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虽无明显改变,但其功能明显减弱,可能是导致其发病的原因之一。
赵湜王红祥毛红李菁媛
关键词:GRAVES病调节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10
循证理念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循证理念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2月于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7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遵照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以循证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然后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护理1周与2周后的情绪状态及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护理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情绪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情绪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1、2周后的情绪状态及治疗依从性均好于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理念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对于患者具有全面的影响作用。
朱明兰李菁媛
关键词:循证理念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
改良CAG方案治疗高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CAG[阿克拉霉素(ACLA)、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化疗方案]方案对高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的疗效。方法:我院25例HAML初治患者,对11例HAML患者选用CAG方案,14例患者选用常规DA/HA方案,比较两组化疗疗效,肿瘤溶解综合征及骨髓抑制、感染发生率。结果:CAG组化疗有效率63.64%(7/11),早期死亡率18.18%(2/11),与对照组无差异,化疗有效。CAG组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率(0/9)明显低于对照组。CAG组患者感染率为44.4%(4/9),仅尤其是重症感染率11.1%(1/9),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AG方案治疗HAML有效,肿瘤溶解综合征及重症感染率低。
李菁媛冉启杰周敏罗晓静谢红张新华
关键词:白血病髓细胞性高白细胞CAG方案
改良CHG方案治疗成人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2014年
目的:观察改良CHG方案治疗初诊成人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H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3例初诊成人HAML患者接受改良CHG方案化疗:高三尖杉酯碱(HHT)2mg/d,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10mg/(m^2·d),皮下注射,1次/12h,共14d,化疗过程中,WBC〈10×10^9/L时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皮下注射,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5×10^9/L时停用。结果:15例(65.2%)获得完全缓解(CR),2例(8.7%)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OR)73.9%。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8.7%。WBC计数降至10×10^9/L以下所需时间为6(4—10)d。化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缺乏及继发感染、出血。结论:改良CHG方案治疗初诊成人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控制。
张新华冉启杰周敏李菁媛王军徐彪宋森花马梅凌龚静刘龙龙谢红罗晓静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高白细胞性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减少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并发症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减少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并发症中的效果,旨在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行化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按照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出血率和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症状,但观察组患者症状显著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可以有效降低白血病骨髓抑制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要求,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朱明兰李菁媛
关键词:护理白血病骨髓抑制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