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纳森
- 作品数:14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汉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 1999年
-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开拓者和奠基者。1949─1955年,由于历史的原因,毛泽东只得照搬斯大林模式,但也有过自己独立的思考。1956年前后,鉴于苏联和东欧的工业化已暴露出诸多弊端,毛泽东在重新审视斯大林模式和反思我国已走过的建设道路的基础上,开始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模式,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1957─1976年的30年间,毛泽东试图完全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走有中国特色之路,但却始终未能跳出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基本框架,并导致这一模式的全面危机。毛泽东的艰辛探索,为我们今天已确定的中国现代化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李纳森
- 关键词:毛泽东
- 胡适与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仪改革被引量:2
- 1997年
- 胡适与五四时期的丧葬礼仪改革李纳森丧葬礼仪是经世代传承、积淀而成的社会风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俗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但是,由于丧葬礼仪与其它社会风俗一样,具有很强的惰性,使得这种适应又绝非自然而然的过程。胡适说过:“当一种社会上...
- 李纳森
- 关键词:丧葬礼仪社会风俗司马光实用主义哲学口述自传五四新文化运动
- 邓小平与西部开发
- 2000年
- 李纳森
- 关键词: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邓小平
- 全文增补中
-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国现代化
- 199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作出的战略决策和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错误口号,...
- 李纳森
- 关键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现代化进程工业化邓小平
- “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现代化
- 2002年
- “三个代表“思想不仅是党在新世纪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纲领 ,也是新世纪中国现代化顺利推进并如期实现的伟大纲领和强大思想武器 :它赋予党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 ,使中国现代化有了永远坚强的领导核心 ;它丰富了党的先进性的内涵 ,使中国现代化全面、协调发展有了政治保障 ;它从根本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使其有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 李纳森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西部大开发被引量:1
- 2001年
- 建国以来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先后采取了“均衡布局”、“沿海优先”和“西部大开发”三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种战略一脉相承 ,可以看作是西部开发的三个战略步骤 :“均衡布局”战略奠定了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沿海优先”战略为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在技术和财力上提供了可靠保证 ;“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直接投资的力度 ,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开发思路 。
- 李纳森
- 关键词:区域经济西部大开发
- 武昌首义与武汉城市现代化被引量:2
- 2001年
- 武昌首义与武汉城市现代化有着密切关系:武汉城市现代化是武昌首义的促成因素之一;武昌首义又进一步加速了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首义历史文化资源,是将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途径。
- 李纳森
- 关键词:武昌首义历史文化资源城市现代化
- 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 2002年
- 新中国现代化风雨兼程50余年,留下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给我们以重要启示:中国现代化不是部分地区的现代化,而是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不是某个层面的现代化,而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不能照搬别国模式,而应该走自己的路;中国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循序推进。这些经验教训和启示弥足珍贵,成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21世纪顺利推进并最终实现的重要基础。
- 李纳森
- 关键词:新中国
- 论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区域发展差距
- <正>社会转型是一个非常复杂、深刻而漫长的社会变迁过程。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区域问的发展差距(这里主要是指经济发展差距)往往会在较长时期内不断扩大。这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而现代中国尤为典型。本文拟对现代...
- 李纳森詹爱霞游博
- 文献传递
- 邓小平对毛泽东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的完善和发展被引量:2
- 2001年
-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战略构想在目标模式、时间估计。
- 李纳森
-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