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超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凋亡
  • 3篇髓母细胞瘤
  • 3篇细胞瘤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2篇预后
  • 2篇增殖
  • 2篇手术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1篇底座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清
  • 1篇血清VEGF
  • 1篇血性
  • 1篇血肿
  • 1篇引流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第一...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9篇李立超
  • 4篇郑茂华
  • 3篇吕胜青
  • 3篇谢民
  • 2篇徐庆福
  • 1篇刘景平
  • 1篇雒以诚
  • 1篇姚雪
  • 1篇符星
  • 1篇朱潇鹏
  • 1篇潘亚文

传媒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APST1 siRNA抑制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增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3'-磷酸腺苷-5'-磷酰硫酸转运体1(adenosine-3-phospho-5-phosphosulfate transporter 1,PAPST1)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髓母细胞瘤细胞系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25例髓母细胞瘤标本、1例原代培养髓母细胞瘤细胞、3例髓母细胞瘤细胞系PAPST1表达,并与正常小脑组织比较,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APST1在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分布,采用PAPST1 siRNA处理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利用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PAPST1表达变化,CCK-8法检测处理后的DAOY细胞系增殖活性。结果与正常小脑组织相比,PAPST1在18/25(72%)的髓母细胞瘤标本及DAOY、ONS-76细胞系中呈2倍以上的高表达,免疫组化显示PAPST1定位于细胞质中,且染色明显强于正常小脑组织,PAPST1 siRNA在mRNA及蛋白的水平明显干扰了PAPST1的表达(P<0.05),DAOY细胞的增殖活性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 PAPST1在髓母细胞瘤中有广泛的高表达,下调PAPST1的表达可以降低髓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徐庆福李立超朱潇鹏Jesse Chung-Sean Pang符星刘景平吕胜青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
老年HICH患者近期预后与血清VEGF、D-D的相关性分析
2021年
分析HICH(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近期预后与血清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D(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1-2020.1收治的120例老年HICH患者为实验组,同期门诊120例健康者为参照组,检测对比VEGF、D-D。以GCS分组,对比轻、中、重三组血清VEGF、D-D,对比良好组、不良组血清VEGF、D-D。Pearson分析GCS评分与VEGF、D-D相关性。结果:实验组血清VEGF、D-D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120例患者,44例轻型,占36.67%;52例中型,占43.33%;24例重型,占20.00%。重型组血清VEGF、D-D均显著高于中型组,中型组血清VEGF、D-D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实验组59例患者预后不良,占49.17%;61例预后良好,占50.83%。预后不良组血清VEGF、D-D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GCS评分与血清VEGF、D-D相关性均为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VEGF、D-D数值与老年HICH患者近期预后呈负相关,对于评估老年HICH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李立超郑茂华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预后
MiRNA-22在髓母细胞瘤病理发生中的作用与机理研究
目的:构建miRNA-22慢病毒表达载体,上调(up-regulation)其在髓母细胞瘤细胞系DAOY和ONS-76中的表达。分析与miRNA-22分子结合靶基因的表达情况(如Casepase-3),观察髓母细胞瘤细胞...
李立超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凋亡
文献传递
髓母细胞瘤相关miRNA的研究进展
2011年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是儿童颅内恶性程度极高的常见肿瘤之一,具体病因不明,预后极差。现阶段随着髓母细胞瘤分子遗传学研究的逐步深入,microRNA(miRNA)更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miRNA与髓母细胞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李立超吕胜青潘亚文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MIRNA
高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微创手术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凸显,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病人逐年增多,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目前对于CSDH多数采用头皮下切开钻孔引流术或经头皮锥颅置管引流,极少数病人需要行开颅清除术。在治疗中发现,部分高龄病人难以配合,术后仍可能出现不良并发症。头皮下切开引流和经头皮锥颅置管引流在临床均为常规术式,本研究对以上两种手术方式进行对比,以期为此类高龄病人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现报道如下。
谢民武志李立超丁涛郑茂华
关键词:高龄病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切开引流CSDH微创手术常规术式
一种可移动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装置,包括支撑台、推杆、电机、照明灯、穴位贴片和移动轮,所述支撑台下表面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表面安装有移动组件,所述支撑柱下表面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四个角位置处安装...
李立超朱默
文献传递
紫檀芪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索紫檀芪(PTE)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C57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紫檀芪治疗组(PTE+IR)和紫檀芪阻断剂ZnPP抑制紫檀芪治疗组(PTE+ZnPP+IR),其中PTE的剂量为5 mg/kg,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前连续5 d每天腹腔给药1次,ZnPP以3 mg/kg的剂量于IR前30 min及IR后24 h分别腹腔给药1次;然后于缺血性脑损伤后0、2、12、24 h及48 h(IR0、IR2、IR12、IR24 h及IR48 h)对小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最后于IR48 h对小鼠进行干湿比重法脑水含量测定,TUNEL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及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PTE可降低缺血性脑损伤后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减轻脑水含量、降低细胞凋亡率及下调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而保护神经细胞,但是PTE的这些神经保护作用可被其抑制剂ZnPP逆转。结论:PTE在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田士来康军林魏玉娥丁涛武志李立超谢民郑茂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神经保护小鼠
IDH1基因突变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尽管目前诊疗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疗效仍然不尽如人意。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脑胶质瘤中一些分子水平的异常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的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胶质瘤患者存在高频率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1,IDH1)基因突变现象,而且该突变与脑胶质瘤的诊断分型和临床预后有明确的关系,对其深入研究,有望找到脑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对改善当前脑胶质瘤治疗现状有着深远的意义。
徐庆福李立超姚雪吕胜青
关键词:脑胶质瘤诊断分型预后
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01638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及其机制
2022年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蛋白质编码核糖核酸01638(LINC01638)调控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机制。方法U251胶质瘤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颅脑胶质瘤患者及颅脑血肿清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U251细胞根据转染基因分为si-NC组、si-LINC01638组、pcDNA组、pcDNA-LINC01638组、miR-NC组、miR-647 mimics组、si-LINC01638+anti-miR-NC组和si-LINC01638+anti-miR-647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LINC01638和微小核糖核酸647(miR-647)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48 h细胞吸光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1A(p21)、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bax)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LINC01638和miR-647的靶向关系。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SNK-q检验)。结果胶质瘤组织中LINC01638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2.96±0.27比0.95±0.08),miR-647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脑组织(0.54±0.05比1.02±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21、27.485,P<0.05)。si-LINC01638组U251细胞LINC01638表达(0.49±0.03比0.97±0.07)、48 h细胞吸光度值(0.41±0.03比0.72±0.04)、Cyclin D1表达(0.24±0.02比0.69±0.04)显著低于si-NC组,p21表达(0.58±0.03比0.19±0.02)、细胞凋亡率[(22.63±3.18)%比(6.95±0.86)%]及bax表达(0.91±0.06比0.26±0.03)显著高于si-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38、18.432、20.399、16.981、19.322、24.876,P<0.05)。miR-647与WT-LINC01638共转染后U251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转染pcDNA-LINC01638后miR-647低表达,转染si-LINC01638后miR-647高表达(P<0.05)。miR-647 mimics组U251细胞miR-647表达(2.71±0.08比1.01±0.03)、细胞凋亡率[(20.60±2.14)%比(6.12±0.39)%]、p21(0.51±0.06比0.18±0.02)和bax(0.83±0.07比0.23±0.04)表达显著高于miR-NC组,48 h细胞吸光度值(0.45±0.07�
李立超郑茂华谢民武志雒以诚丁涛
关键词:微小RNA胶质瘤增殖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