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洲
- 作品数:54 被引量:119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航天动力试验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前缘水平投影可控的乘波体设计方法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结合流线追踪技术和密切面混合函数提出了一种前缘水平投影可控的乘波体设计方法,并完成了前缘水平投影为超椭圆的乘波体(Waverider-F)和超椭圆前缘转超椭圆后缘的乘波体(Waverider-FT)设计。二者具有较高的容积效率,前缘对应的轴向投影近似为余弦曲线。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设计点时Waverider-F的乘波特性良好且保持了基准流场的特点,Waverider-FT前部完全乘波,后部两侧诱导激波使流场变形且形成高压区,接力点时二者的乘波特性也较好。另外,二者具有较高的升阻比和预压缩效率,设计点时无粘升阻比分别为3.46和2.88。与Waverider-F相比,Waverider-FT的升力、阻力和出口增压比都明显增加,而升阻比、俯仰力矩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降低。有粘条件下,设计点的升阻比由2.91降为2.41,对应的出口总压恢复系数降低了5.8%。
- 李永洲李光熙张堃元孙迪
- 关键词:乘波体流线追踪
- 多点集中力下高超进气道弹性变几何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针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需在宽马赫数Ma为4.5~6.0的范围内工作的要求,探索了一种在多点集中力作用下进气道曲面压缩面弹性可调的变几何方案.通过数值计算,首先对集中力数目的选取进行了研究,发现3个集中力对型面变形更为有效;然后对在3个集中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的进气道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结果表明变形型面的静压分布与理想型面的静压分布基本吻合;对其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为6.0设计的进气道,变形后在Ma为4.5,5.0流量系数分别达到0.98和1.00,且出口总压恢复系数与未变形的进气道相比基本保持不变.由此说明,多点集中力下弹性可调的变几何方案是可行的,并有助于提高非设计点下进气道的性能.
- 杨顺凯张堃元王磊李永洲
- 关键词:高超进气道流固耦合
- 指定壁面压力分布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确定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定壁面压力分布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确定方法,属于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技术领域。以进气道流道静压分布作为设计条件,根据差分后的超声速特征线方程组与激波关系式,通过内点、壁面点和激波点等单元过程从来流开始向下...
- 王磊张堃元南向军金志光张林李永洲
- 前后缘型线同时可控的乘波体设计被引量:9
- 2017年
- 提出了一种前后缘型线同时可控的乘波体设计方法,在马赫数可控的外锥形曲面基准流场中,结合流线追踪技术和混合函数,实现了椭圆前缘转椭圆后缘的乘波体设计,并在设计点(Ma=6.0)和接力点(Ma=4.0)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前后缘同时可控的乘波体在型面剧烈过渡处产生了较弱的激波,出口两侧存在高温高压区,后部对称面附近的激波形状由圆弧变为平直线且出口处流场基本均匀,非常有利于与进气道匹配设计。另外,该乘波体具有较高的容积率和预压缩效率,附面层修正后的容积率为0.24,设计点时乘波特性较好,接力点时前部完全乘波,具有较高的升阻比,有黏条件下设计点和接力点的升阻比分别为2.54和2.41。此外,与给定前缘的乘波体相比,其升力、阻力、俯仰力矩和出口增压比都有明显增加,但是升阻比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有所降低,在设计点无黏升阻比由3.56降为3.00。以上研究表明,本文的设计方法可行且更加灵活,拓宽了乘波体的选择范围。
- 李永洲孙迪张堃元
- 关键词:高超声速乘波体弯曲激波流线追踪
- 膨胀规律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方法被引量:1
- 2017年
- 为了提高流线追踪喷管设计方法的灵活性,从推力和力矩两方面考虑,引入特殊中心体,探索了壁面膨胀规律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中利用特征线理论(MOC)实现了由膨胀规律求解气动壁面的反设计.针对基准流场的主要设计参数,包括膨胀规律、中心体及斜倾角等进行了参数化研究,得到了设计参数对基准流场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该基准流场,设计了矩形截面的流线追踪喷管(导出喷管),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特征线理论可以实现膨胀规律到壁面的反设计;在进口参数和落压比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定的膨胀规律使得基准流场的内推力最大;流场的中心体尺度和长度比对推力影响很小,可作为调整导出喷管力矩的设计参数;出口斜倾角增大会导致基准流场的长度减小,同时推力下降明显,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 南向军张留欢李永洲
- 关键词:高超声速喷管力矩
- 马赫数分布可控的二元弯曲压缩面参数化研究与优化设计
- 研究了一种壁面马赫数分布可控的弯曲压缩面,设计方法基于有旋流特征线法.利用Isight软件分析各设计参数对压缩面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敏感程度,在CFD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建立多项式响应面代理模型,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进行多...
- 翟永玺张堃元王磊李永洲张林
- 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设计被引量:9
- 2015年
- 采用有旋特征线法设计了一种双弯曲入射激波的可控中心体内收缩基准流场,两道入射激波交于中心体起始点,入射激波和反射激波通过给定激波径向总压恢复系数分布进行反设计,壁面通过给定轴向马赫数分布规律进行反设计.该基准流场分为“三波四区”且压缩效率较高.基于该基准流场设计了圆形进口内收缩进气道并进行了黏性修正,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内收缩进气道设计点核心区的流场特征和激波形状与基准流场基本一致;在来流马赫数为4.0~7.0时进气道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设计点喉道截面增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17.7和0.729;来流马赫数为5.0~7.0时内部总阻力系数变化平缓,从0.23下降为0.22.
- 李永洲张堃元朱伟杨顺凯
- 关键词:高超声速进气道弯曲激波中心体反设计
- 型面设计马赫数对马赫数分布可控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在研究型面设计马赫数Ma2对马赫数分布可控基准流场在Ma∞=4.0~7.0的性能影响中发现,降低型面设计马赫数可获得更高的流量系数、高马赫数时的增压比以及更短的长度。基于型面设计马赫数Mai=5.5,6.0和6.5的基准流场分别设计了圆形进口的内收缩进气道,并在Ma∞=-4.5~7.0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基于低型面设计马赫数基准流场设计的进气道具有更好的流量捕获特性和较高的增压比,这与基准流场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型面设计马赫数对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影响较小。
- 李永洲张堃元钟启涛
- 带预压缩性质的高马赫数内转式进气道设计被引量:1
- 2013年
- 传统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存在两个问题:进气道内收缩比较大,起动性能差;前缘弯曲激波在靠近中心体附近剧烈弯曲,激波损失很大,极有可能造成唇口激波脱体。为此,设计了新型的轴对称基准流场,把较强的前缘激波设计为两道较弱的预压缩激波,显著提高了进气道喉道的总压恢复系数。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新型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的内转式进气道性能优良,但存在溢流较严重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 朱伟李鹏王霄张堃元南向军李永洲
- 关键词:弯曲激波反设计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 马赫数分布可控的基准流场灵敏度分析与优化设计被引量:16
- 2013年
- 利用Isight软件对反正切马赫数分布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获得了设计参数对基准流场总体性能的影响规律,其中前缘压缩角和系数c的影响最为明显.针对该基准流场,建立了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并在设计点进行三目标优化,得到了总体性能较优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基于该优化结果设计了圆形进口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并在Ma=4~7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进气道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均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Ma=6和7时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0.581和0.513,压比分别为20.01和24.73,Ma=4时流量系数达到0.880,说明该优化方法可行.
- 李永洲张堃元王磊南向军
- 关键词: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