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松岳

作品数:2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海洋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文学
  • 5篇文学创作
  • 4篇小说
  • 4篇海洋文学
  • 3篇叙事
  • 3篇寓言
  • 3篇诗歌
  • 2篇新小说
  • 2篇艺术
  • 2篇日记
  • 2篇实验小说
  • 2篇重读
  • 2篇文化
  • 2篇现代寓言
  • 2篇狂人
  • 2篇狂人日记
  • 2篇教学
  • 2篇宏大
  • 2篇宏大叙事
  • 2篇法国新小说

机构

  • 25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27篇李松岳
  • 1篇蒋杭希
  • 1篇朱冠文

传媒

  • 16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浙江师大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阅读与鉴赏(...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文学与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2
2010年
当前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认为,海洋文学应当引入生态文明建构这一新的维度,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一维度的具体内涵:一是打破"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二是破除工具理性的"神话";三是回归朴素自然的生命观;四是具备深切的认同感与高度的艺术真实性。只有这样,海洋文学才能真正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
李松岳
关键词:海洋文学生态危机
《写作》课开放性教学探析
2012年
应试教学的弊病之一,是长期形成的模式化写作套路,严重阻滞了学生的个性。本文主张打破封闭式教学模式,代之以"开放性"的教学路径,要点是:1.走出教室校园,将视野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调查,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资源;3.课堂教学中开展专题性的讨论和交流;4.发挥学生在作文修改评定中的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写作与时代保持同步,才能让学生学会独立观察与思考,写出具有鲜活个性的文章。
李松岳
对“走向民间”的再反思--以《九月寓言》和《心灵史》为例
2009年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文化的急剧转型,导致中心离散和价值多元,也带来知识群体的精神疲乏与角色茫然。走向民间便是重建精神理想的一种选择。在文学领域,它使作家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宏大话语和巨型叙事的束缚,重新回到个人立场上的写作常态,并使当代文学延续了民族古老的文化传统,呈现出鲜明的本土特征。但在走向民间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如价值判断的迷失,过分依恋民间文化而丧失个体立场,注重人性解放却拒斥现代文明等问题。走向民间的精神探求与文学实践还远未结束,对这些问题仍有必要作进一步的反思。
李松岳
关键词:精神资源《九月寓言》《心灵史》
从世俗本位到神性膜拜──张承志精神价值取向流变之考察被引量:4
2001年
对一个作家而言,“家园”无疑是其精神归宿的诗性象征。张承志在确认自身精神血脉的漫长旅程中,完成了由世俗本位到神性膜拜的蜕变。这一蜕变所拥有的深刻丰富的痛苦,昭示着追寻终极信仰的无比艰难,因而也必然留下个体无力超越的众多缺失与遗憾。
李松岳
关键词:精神价值取向文学创作
建构于符号系统上的现代生存寓言——鲁迅《狂人日记》的另一种解读被引量:2
2002年
长期以来,人们基本上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来评判《狂人日记》,一个突出的共同点是把“狂人”看作可以归类的具体的人物形象。但不管是“狂人说”、“战士说”,还是“统一说”,都与文本所呈现的真实存在很大的距离。其实,《狂人日记》不是现实主义小说,而是现代主义小说;“狂人”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人物形象。只有将作品当作整体性的隐喻象征符号系统,才有可能破解深藏的意义密码,把握其“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
李松岳
关键词:《狂人日记》现代寓言
返回“历史现场”:《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1年
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遥远陌生,学生对"当代文学"普遍怀有严重的"隔离感",并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本文认为消除这种"隔离感"的途径之一是努力返回到"历史现场",并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打通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关系,避免文学评价中的简约化、简单化倾向;二是注重文化体制对文学的制约作用,考察其如何影响到作家的心态与创造活动;三是善于发现作品结构上的"缝隙",并追究造成这种缝隙的复杂因素。这样,才能使学生贴近文学发展的脉络,真切感受到文学产生的时代"气场",增强分析文学现象与文学作品的历史意识。
李松岳
关键词:教学历史现场历史意识
芒鞋破钵的生命悲歌——浅析苏曼殊的人生际遇及文学成就
2011年
苏曼殊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才.集诗人、画家、小说家、翻译家、僧人、革命者于一身。他短暂的人生充满了离奇的经历.尤其是信仰与情感之间的抉择与纠结,引发人们深长的思索.而他的诗歌与小说创作.也具有不可忽略的文学意义.
蒋杭希李松岳
关键词:情感纠葛传奇色彩文学成就
论殷夫诗歌的精神特质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以作品细读为切入点,剖析殷夫诗歌的精神特质与艺术营构,认为殷夫诗歌的意义在于以强烈的主体意识,书写了一个时代真实的心灵史,而殷夫的人生选择与艺术创造的融合,对当下的精神建构与文学创作具有多方面的启示意义。
李松岳
关键词:精神特质殷夫诗歌艺术创造文学创作
关于当代文艺理论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4年
如何建构具有民族特性,又能有效阐释当代文学实践的理论话语,是文艺理论领域至今仍未解决的课题。本文论证了"现代性"追求对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的深刻影响,认为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主要资源应是当代中国与西方业已形成的各种理论话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当代文艺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直面当代中国文化的变化发展,确立强大的实践性品格;二是超越狭隘封闭的本土主义立场,拥有更为开放的现代性视野;三是立足于现当代文艺理论,有机吸纳并改造民族的传统资源。
李松岳
涉海民间观音故事叙事模式探析被引量:1
2013年
观音故事集中体现了民众的宗教信仰与价值取向。本文认为涉海民间观音故事的叙事特征一是两元对立结构,二是以点化普度为动力,三是以世俗关怀为基点,并由此探寻背后潜隐的精神世界,揭示涉海民众的价值取向与复杂的文化积淀;而形式上的雷同化、喜剧性的大团圆结局则严重限制了故事的原创性、意义指向的多解性。
李松岳
关键词:叙事模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