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君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并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探讨有效预后指标。方法:运用IgH、RB1、D13S319、p53及1q21 5种序列特异性探针,利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以10例正常对照的骨髓建立各探针的检测阈值,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然后对1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检测。结果:①IgH、RB1、D13S319、p53及1q21 5种探针的阈值分别为:2.75%、2.65%、2.87%、2.94%和3.23%。②17例患者中,IgH及RB1检测到17/17例阳性,D13S319、1q21及p53检测阳性例数分别为16/17、14/17、12/17,且p53缺失与1q21扩增间、RB1缺失与D13D319缺失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688 2,P<0.01;r=0.603 2,P<0.05)。③IgH易位发生率高的患者骨髓浆细胞率较高(r=0.587 6,P<0.05);D13S319缺失与外周血肌酐水平正相关(r=0.534 1,P<0.05);p53缺失阳性细胞率与C反应蛋白水平及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900 0,P<0.05;r=-0.503 4,P<0.05);1q21扩增的阳性细胞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55 5,P<0.05)。p53阳性与阴性患者间ISS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q21扩增阳性与阴性患者在是否有溶骨性破坏、疾病状态(稳定、进展、死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SH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准确度,对于该疾病的评估预后及相关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 郭力李文君侯明孙建芝邵琳琳马道新王淑康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原位杂交荧光
-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染色体异常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本研究旨在了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及其与临床指标和疗效的关系。以4种序列特异性探针P53、D13S25、ATM、RB1和1种着丝粒探针CSP12,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对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建立各探针的检测阈值,然后对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阴性/无分裂相的CLL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大于阈值为阳性,小于阈值为阴性。结果表明:用p53与D13S25检测7例患者结果均呈阳性,ATM探针检测5例患者结果呈阳性,用RB1与CSP12探针检测4例患者结果呈阳性。9例患者I-FISH检测结果均显示有遗传学异常。检测显示,ATM缺失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相关性,ATM缺失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全身广泛淋巴结肿大。结论:I-FISH技术适用于CL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提高了CLL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但I-FISH检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是否是CLL患者的重要预后因素,尚需扩大样本量的研究和长期随访观察。
- 李文君郭力侯明孙建芝邵琳琳王淑康马道新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染色体异常
- Graves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Graves病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的特点。方法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2年7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患者分为Graves病合并ITP(合并组)、单纯Graves病(GD组)、单纯ITP(ITP组)各25例,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的特征。结果合并组患者出血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TP组,而其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高于GD组患者。比较合并组及ITP组血常规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LT)三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合并组患者的血象三系均有轻微下降,但PLT的下降不如ITP组明显。合并组及ITP组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近期有效(CR+R)率近似,而近期完全缓解率分别为68%及32%,差异明显。结论Graves病合并ITP在年长的患者中更易发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并不一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合并血小板减少的Graves病患者的FT3水平更高,其机制尚需分子生物学证据来解释。
- 李文君郭力侯明
- 关键词:GRAVES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