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术中唤醒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下手术切除神经胶质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搜索自数据库创立至2020年2月关于对比术中唤醒麻醉与传统全身麻醉下手术切除语言功能区神经胶质瘤的研究,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研究,其中前瞻队列研究4项,回顾病例对照研究9项,1023例研究对象中,术中唤醒麻醉下手术498例,传统全身麻醉下手术525例。与传统全身麻醉相比,术中唤醒麻醉下手术切除语言功能区胶质瘤的平均切除范围、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术后3月KPS评分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更多,但手术时间、术中癫痫发作、全切率、住院时间、并发症、语言肢体功能障碍、术后1月KPS评分无差异。结论:术中唤醒麻醉下手术治疗语言功能区胶质瘤较传统全身麻醉下手术病灶清除率更高,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更少,术后3月KPS评分更高,但术中出血量更多。
目的通过有限元(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方法对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rebral hemorrhage,SICH)患者颅内血肿形态进行重建与分析,获取形态相关参数,考查形态相关参数与常规临床评估相比对血肿扩大(hematoma expansion,HE)的预测与诊断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纳入百色市人民医院急诊科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符合研究标准的SICH患者。收集患者入院临床参数,对同一患者的常规头颅CT影像采用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常规评估:临床调查员根据血肿断层影像判别血肿边缘是否规则,出血量计算采用简化多田公式(ABC/2)。FEA分析:FEA调查员进行血肿腔FEA分析,得到血肿空间形态和血肿体积、表面积、血肿腔每平方毫米表面积三角片数量(the quantity of triangles per square millimeter surface,TQOT/mm2)等参数。出血量或血肿体积较基线水平增加>33%认为发生血肿扩大,根据两种出血量评估方法(ABC/2,FEA)将患者分为各自的HE组与非HE组,单因素比较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别筛选FEA法、ABC/2法HE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各自危险因素对HE的诊断能力。结果共有127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发病至首次CT时间为3.08±1.34 h,ABC/2法判别HE34(26.77%)例,FEA法31(24.41%)例,虽然两种方法判别血肿扩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χ2=53.66,P=0.000),但仍有中度一致性(Kappa=0.65)。FEA实现所有患者血肿的三维重建,大体观察提示TQOT/mm2与形态相关。Logistic分析显示,ABC/2法仅有ICH评分为HE的危险因素(OR=1.79,95%CI:1.19~2.68);FEA法HE危险因素为TQOT/mm2≥1.95个/mm2(OR=16.99,95%CI:5.98~48.33)和血肿生长速度(Ultraearly Hematoma Growth,uHG),(OR=1.05,95%CI:1.01~1.09)。ROC曲线结果:ICH评分对HE(ABC/2法)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4。uHG(FEA法)为0.67,诊断能力低。而TQOT/mm2诊断HE(FEA法)的AUC为0.9,取值1.95(个/mm2)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和83%�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微创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04~2017-04在该科住院行脑出血微创穿刺外引流治疗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50例行ICP监测,对照组47例不行ICP监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co of score,GOS)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GOS评级优于对照组(Z=-3.534,P=0.000);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监测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安全有效,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调整治疗方案,对合理使用脱水剂、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