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t)感染后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及肌动蛋白的变化。方法:大鼠雌雄合笼建立早孕模型,取正常妊娠组和Ct感染后妊娠组大鼠子宫,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改变及荧光免疫组化检测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SEM示对照组子宫腔可见有微绒毛的分泌细胞;实验组腔上皮细胞表面有的可见破损,微绒毛少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荧光强度主要定位于腔上皮细胞胞质/胞膜,妊娠第4,5,6天沿胞质顶部分布较密集,而底部较弥散;妊娠第7天顶部强度有所增加;感染组的荧光强度均弱于相应正常组,在妊娠第5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可能通过破坏子宫腔上皮分泌细胞,进而影响其内成分肌动蛋白,从而干扰早期妊娠。
- 李平黎炜英孟运莲乔建坤
- 关键词:肌动蛋白沙眼衣原体着床子宫内膜
- 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上皮及其β-连接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感染后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及β-连接素(β-catenin,β-cat)的变化。方法大鼠雌雄合笼建立早孕模型,取正常妊娠和Ct感染后妊娠大鼠子宫,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改变及免疫组化检测β-cat的表达。结果SEM显示对照组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较窄;实验组腔上皮细胞排列疏松,间隙变宽;免疫组化定性结果示β-cat妊娠4-6d主要定位于内膜上皮细胞膜,妊娠7d在蜕膜细胞膜;半定量结果示在感染组与正常组妊娠第5d其表达量达到高峰,但感染组弱于正常组,且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感染后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黏附分子的表达,破坏着床的微环境;同时影响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从而干扰早期妊娠。
- 李平孟运莲乔建坤陈筠黎莉
- 关键词:Β-连接素沙眼衣原体着床子宫内膜
- 胚胎植入与子宫内膜胞饮突及连接复合体被引量:2
- 2006年
- 胚胎植入已成为生殖医学研究领域中尚未解决的热点问题。胚胎植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胚泡和子宫内膜之间的通讯和相互协同作用,被认为是调控雌性生育和发展避孕方法最理想的靶点和最关键的环节,与人类生殖健康关系极为密切。近年来对胚胎植入过程、影响因素、调控因子及细胞分子机理等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植入过程中,子宫内膜一些表面结构随着植入的进行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简要叙述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和复合体在胚胎植入过程中的变化及相互作用。
- 李平孟运莲
- 关键词:胚胎植入子宫内膜胞饮突复合体
- 沙眼衣原体感染对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E-cadherin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后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上皮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变化。方法大鼠雌雄合笼建立早孕模型,取正常和CT感染后妊娠4-7d的子宫组织,免疫组化SP法检测E-cad的表达。结果正常和感染后妊娠组E-cad的表达均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达峰值均在妊娠第6d,CT感染组低于正常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表达部位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胞膜或/和胞浆,蜕膜细胞无或少量表达。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可能通过影响子宫内膜黏附分子E-cad的表达,破坏子宫内膜微环境,进而干扰早期妊娠。
- 唐玲华吕锡锋马敏赵雪清李平孟运莲
- 关键词:上皮钙粘蛋白沙眼衣原体着床子宫内膜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的表达,探讨EGFR在输卵管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石蜡包埋的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中的EGFR的表达,并与正常输卵管黏膜及正常宫内早孕子宫蜕膜组织比较。结果:定性结果表明,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中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EG-FR均主要表达在输卵管上皮细胞及腺上皮细胞的胞膜;而在正常的子宫蜕膜中主要表达在间质细胞;半定量结果表明,EGFR在输卵管妊娠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强于正常输卵管组织,但弱于正常宫内早孕蜕膜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时,高水平EGFR是使滞留在输卵管的胚泡着床于输卵管的重要因素。
- 乔建坤熊国平汪琳程秀娟李平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输卵管妊娠蜕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