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勇

作品数:19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主动脉
  • 6篇主动脉夹层
  • 6篇夹层
  • 5篇胸痛
  • 4篇急性主动脉夹...
  • 3篇胸痛患者
  • 3篇胸痛中心
  • 3篇中毒
  • 3篇评分
  • 3篇列线图
  • 3篇急性
  • 3篇急诊
  • 2篇血栓
  • 2篇血栓栓塞
  • 2篇血栓栓塞症
  • 2篇血压
  • 2篇栓塞症
  • 2篇主动脉夹层患...
  • 2篇综合征

机构

  • 19篇济宁医学院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李勇
  • 10篇王新艳
  • 7篇孟凡亮
  • 4篇李治红
  • 3篇师猛
  • 2篇赵兴勤
  • 2篇郭向杰
  • 2篇田建元
  • 2篇李腾
  • 2篇张亚斌
  • 1篇马丽
  • 1篇丁霞
  • 1篇李静
  • 1篇寿松涛
  • 1篇谷琳琳
  • 1篇李海军
  • 1篇武薇
  • 1篇吕高超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巴楚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治疗方式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生存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急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生存状况,并评价AD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AD患者。对患者的治疗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统计,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并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1例患者,其中手术治疗组169例,保守治疗组82例,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8.88%(15/169)、43.90%(3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生存时间分别为(328.08±8.17)d、(194.43±19.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RR=5.424,95%CI:2.821~10.428,P<0.05)、并发急性心肌梗死(RR=0.448,95%CI:0.221~0.906,P<0.05)、并发休克(RR=0.266,95%CI:0.102~0.693,P<0.05)、并发卒中(RR=0.277,95%CI:0.127~0.604,P<0.05)是AD患者1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针对有手术指征的AD患者,建议尽早积极手术治疗。
孟凡亮梁义徐鑫李勇肖子亚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存活率预后
综合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临床疗效
2014年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45例ASOPP住院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存活,占86.67%,2例患者临床死亡,占4.44%,自动出院4例,占8.89%。结论早期积极综合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率。
赵兴勤张东勤马丽丁霞李勇
关键词: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机械通气阿托品化
基于胸痛中心数据库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模型的构建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基于胸痛中心数据库,构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胸痛中心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诊断NSTEMI将患者分为NSTEMI组(n=154)和非NSTEMI组(n=2098)。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NSTEMI早期诊断列线图模型;绘制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预测准确度,利用Homser-Lemeshow统计量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共纳入2252例患者,其中确诊的NSTEMI患者154例(6.84%)。多因素分析显示,24 h内心绞痛发作≥2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史、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剑突下不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肌钙蛋白I(cTnI)升高和心电图ST段压低是胸痛患者诊断NSTEMI的独立因素(P<0.05)。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急性胸痛患者NSTEMI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997(P<0.01),特异度为97.38%,灵敏度为98.70%。采用Homs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所构建的急性胸痛患者诊断NSTEMI的列线图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χ^(2)=1.713,P=0.989)。结论 基于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数据库我们构建了急性胸痛患者诊断NSTEMI的列线图模型,本模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胸痛患者NSTEMI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辅助工具。
李勇肖子亚王新艳张亚斌李腾徐鑫师猛郭向杰
关键词: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列线图
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研究和治疗进展被引量:24
2012年
百草枯属于剧毒类除草剂,中毒后主要导致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其中以肺组织损伤为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早期中毒患者多死于多脏器损害,后期多死于肺纤维化。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给予早期清除毒物、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和保护重要脏器等治疗。由于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寻求其发病机制和有效的药物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
李海军赵兴勤谷琳琳田建元李勇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多脏器损伤
急性主动脉夹层保守治疗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保守治疗院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药物保守治疗的AAD患者资料,按照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相关的化验检查等指标,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最终纳入预测模型的研究指标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性能。结果:共纳入87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共38例,死亡率43.69%。多因素分析显示,累及分支血管数量、假腔范围、升主动脉到主动脉弓段受累均是AAD患者保守治疗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评估患者院内死亡模型公式为logP=-6.698+0.749×累及分支血管数量+1.437×假腔范围+2.748×升主动脉到主动脉弓段受累。采用Homser-Lemeshow进行拟合优度检验,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χ^(2)=2.325,P=0.940)。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924(P<0.01),敏感度为76.92%,特异度为90.70%。结论:累及分支血管数量、假腔范围、升主动脉到主动脉弓段受累均是保守治疗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AAD患者的预后。
肖子亚王新艳耿加兴张亚斌高磊师猛李勇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
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合并主动脉夹层(AD)患者降压药物使用及血压控制情况。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并确诊A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分为高血压病组(观察组)和无高血压病组(对照组)。分析2组临床特征、降压方案和血压控制情况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14例AD患者,其中227例(72.3%)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观察组)、87例患者无高血压病史(对照组)。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观察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均高于对照组[(158±32)mmHg(1 mmHg=0.133 kPa)比(148±31)mmHg、(111±25)mmHg比(105±23)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静脉泵注硝酸酯类药物比例、三联降压药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收缩压、出院MAP均高于对照组,血压达标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出院后服用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三联降压药物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单药使用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AD患者血压水平更高,更难控制,需联合用药控制血压。
肖子亚李勇王新艳孟凡亮吕廷廷李治红
关键词:高血压病主动脉夹层降压治疗
基于胸痛中心数据库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诊断模型的构建
2023年
目的基于胸痛中心数据库,构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早期诊断模型。方法根据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数据库,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12月因急性胸痛急诊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诊断PTE分为PTE组和非PTE胸痛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PTE早期诊断列线图模型;绘制模型的ROC以评估预测准确度,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验证模型拟合优度。另收集2021年1月至3月就诊的胸痛患者资料共654例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共纳入2738例患者用于构建模型,其中确诊的PTE患者117例(4.27%)。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外伤史、下肢制动/卧床>3 d、伴呼吸困难、伴晕厥、低入院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高D-二聚体、心电图电轴右偏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胸痛患者诊断PTE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内部验证数据曲线下面积为0.985(95%CI:0.969~0.999),外部验证数据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72~0.97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内部验证(χ^(2)=14.077,P=0.080)和外部验证(χ^(2)=-615.69,P=0.986)均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急性胸痛患者诊断PTE的列线图模型,该模型可有效的预测急性胸痛患者发生PTE的风险概率。
王新艳李勇肖子亚孟凡亮吕廷廷郭向杰
关键词:肺栓塞肺血栓栓塞症胸痛胸痛中心列线图
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手术方式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方式及优越性。方法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神经外科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诊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各自80例。2组患者均接受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硬通道组采取硬通道穿刺入路,软通道组采取软通道穿刺入路。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观察记录,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不论是软通道入路还是硬通道入路,均可取得比较良好的效果,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借鉴。
刘成双王凤河刘四清邱磊王洪生杨建强李乐才李勇王目纲
关键词:微创穿刺引流术硬通道基底节区脑出血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特征、诊治及病情危险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情况进行总结,探讨影响PTE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PTE患者2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急性PTE诊断和治疗相关指南分为低危组117例和中高危组105例,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PTE病情危险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PT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呼吸困难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3.06%),同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三联征者仅4.05%。中高危组D二聚体、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凝血酶原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素氮(BUN)测定值均高于低危组(P<0.05)。CT肺动脉成像(CTPA)可清楚显示叶、段及亚段级肺动脉内栓子,肺叶动脉栓塞发病率最高(68.47%),中高危组肺动脉主干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危组(43.81%vs 9.40%,P<0.01)。多数PTE患者合并下肢肌间静脉和(或)深静脉血栓。95.50%的PTE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3.15%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多数预后良好,院内死亡率1.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指脉氧高是PTE患者病情危重的独立保护因素,AST和BUN高、肺动脉主干栓塞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T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指脉氧、AST、BUN水平和肺动脉主干栓塞是影响PTE患者病情危险程度的独立因素。
肖子亚王新艳李勇田浩赵红燕任尚娴孟凡亮李治红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arqual,PQ)中毒的肾功能指标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中毒组(43例)和对照组(20例)进行血清胱抑素(CysC)、肌酐(CREA)、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测定,依据对照组和中毒存活组、死亡组的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组的急性肾功能异常显著高于存活组,在CysC和NGAL测量值的动态变化上显著高于存活组;CysC以1.94μmol/L为截断点时,预测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敏感度66.7%,特异性95.6%;尿NGAL以58.64μg/L为截断点时,预测急性PQ中毒患者死亡的敏感度72.2%,特异性91.1%。结论:急性PQ中毒患者早期出现肾功能异常提示预后不佳。动态监测CysC和尿NGAL变化可指导临床治疗。
李静李勇田建元寿松涛李腾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急性肾损伤血清胱抑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