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俊
- 作品数:7 被引量:2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中国自然灾害备灾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区域性和季节性强、灾害损失严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发展有着两个明显的趋势,其一是由于全球变暖等多方面的原因,极端性气候增加;其二是随着经...
- 李保俊
- 关键词:自然灾害物资储备管理救灾资金管理
- 文献传递
- 减灾与可持续发展模式——从第二次世界减灾大会看中国减灾战略的调整被引量:69
- 2005年
- 简要介绍了2005年1月17日-22日在日本神户召开的世界减灾大会的基本内容,并着重论述了当前国际减灾领域的重要进展和发展趋向,就减灾与可持续发展作了系统的论证,提出了我国减灾领域近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从世界减灾大会的各项议程和各类论坛可以看出,未来世界减灾的战略可以概括如下加强减灾能力建设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社区减灾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未来10年减灾目标的关键任务;建立与灾害风险共存的经济与社会体系,必须把减灾与区域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求除害与兴利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接受一定风险水平的安全社区体系;重视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城镇化等自然与人文过程引发或孕育的新的灾害风险;建立满足区域减灾目标需要的预警系统,加强减灾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减灾资源。针对国际减灾发展趋向,提出了中国减灾战略调整的建议,即实施“区域减灾”、“综合减灾”、“科教减灾”、“提高区域减灾能力”和“加强减灾科技能力建设”。
- 史培军郭卫平李保俊郑璟叶涛王瑛刘婧
- 关键词:减灾战略
- 从区域安全建设到风险管理体系的形成——从第一届世界风险大会看灾害与风险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向被引量:60
- 2005年
- 综述了第一届世界风险大会关于灾害与风险科学研究的进展,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对策。灾害与风险研究的目标正在趋向一致,都集中在为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基于灾害研究的区域安全建设正在向基于风险研究的区域风险管理体系转变,由此认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接受一定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一定风险水平依赖于由区域经济水平与社会文化体系相关联的区域安全建设水平;加强我国灾害与风险科学研究的学科建设、国家实验室建设、重大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已势在必行;重点开展灾害脆弱性评价体系与评价模型、风险评价体系与风险评价模型、典型区域灾害与风险管理范式、灾害与风险应急控制预案(情景分析)、灾害与风险区划等方面的研究。为此把灾害科学和风险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科学统一纳入到地球系统科学体系之中,以加强与完善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综合多学科交叉研究能力。
- 史培军邹铭李保俊周俊华王瑛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被引量:99
- 2004年
- 从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框架,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是提高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规范灾害应急管理,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灾害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和评估是灾害应急管理的有效保障;建立实际可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出路。
- 李保俊袁艺邹铭范一大周俊华
- 关键词:自然灾害灾害应急管理应急预案
- 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编制被引量:32
- 2005年
- 依据灾害系统理论和中国自然灾害数据库,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Cl)指标和综合自然灾害强度(QC)指标;运用数字地图技术,在模型与图谱互馈过程中,实现了中国城市承灾体与致灾因子的综合定量评价,编制了中国城市自然灾害区划图。将中国区划为3个一级区,即沿海城市灾害区、东部城市灾害区和西部城市灾害区,以及15个二级区和22个三级区,为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和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王静爱史培军王瑛李保俊杨春燕易湘生王珏
- 关键词:综合城市化水平自然灾害区划
- 中国自然灾害备灾能力评价与地域划分被引量:17
- 2005年
- 阐述了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备灾响应能力评价的指标选择、指标模型的建立和地域划分;厘定了救灾物资的分类体系;基于救灾物资救助等级的划分程序,提出了国家主要灾种和救灾物资的救助评价等级及其地域划分。救灾物资的救助地域划分,不仅可以为国家不同自然灾害救灾物资代储类型和数量的地域匹配提供依据,而且可以为灾害救助区划服务,特别是为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提供物资保障,从而达到有效减灾的目的。
- 李保俊冀萌新吕红峰王静爱杨春燕葛怡
- 关键词:灾害救助
- 中国救灾物资代储点优化布局研究被引量:45
- 2004年
- 优化国家救灾物资代储点布局的目标是要提高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和救灾时效性。构建了自然灾害发生过程中交通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模型,包括陆地综合通行能力指数、空运通达时间和陆地交通通达时间,编制了相应的数字地图。结果表明:全国陆地交通综合通行能力在地域上是不平衡的,东南地区远远大于西北地区,其中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大;从通达时间来看,要以现有的10个代储点为中心来覆盖全国,空运至少需要7h,陆地交通运输至少需要48h,这使得许多地区的交通应急响应能力因运输时间过长而降低。最后,提出了国家救灾物资代储点的优化布局方案,建议新增6个代储点,以此实现灾中空运3h,全国各地均可送达救灾物资;陆运6h,全国近90%的地区可送达救灾物资。
- 邹铭李保俊王静爱杨春燕徐伟史培军
- 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救灾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