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东方

作品数:32 被引量:142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沙地
  • 10篇沙丘
  • 10篇科尔沁沙地
  • 10篇草甸
  • 8篇欧李
  • 5篇水分
  • 5篇土壤
  • 5篇酚类
  • 5篇酚类物
  • 5篇酚类物质
  • 3篇生态
  • 3篇生态带
  • 3篇梯级
  • 3篇热通量
  • 3篇流动沙丘
  • 3篇抗氧化
  • 3篇干旱
  • 2篇植被
  • 2篇植被特征
  • 2篇水分运移

机构

  • 32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中铁二院工程...
  • 1篇包头市水文勘...
  • 1篇长春市水文水...
  • 1篇欧道明大学
  • 1篇通辽市牧区水...
  • 1篇海南水文地质...
  • 1篇南京市水利规...

作者

  • 32篇李东方
  • 15篇刘廷玺
  • 13篇段利民
  • 11篇王冠丽
  • 8篇郭金丽
  • 6篇童新
  • 3篇李晓艳
  • 2篇杨波
  • 2篇李平
  • 1篇李连国
  • 1篇李昊
  • 1篇张芳
  • 1篇何梁
  • 1篇马龙
  • 1篇周海龙
  • 1篇张浚
  • 1篇杜丹丹
  • 1篇刘小燕
  • 1篇王海英
  • 1篇王喜喜

传媒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内蒙古水利
  • 2篇人民黄河
  • 1篇特产研究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大学教育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水论坛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9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酚类物质的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3种不同果肉颜色欧李果实中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欧李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果皮果肉色泽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3种蒙原欧李资源类型(红皮深红肉、红皮黄肉、红皮浅红肉),分别选择1个代表性资源为材料,研究果实发育过程(幼果期、硬核前期、硬核后期、着色膨大期、硬熟期、完熟期)及采后贮藏过程(0~40 d)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及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测定完熟期果实色度值(亮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比较硬熟期和完熟期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分析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种类型欧李果实中,果皮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a*、b*均最高,红皮深红肉b*最低;果肉色度值表现为红皮黄肉L*、b*最高,a*最低,红皮深红肉a*最高,红皮浅红肉b*最低。在欧李果实发育过程中,3种类型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整体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花青素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采后贮藏过程中,3种类型欧李果实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整体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不同类型欧李果实中4种酚类物质含量均有差异,其中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含量基本表现为红皮黄肉果实最高,红皮深红肉次之,红皮浅红肉最低;花青素含量则表现为红皮深红肉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3种类型欧李硬熟期和完熟期果实4种酚类物质的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DPPH·清除率及·OH清除率均表现为总酚最高,其次为总黄酮和原花青素,花青素最低;不同类型果实的抗氧化活性表现不一。3种类型欧李果实的各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具有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力和DPPH·清除率的相关性均较高,�
张洁李东方郭金丽
关键词:果肉颜色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
欧李果实不同(成熟)阶段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比较被引量:8
2022年
为了能给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欧李提供理论参考,以红皮红肉欧李、红皮黄肉欧李和黄皮黄肉欧李3种不同资源类型欧李果实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成熟阶段不同部位欧李果实的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欧李资源类型果皮、果肉和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均基本表现为硬熟期高于完熟期,其中硬熟期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各酚类物质含量分别比完熟期多124.95、30.21、99.39、264.28和6.93 mg·100 g^(-1)。在果实的不同部位,除黄皮黄肉欧李总酚含量在果肉中最高之外,3种欧李资源类型各酚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为果皮中最高,其中红皮红肉欧李果皮中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分别比果肉多471.99、48.19、75.42、111.33和3.79 mg·100 g^(-1)。以上结果显示,不同欧李资源类型均表现出硬熟期果实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完熟期的特性;多数欧李资源类型果皮中的各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果肉,果皮是果实中各酚类物质主要分布和积累的部位。
李树青杨波李东方朱成郭金丽
关键词:欧李果实酚类物质
科尔沁梯级生态带大孔径闪烁仪与涡动相关仪观测显热通量间的尺度关系被引量:3
2019年
利用2017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梯级生态带上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的观测数据,借助解析足迹模型计算的源区,探究荒漠化地区复杂下垫面上涡动相关仪和大孔径闪烁仪观测显热通量之间的差异和关系。结果表明:不论哪个风向上,农田是占研究区LAS源区比重最大的下垫面类型;不同风向、不同下垫面种类上LAS源区面积、各站点涡动源区面积均不同;不同下垫面EC观测的显热通量(H)与LAS观测值相关性不同,各EC与LAS观测值间的R2普遍偏低;HLAS和HEC聚合拟合程度较好,拟合系数为1.1798,两者间具有较好的尺度相互转化关系。LAS观测数据偏大、能量闭合问题、非研究类型下垫面占比、数据的选择时段是影响二者相关性的原因。
黄天宇刘廷玺李东方李东方王冠丽
关键词:显热通量
采用一年生基生枝连续座果提高欧李结果性能的修剪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采用一年生基生枝连续座果提高欧李结果性能的修剪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栽植当年,对苗木枝条进行修剪,地上部分枝条剪留10cm;(2)来年春季萌芽前,对苗木进行修剪,选留合理数量的健壮一年生基生枝作为当年的结...
郭金丽孙聪李晓艳李东方
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区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研究
2012年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自回归模型对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区土壤贮水量动态进行了模拟。最终确定沙地土壤水分的AR模型阶次为8,草甸AR模型阶次为11。将模型计算得到的土壤贮水量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精度较高,所建立的AR(p)模型能够较好的进行该地区土壤贮水量的动态预测。
李东方刘廷玺胡洋洋李世强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沙丘草甸土壤贮水量时间序列
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识别被引量:5
2021年
为了实现基于单独光学遥感数据对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土地利用与覆被(LULC)类型的识别,选用2018年64景Sentinel-2影像,结合影像分割技术,利用植被物候信息和生境特征,建立了基于群落水平的LULC决策树识别规则,总体分类精度为0.91,Kappa系数为0.89。分类结果显示:研究区旱地分布面积最大,占33.79%,灌木群落次之,占25.03%,高多样性半灌木群落和乔木林相近,分别为14.54%和10%,低多样性半灌木群落、草甸地和流动沙地分别占5%左右,剩余类型的总占比小于5%。该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反映研究区覆被类型的空间分布情况,还能给出不同覆被类型的生长发育状况,可为该区域物质循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该区域历史LULC识别提供阈值参考。
曹文梅刘廷玺王喜喜王冠丽李东方童新
关键词:多尺度分割多时相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不同时空尺度水热变化及CO2交换特征被引量:2
2020年
陆面碳循环在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碳收支平衡中起到关键作用。水热变化与CO2交换分析对于深刻揭示荒漠生态系统的区域碳循环规律及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科尔沁沙地典型流动沙丘为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和波文比气象观测系统所测的数据分析近地层水热变化及CO2交换特征,探讨了日和季节尺度,以及0~10 m垂直空间尺度下流动沙丘近地层温湿度与CO2交换过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近地表气温垂直变幅在0.4~2℃,4—9月,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呈减的趋势,其余月份则相反,空气相对湿度季节变幅超过40%;在2018年生长季,沙丘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的日均值为-0.02 mg·m^-2·s^-1,全年水平的NEE日均值为0.003 mg·m^-2·s^-1,全年整体上表现为碳源;垂直空间尺度上,垂直温、湿度差与NEE拟合均较好,水热影响拐点分别为10%和0.5℃,而全年尺度上温度拟合结果相对较好,水热影响拐点分别为17℃和65%。在生长季,研究区近地层垂直温差为负,会抑制流动沙丘对大气CO2的吸收,而大气高湿环境则会促进流动沙丘对大气CO2的吸收。不同时间和不同垂直高度上,水热变化与CO2交换关系较密切,对沙丘碳汇和碳源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且碳收支对温度的敏感性强于相对湿度。
杨晓君刘廷玺王冠丽王冠丽李东方段利民
关键词:流动沙丘涡度相关
不同类型欧李果实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本试验以不同类型欧李果实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类型欧李果实在发育成熟过程和采后贮藏过程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成熟度、不同类型欧李果实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和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探索不同类型欧李果实酚类物质种类及...
李东方
关键词:欧李果实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
高校材料力学课程的双语教学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双语教学模式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开展双语教学具有其必要性,项目组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对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内容、立体化教材建设、建立共享机制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在教学模式上为其他力学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设性参考意见。
周海龙李平李东方李昊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降雨和凋落物对人工杨树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本研究以科尔沁沙丘-草甸梯级生态系统中人工杨树林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10月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CO2、CH4和N2O进行了原位观测,探究降雨和凋落物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实验共设3个处理:"Ⅰ-去除凋落物"、"Ⅱ-维持原状"和"Ⅲ-加倍凋落物"。结果表明:土壤状态较干燥的5月23日及7月20日雨后CH4吸收值在短时间内均有所增加,土壤温度较高的7月20日雨后CH4吸收值增长率远大于土壤温度较低的5月23日,土壤状态较湿润的8月4日雨后CH4吸收值呈明显降低趋势;降雨前后CH4通量均表现为吸收,且其吸收强度表现为: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生长季N2O排放与CH4吸收之间呈现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P<0.05)。Ⅰ、Ⅱ、Ⅲ处理后生长季CO2通量平均值分别为243.47、357.14、406.36 mg·m^-2·h^-1,去除凋落物使土壤CO2通量显著降低30.81%,加倍凋落物则使CO2通量显著提高13.78%,去除凋落物处理对土壤CO2通量的降低幅度远大于加倍凋落物对土壤CO2通量的提高幅度;生长季土壤CO2的温度敏感性(Q10)表现为:处理Ⅰ(1.070)>处理Ⅱ(1.046)>处理Ⅲ(1.011),不同凋落物处理下林地土壤CO2通量对土壤温度响应的差异不显著。
程功刘廷玺王冠丽王冠丽李东方
关键词:凋落物降雨CH4温度敏感性温室气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