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业勋
- 作品数:17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感应线圈炮定子线圈的研制
- 在确保导线横截面上电流分布均匀的情况下,使用AF 导线绕制了一个矩形截面的强磁场定子线圈,在线圈的研制研究过程中,我们发展了自己的线圈绕制与真空封装技术。在电路模型中引入了金属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使理论计算与实验...
- 高贵山戴文峰何勇宋盛义李业勋关永超仇旭
- 关键词:强磁场线圈电路模型
- 文献传递
- 串联型双轨增强电磁轨道炮电路模拟被引量:5
- 2014年
- 建立了包括脉冲电源模块和电磁轨道炮的全电路模型,实现了从电源放电至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的全电路模拟。根据电源放电与洛伦兹力加速的耦合方程组,在电路模型内将电源的基本单元封装成子电路模块、弹丸受力运动模型转化为电路解耦模块,建立了针对24个基本单元组成的电源网络驱动串联型双轨增强电磁轨道炮的电路模型。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电流模拟结果偏差2.6%,电枢出膛速度模拟结果偏差9.8%,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方程和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 关永超邹文康何勇李业勋仇旭高贵山程诚宋盛义
- 关键词:电磁发射电路模拟
- 金属丝电爆炸机理及特性研究
- 该文从理论计算和实验两方面对电爆炸金属丝等离子体柱半径r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方面,建立了金属丝电爆炸等离子体在电磁箍缩力和内部热压力综合作用下响应的物理模型,利用一维单温磁流体力学程序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
- 李业勋
- 关键词:Z箍缩等离子体
- 文献传递
- 电磁轨道发射系统的电路模拟
- 建立了包括脉冲电源模块和轨道炮发射的全电路模型,实现了从电源系统的电容器放电开始至电磁轨道炮发射过程结束的全电路模拟。在电源模块实验调试时对电源系统的精细电路模型进行了校核,并对电源模块进行了封装。利用Pspice 的行...
- 关永超邹文康何勇李业勋仇旭高贵山程诚宋盛义
- 关键词:电磁发射电路模拟
- 文献传递
- 管内小药量水下爆炸平面冲击波形成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1
- 2022年
- 水下爆炸过程中存在冲击波、气泡、冲击波绕射等多种效应的耦合,给水下爆炸毁伤机理的研究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对上述多种效应进行解耦,文中提出一种管内小药量水下爆炸平面冲击波形成方法,采用数值仿真和理论分析对管内水下爆炸平面冲击波的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管道端部放置装药配合端面起爆,可在管内形成指数衰减形式的平面冲击波;理论模型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可给出冲击波超压峰值随距离的衰减关系,以及不同时刻冲击波的阵面位置。最后给出了该试验方法在水下爆炸加载典型结构件毁伤效应和流固耦合作用机理研究的应用场景。研究成果可为水下爆炸毁伤评估提供参考。
- 徐维铮黄宇李业勋赵宏涛郑贤旭
- 关键词:水下爆炸冲击加载流固耦合
- 电磁轨道发射中炮口电弧的抑制被引量:8
- 2016年
- 采用一种导通时阻抗极低的外触发开关作为旁路器件,在电枢即将出膛前开通此消弧器件,使回路电流从器件流过,从而达到抑制甚至消除炮口电弧的目的。对比试验表明,在触发了消弧开关的试验中,出膛时炮口电压显著降低,轨道电流几乎全部流过消弧器件,高速摄影亦显示电弧亮度明显降低,消弧器件可有效抑制炮口电弧。通过比较触发信号与器件导通信号,发现消弧器件的导通时刻较触发信号时刻有一定的延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弧器件抑制电弧的性能。
- 何勇程诚宋盛义关永超高贵山李业勋仇旭
- 关键词:电磁发射轨道炮
- 磁探针方法测串联增强型固体电枢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被引量:9
- 2013年
- 采用磁探针(B-dot)测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的方法是,基于电枢经过探针线圈时引起感应磁通变化的原理,测出系列的电枢位移-时间离散点后拟合成电枢位移曲线,然后对位移曲线时间微分得到速度曲线。在串联增强型轨道炮中,磁探针感应磁通需考虑外轨及内外轨道连接导体中电流的影响,而磁探针输出的微分信号积分后除以电流,将得到一个与电流无关、只随电枢与探针相对位置变化的比值函数。电枢磁探针或轨道磁探针的比值函数在电枢经过时分别取最大值或中值,因此比值函数的此种特征可用来判断电枢到达相应探针位置的时刻。在双轨串联增强电磁轨道炮上设计了3发条件相同的实验,分别利用电枢磁探针和轨道磁探针并结合激光干涉测速方法(VISAR),测试并拟合了位移、速度曲线。比较结果发现三者一致性较好,拟合的炮口速度与测试速度接近。磁探针尺寸及位置、轨道及电枢中的电流分布以及杂散电磁干扰等,是影响磁探针测速精度的主要因素。
- 程诚关永超何勇高贵山李业勋仇旭宋盛义
- 关键词:电磁轨道炮固体电枢
- 多普勒雷达测量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被引量:7
- 2014年
- 介绍了W波段多普勒雷达测量电磁轨道炮内弹道度速度的基本方法,并对口径30mm×25mm的串联增强型电磁轨道炮内弹道速度进行了实际测量。初步研究表明:雷达接收的信号易受到脉冲放电过程的干扰;雷达信号的信噪比取决于电枢与轨道电接触状态,在电源充电电压较低、接触面无电弧生成时测得了完整的内弹道速度,并与丝网靶和磁探针测量结果吻合;在较高充电电压条件下,由于电弧电接触产生的干扰,测速结果不够理想。
- 程诚宋盛义关永超何勇高贵山李业勋仇旭
- 关键词:电磁轨道炮多普勒雷达固体电枢
- 电磁轨道炮高速滑动接触电阻的定量表征被引量:12
- 2014年
- 从描述电磁轨道炮炮口电压波形的场路模型出发,构建了电枢/轨道高速滑动接触电阻与轨道电流波形、炮口电压波形、电枢膛内速度曲线和轨道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依据此关系可定量表征电磁轨道炮高速滑动接触电阻。实例计算表明,电枢/轨道高速滑动接触电阻的变化依赖于轨道电流变化,对应电流上升段、平顶段和电流下降段。在平顶段接触电阻最小约0.2mΩ,在电流上升段和电流下降段,接触电阻达3mΩ。
- 何勇宋盛义关永超程诚高贵山李业勋仇旭
- 关键词:电磁轨道炮
- 水下爆炸近壁面流场局部空化形成机理
- 2023年
- 为深入认识水下爆炸近壁面流场局部空化的形成机理,采用自行研制的转镜式分幅相机,获得了炸药水下爆炸近壁面流场局部空化效应的光学图像,结合数值模拟和Taylor平面波理论、空泡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近壁面空化效应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界面反射的稀疏波作用和水中空化核的膨胀发展是水下爆炸近壁面流场空化效应形成的原因;外界流场压力对空泡初期膨胀运动影响较小,对空泡后期运动行为影响较大;低压环境下不同尺度空泡的运动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小尺度空泡(半径小于10μm)在低压环境下处于快速膨胀、溃灭状态,对流场空化影响较小;大尺度空泡(半径大于10μm)可失去稳定性,半径持续增大,对流场空化区的形成影响较大;水中不同尺寸空泡空间分布的随机性可导致空化区成长过程中呈现非规则形状。
- 徐维铮黄宇李业勋赵宏涛郑贤旭王彦平
- 关键词:水下爆炸空化效应流场冲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