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巧玲
- 作品数:89 被引量:741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范围经济企业纵向整合诱与惑:交易费用新解被引量:1
- 2013年
- 企业整合作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当前产业升级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理论和实践表明,具有典型范围经济特征的医药企业通常会进行横向整合,针对中药企业反常的纵向整合疑惑,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诱发中药企业纵向整合的原因并非传统的市场型交易费用节约,而是更为深刻的治理型和制度型交易费用节约。该结论为范围经济企业纵向整合行为提供了新的解释,也对中药企业整合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可为当前产业升级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 朱巧玲陈列强
- 关键词:范围经济交易费用
- 转型期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多视角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转型期我国市场化进程进行了分析,一是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二是下层市场组织与上层市场组织,三是正式经济与非正式经济,四是经济运行中的总量交易与每笔交易费用,并且对每个层次我国市场化进程发展中的问题及根源进行了制度经济学的剖析,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卢现祥朱巧玲
- 关键词:非正式经济交易费用
-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的产权制度被引量:15
- 2005年
- 朱巧玲
-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土地制度成员资格
- 人的发展指标的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分析被引量:15
- 2011年
- 主流经济学很少考虑到人的发展问题,而是将其抽象化、同质化,早期的发展经济学也仅仅关注到人的物质需求,所以度量人的发展状况只是单一维度。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角度提出人的发展四个维度:人的劳动性、需求性、社会性和个性及可持续性,结合已有的关于人类发展的统计方法筛选出度量人的发展的指标。
- 朱巧玲
- 关键词:维度
- 资本一般性与数字资本特殊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数字资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日益增强。数字资本不等价于数字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特殊形态,兼具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与生产功能属性。从资本的一般性中把握数字资本的特殊性、是把握与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数字资本的雇佣劳动关系、发挥数字资本的生产功能属性、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数字技术集中体现了当前的先进生产力水平,数字资本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数字资本,协调好数字产业与其他产业以及大资本数字平台与小资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推动数字经济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闫境华朱巧玲石先梅
- 关键词:数字技术
-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我国省际人口流动及演化
- 省际之间的人口流动联系特征对于活化区域间社会经济系统,改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减收益差距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复杂网络理论为研究切入点,利用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2000年和2010年中国省际...
- 朱巧玲杞如福
- 关键词:复杂网络流动人口
- 文献传递
- 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与公民的身份转换被引量:1
- 2014年
- 经济的发展使得城镇化成为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人的全面自由得以实现的必经阶段。中国过去30多年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2年城镇化水平从20%提高到50%多。但是如果按户籍人口来算,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5%左右,远低于世界52%的平均水平。
- 朱巧玲甘丹丽
- 关键词:身份转换经济高速发展公民市民户籍人口
- 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与劳动力结构优化对策研究被引量:89
- 2018年
- 人工智能作为一次新的技术革命,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用及经济效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理论界就人工智能对劳动力替代范围进行了激烈讨论。基于技术演进视角,划分了六次技术革命,分析历次技术革命给劳动力及劳动力结构带来的影响,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变革对劳动力结构产生的影响。同时,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结构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会增加技能劳动与非技能劳动的相对供给,有助于劳动力整体质量提高和劳动力结构优化。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优化我国劳动力结构的对策建议,为解决我国的劳动力转型、失业、教育改革及产业升级等问题提供借鉴。
- 朱巧玲李敏
-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劳动力结构
- 两种经济动力源:对中国经济动力优势的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中国模式自"北京共识"概念提出以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人们普遍形成的一个共识是,中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模式,中国崛起对现有西方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形成了巨大挑战,同时为未来世界发展,特别是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中国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核心,其动力优势在于完全激活了"使用价值动力源"和"价值动力源",形成遏制贫富差别、重视科技创新、人们对财富的渴望和价值创造的愿望得到充分激发三种经济动力优势组合。这对于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 朱巧玲胡今天
-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的产权制度
-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是2000年春,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中发出的震耳发聩的心声。众所周知,中国今日之成就,得益于20多年前安徽凤阳农民的那场大变革。为何引领中国改革风气...
- 朱巧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