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坤寿
- 作品数:85 被引量:4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N_0期食管鳞癌三野根治术后放疗价值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评价N0期食管鳞癌三野根治术后放疗价值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分析1993年1月至2006年11月我院食管癌患者行下颈、右胸、上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均为鳞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N0期患者756例,其中单纯手术665例,术后放疗91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照射中位总剂量50Gy,分25次,2Gy做,5次/N,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7%、82.2%、74.1%和65.4%,5年生存率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分别为73.7%和76.8%(Х^2=0.134,P=0.714)。分层分析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pT4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6%对50.4%(Х^2=3.919,P=0.048),并能降低pY4期瘤床复发率;而对于病变长度≤5cm患者5年生存率反而降低,分别为69.5%和74.3%(Х^2=4.336,P=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Fr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提高pT4期的生存率和降低—T4期瘤床复发率,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 孔祥泉陈俊强朱坤寿潘建基陈明强王捷忠李建成
- 关键词:术后放疗预后因素
- 回顾性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 2024年
-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相关检查确诊为食管癌的17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均实施食管癌三野根治术治疗,统计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178例食管癌患者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17例(9.55%)发生急性呼吸衰竭,161例(90.45%)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年龄、吸烟史、TNM分期、合并糖尿病、手术方式、术后二次开胸、合并肺部感染、血浆白蛋白、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414,P=0.044)、存在吸烟史(OR=1.441,P=0.026)、TNM分期Ⅱ~Ⅲ期(OR=1.645,P<0.001)、合并糖尿病(OR=1.671,P<0.001)、术后二次开胸(OR=1.384,P=0.021)、合并肺部感染(OR=1.841,P<0.001)、血浆白蛋白>25 g/L(OR=1.376,P=0.005)、中重度疼痛(OR=1.541,P<0.001)为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较高,为改善其预后效果需要在围术期加强对可控因素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对治疗及预后效果的影响。
- 林义进朱坤寿
- 关键词:食管癌急性呼吸衰竭TNM分期肺部感染
- 腹腔镜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2年
- 背景与目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科疾病。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的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2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改良Ivor-Lewis术,64例),对照组行传统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传统Ivor-Lewis术,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等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1年复发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肺部感染以及吻合口瘘等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是彻底且安全可靠的微创术式,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 方卫民阮伟忠朱坤寿
- 关键词:食管癌腹腔镜
- 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组织多肽特异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组织多肽特异抗原(TP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30例健康体检者,32例初治食管癌患者以及29例术后发现复发转移食管癌的血清中TPS水平,并观察其治疗前后变化。结果初治食管癌患者和术后复发转移食管癌的血清中TPS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2%和51.7%,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0%。初治食管癌不同临床分期间TPS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TPS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发转移食管癌的TPS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者TPS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TPS水平对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和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俊强陈明强李云英朱坤寿潘建基林宇邵凌东佘志廉陈燕
- 关键词:食管肿瘤组织多肽特异抗原肿瘤标志物
- N_0期食管鳞癌术后预后因素及术后放疗价值探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影响N0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因素,并评价术后预防性放疗价值。方法分析1993年1月~2006年11月本院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均为鳞癌,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N0期患者859例,其中单纯手术760例,术后放疗99例。术后3~4周开始放疗,照射中位总剂量50Gy,分25次,2Gy做,5次倜,5周完成。结果全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4%、81.5%、72.9%和65.5%,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分析是性别、年龄、病变长度和pT分期,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p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pT4期和病变长度〉5cm的生存率,5年生存率分别为67.1%、34.6%和81.3%、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而对病变长度≤5cm、不同病变部位、食管残端癌、脉管癌栓和pT1-3期患者术后放疗的生存率没有提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Nn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明显提高pT4期及病变长度〉5cm的生存率和降低pT4期瘤床复发率。
- 吴海山陈俊强朱坤寿李林陈明强
- 关键词:统计学预后因素
- 472例胸段食管癌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胸上、中、下段食管癌在食管壁及淋巴系统内转移的规律。方法对472例胸段食管癌行全胸段食管切除加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结果全组472例共清扫淋巴结10227枚,平均21.7枚/例,其中1028枚见淋巴结转移,全组27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57.8%。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和下颈部;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部转移;472例全胸段食管切除,两切端均未发现癌残留。结论胸中段食管癌应行全胸段食管切除加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胸上段食管癌应行纵隔和下颈淋巴结清扫术;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重点在胸腹部,下颈部清扫可酌情施行。
- 柳硕岩佘志廉朱坤寿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转移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上纵隔下颈部
- 胸段食管癌颈部上纵隔淋巴转移的研究被引量:30
- 1998年
- 探讨胸部食管癌(Eca)颈、上纵隔LNM规律。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对230例胸部Eca采取三切口行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除术。230例Eca中LNM138例,LNM率60%,共清除5751个LN,平均每例清除25个LN,颈上纵隔共清除2064个LN,平均每例清除9个LN,胸上、中、下段Eca颈部、上纵隔LNM率分别为35.2%和38.8%、26.7%和21.2%、13.3%和16.6%。颈部、上纵隔系胸段Eca的区域LN,Eca根治术应该进行清除。双侧喉返神经旁LN清扫是颈。
- 佘志廉朱坤寿柳硕岩张乐道
-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转移淋巴结清除术
- 食管癌淋巴转移规律及临床治疗
- 目的:探讨食管癌(可切除)淋巴转移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可切除食管癌行右胸后外侧切口、上腹正中切口、颈部领状切口途径行双下颈、胸上、中下纵隔、腹部胃周淋巴结清除术。简称“三野根治术”或“三野”组。与传统的经左胸或左胸...
- 佘志廉朱坤寿
- 文献传递
- 食管鳞癌术前辅助治疗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奈达铂与单纯化疗疗效的对比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8位,也是第六大癌症死亡原因.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区,以食管鳞癌为主,每年食管癌新增病例占全球一半以上.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1]).日本JCOG9907研究显示^([2]):食管癌患者行术前化疗可提高其生存率,且疗效优于术后化疗,确定了食管癌术前化疗的优势,从而把术前辅助化疗联合手术作为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 黄毅雄林义进朱坤寿
- 关键词:食管鳞癌辅助化疗奈达铂
- 应用CT勾画胸段食管癌肿瘤靶区准确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通过CT诊断胸段食管癌病变长度与其他检测方法、相关因素分析的比较,了解CT测量食管病变长度的准确性,为精确勾画食管癌放疗靶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术前未行放疗或化疗、不含其他癌成分、无多原发胸段食管鳞癌、首程治疗(颈、胸、腹3个野根治术)的患者598例,对CT诊断食管癌病变长度和其他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手术标本、固定后标本、X线钡餐、CT显示的病变长度分别为(5.22±1.94)、(4.28±1.71)、(5.12±1.92)、(6.71±2.52)cm,手术标本与固定后标本和CT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1,P〈0.01;t=-15.54,P〈0.01),手术标本与X线钡餐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P〉0.05),病变长度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CT、手术标本或X线钡餐、固定后标本。不同临床病理学分型、不同T分期手术标本与X线钡餐病变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它们与CT病变长度比较腔内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测量食管病变长度较手术实际长度长,X线钡餐稍偏短,固定后食管病变有一定程度回缩。建议在应用CT勾画食管癌肿瘤靶区长度时,应综合参考X线钡餐等其他检查。
- 陈俊强潘建基陈明强陈韵彬朱坤寿郑雄伟李伟宁吴君心陈文娟邱素芳肖锦榕
- 关键词:食管肿瘤X线计算机食管钡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