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
- 作品数:131 被引量:578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MBR工艺处理磷霉素制药废水启动实验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工艺处理磷霉素制药废水,考察了MBR反应器的启动过程及MBR工艺对磷霉素废水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表明,COD值为1 498.9 mg/L,总磷浓度为105.4 mg/L,有机磷浓度为98.0 mg/L的磷霉素废水,反应器在启动30 d后MBR内的污泥驯化基本完成,出水水质趋于稳定,COD去除率达80.0%以上,有机磷的去除率达45.3%,NH4+-N去除率达98.9%,出水NH4+-N浓度维持在2.0 mg/L以下。启动期间,MBR跨膜压差和膜通量基本保持稳定,膜污染现象不显著。
- 秦伟伟宋永会曾萍程建光邱光磊段亮
-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有机磷膜污染
- 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及机制探讨被引量:20
- 2011年
- 为了探讨好氧颗粒污泥在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MBR)中的形成过程和机制,采用连续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膜反应器内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好氧颗粒污泥特性的变化,并对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连续流MBR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增强了MBR的运行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废水中微生物抑制物——黄连素的存在刺激了微生物胞外多聚物(EPS)的分泌,同时造成了稳定的环境选择压,促成了污泥的颗粒化并保证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稳定运行.微生物抑制物造成的环境选择压是MBR中污泥颗粒化的主要驱动力.本研究对MBR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的探讨为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 邱光磊宋永会曾萍段亮刘风华肖书虎田智勇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污泥颗粒化连续流膜生物反应器黄连素
- 一种采用离子色谱检测制药废水中磷霉素钠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离子色谱检测制药废水中磷霉素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色谱条件:色谱柱为低容量氢氧根体系阴极保护柱和高容量阴离子交换分离柱,抑制器采用电解的膜抑制器,电导检测器,淋洗液为钾盐溶液;(2)对标...
- 曾萍宋永会谢晓琳刘瑞霞彭剑峰单永平肖书虎
- 文献传递
-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营养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回收工艺
- 本发明为一种畜禽养殖废水营养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回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厌氧处理后的畜禽废水(1)经前调节池(2),分别注入序批式MAP(3)或连续流MAP反应器(4),经曝气吹脱溶解性CO<Sub>2</Sub...
- 宋永会彭剑峰邱光磊崔晓宇袁鹏曾萍
- 一种铁碳微电解处理高浓度含铜抗生素废水及回收铜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碳微电解处理高浓度含铜抗生素废水及回收铜的方法,属于水处理应用及资源化领域。该方法以高浓度的含铜抗生素废水为处理对象,主要采用廉价的铁粉和炭粉为原料,利用过程中炭的吸附作用、铁的还原作用以及Fe/C微电池...
- 肖书虎宋永会肖宏康曾萍段亮钱锋
- 文献传递
- Fenton-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处理模拟磷霉素钠制药废水被引量:10
- 2014年
- 对模拟磷霉素钠制药废水进行Fenton-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小试处理实验,考察了COD、有机磷的去除效果,并对处理前后的废水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显示,增加了Fenton预处理后磷霉素钠制药废水的COD和有机磷分别降低到100和2 mg/L,去除率均可达87%以上,出水COD满足化学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Fenton过程对制药厂废水中的复杂有机物去除效果明显,GC-MS结果表明,出水中基本检测不到复杂有机物。与制药厂采用的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处理效果相比,增加Fenton预处理可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和系统的处理效率。
- 樊杰宋永会张盼月胡欣琪曾萍李晓红
- 关键词:磷霉素钠制药废水FENTON水解酸化
- 缺氧/好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腈纶废水被引量:1
- 2016年
- 采用缺氧/好氧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BMBR)处理腈纶废水,考察不同运行条件下反应器对废水COD(化学需氧量)、NH+4-N和TN(总氮)的去除效率,以及活性污泥微生物和膜污染特征.结果表明,SBMBR对腈纶废水污染物具有很高的去除效果,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4h、90min缺氧/150min好氧交替运行的条件下,COD、NH+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98.7%和74.6%,出水水质可以稳定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碳源和碱度不足是影响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外加碳源和碱度可以显著提高脱氮效率;反应器内微生物主要有丝状菌、短杆菌和球菌,进水C/N过低会导致丝状菌大量生长;聚偏氯乙烯(PVDF)平板膜表现出较强的抗污染能力,污染后的膜表面经物理清洗后,膜通量基本可以完全恢复.
- 魏健范冬琪宋永会孔明昊曾萍徐东耀
- 关键词:腈纶废水膜污染
- α-苯乙胺降解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被引量:2
- 2016年
- 以α-苯乙胺为唯一碳源驯化获得降解磷霉素制药废水中α-苯乙胺的高效菌群,利用平板划线法筛选、分离、纯化得到两株降解α-苯乙胺的纯菌P1和P2,经理化性质测定并与16SrDNA测序分析结果比对,两株纯菌分别鉴定为寡养食单胞菌和罗尔斯通菌,为今后进行降解α-苯乙胺实验及实际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价值。
- 丁丽刘佳奇曾萍谢晓琳
- 关键词:Α-苯乙胺理化性质测序分析
- 一株α-苯乙胺的微生物降解菌的优选及其最佳生长条件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针对磷霉素制药废水处理难的问题,采用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在前期获得两株磷霉素制药废水中α-苯乙胺降解菌P1和P2的基础上,优选出一株α-苯乙胺优势降解菌,并对其最佳生长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P1和P2中优势降解菌为P2;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接种量20%,温度35℃,pH 7;P2的降解效率受传代次数的影响,传代17代以后P2开始出现缓慢的退化现象;将α-苯乙胺优势降解菌投至实际磷霉素制药废水中,α-苯乙胺降解效率为76%。
- 丁丽曾萍曾萍宋永会宋永会
- 关键词:磷霉素制药废水Α-苯乙胺优势降解菌
- 结晶沉淀-树脂吸附组合工艺回收黄连素废水中铜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多批次的小试试验考察了结晶沉淀-树脂吸附组合工艺对黄连素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并对产生的碱式氯化铜(TBCC)结晶沉淀进行X射线衍射(XRD)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反应pH为7.0~9.0时,废水中超过99.9%的Cu^(2+)以碱式氯化铜结晶沉淀的形式得以回收,反应生成的碱式氯化铜沉淀通过水洗后,其成分符合GB/T 21696—2008《饲料添加剂碱式氯化铜》质量标准。剩余的废水再经过树脂吸附工艺处理后,出水Cu^(2+)浓度小于1.0 mg/L。在小试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中试试验研究,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小试试验的运行效果及该工艺的可行性。通过该处理工艺既可综合利用废水中的铜资源,又可将废水的pH由小于1调至大于7,有利于实现制药废水综合处理和达标排放。
- 崔晓宇单永平曾萍何绪文
- 关键词:碱式氯化铜树脂吸附铜回收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