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军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起搏
  • 5篇冠状
  • 4篇动脉
  • 4篇细胞
  • 4篇冠状动脉
  • 4篇侧支
  • 4篇侧支循环
  • 3篇心病
  • 3篇心室
  • 3篇血管
  • 3篇冠心病
  • 3篇冠状动脉侧支...
  • 2篇电图
  • 2篇心血管
  • 2篇心血管病
  • 2篇心血管病学
  • 2篇心脏
  • 2篇心脏再同步
  • 2篇心脏再同步化
  • 2篇心脏再同步化...

机构

  • 12篇中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易军
  • 9篇杨天伦
  • 8篇李传昶
  • 8篇谢启应
  • 6篇孙泽琳
  • 6篇蒲晓群
  • 3篇孟霜媛
  • 3篇邓金华
  • 3篇李振宇
  • 2篇莫龙
  • 2篇陈晓彬
  • 2篇刘薇
  • 1篇凌娟
  • 1篇裴志芳
  • 1篇杨平珍
  • 1篇余再新
  • 1篇欧阳冬生
  • 1篇周环
  • 1篇游咏
  • 1篇郑昭芬

传媒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关系的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数量、表型、功能状态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形成情况分为CCC形成组(A组,n=22)和无CCC形成组(B组,n=18)。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冠状动脉血单个核细胞,行DC体外培养与扩增,观察DC形态,检测收获细胞总数和DC数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与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intensity,MFI),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结果:(1)冠状动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成功培养出典型DC,两组DC形态上无差异;(2)A组收获细胞数为(3.95±1.41)×106,B组收获细胞数为(2.76±0.92)×106,A组收获细胞数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A组DC数为(1.54±0.96)×106,B组DC数为(0.99±0.46)×106,A组DC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4)两组CD1a阳性细胞比例;MFI,CD1a与CD80,CD83,CD86双阳性细胞比例及MF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A组SI为4.96±2.30,B组SI为2.66±1.04,A组SI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形成患者DC的数量显著增加,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
李传昶刘薇易军李振宇蒲晓群杨天■谢启应莫龙陈晓彬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
严重冠心病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连续入选8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进行分级:0级26例,1级22例,2级18例,3级1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浓度,并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冠状动脉侧支循环0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为20.75±6.89 ng/L,1级组为22.04±5.18 ng/L,2级组为27.32±6.14ng/L,3级组为32.27±12.04 ng/L,随着侧支循环分级的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也相应增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良好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浓度高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不良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清浓度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分级呈正相关。
李传昶胡大军杨天伦蒲晓群郑昭芬游咏易军王肖
关键词:内科学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冠状动脉侧支循环
树突状细胞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关系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树突状细胞关系及辛伐他汀免疫干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0例冠状动脉正常,无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为阴性对照组;2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未服用他汀类药物者为动脉粥样硬化组;20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服用辛伐他汀40mg/d,连续30天以上者为辛伐他汀组。分别抽取冠状动脉血20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行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扩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平均荧光强度、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刺激指数;动脉粥样硬化组分为B1、B2两个亚组,B2组在树突状细胞培养第5天时加入100μmol/L辛伐他汀,其他培养与检测方法相同。结果冠状动脉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经体外培养与扩增,均成功培养出典型树突状细胞,各组树突状细胞形态无差异;与阴性对照组比较,B1组CD1a阳性细胞比例、CD1a与CD80、CD83、CD86双阳性细胞比例、平均荧光强度、收获细胞总数、树突状细胞数量和刺激指数均明显增高(P<0.05);与B1组比较,B2组收获细胞总数无差异,但CD1a阳性细胞比例、CD1a与CD80、CD83、CD86双阳性细胞比例、平均荧光强度、树突状细胞数量和刺激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与B1组比较,辛伐他汀组CD1a阳性细胞比例、CD1a与CD80、CD83、CD86双阳性细胞比例、平均荧光强度、收获细胞总数、树突状细胞数量和刺激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中树突状细胞数量与表达强度显著升高,成熟度与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强,树突状细胞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病变中起着重要作用;辛伐他汀可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定向分化,减少树突状细胞的数量,降低表达强度,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降低树突状细胞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
李传昶刘薇易军蒲晓群杨天伦谢启应莫龙陈晓彬
关键词: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树突状细胞辛伐他汀
左室双部位心室三位点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2015年
目的介绍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射血分数(EF)值降低心力衰竭的的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共有3例心房颤动伴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女性患者,因EF值降低心力衰竭植入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局麻下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在钢丝导引下送一根左室电极至心大静脉或侧静脉;另送一根左室电极至侧静脉或后静脉;再送心室电极入右室心尖部,分别连接脉冲发生器的心房、左室和右室孔。结果 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起搏参数满意,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12,24个月,1例患者出现导线移位和起搏阈值增高,患者心功能恶化。其他2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超声提示心脏缩小,左室EF升高,起搏器参数理想。结论对于EF降低心力衰竭伴永久性心房颤动、有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征的患者,经皮左室双电极行心室三部位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安全、疗效较好的方法。
谢启应孙泽琳杨天伦蒲晓群李传昶易军邓金华孟霜媛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再同步化治疗
经房间隔穿刺左心室内膜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文献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总结经穿刺房间隔植入左心室心内膜电极行心脏再同步化(CRT)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3-8月2例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穿房间隔植入左心室内膜电极CRT治疗。局部麻醉下经右股静脉穿刺房间隔,再经左锁骨下静脉经房间隔穿刺口送起搏导线入左心室行左室内膜起搏完成CRT植入术。通过查询Medline、EMBAS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总结目前该技术开展的现状。结果1例患者成功植入左心室内膜起搏电极完成CRT术。随访9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穿刺房间隔后因电极无法通过穿刺口而无法完成CRT术。文献分析示共101例患者通过上/下静脉混合法或单纯经下腔/上腔静脉途径穿刺房间隔实施该手术;采用射频消融大头电极、可控弯鞘、圈套器或心脏三维标测系统辅助将电极经房间隔送入左心室内;或经股静脉与上腔静脉建立轨道将电极拉出。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2例患者早期出现电极脱位;2例出现TIA;4例出现囊袋积血。结论尽管操作难度大,对于无法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心室起搏电极的CRT治疗的患者,经穿刺房间隔植入左心室心内膜电极起搏行CRT治疗是一种疗效较好、安全的方法。
谢启应孙泽琳杨天伦杨平珍李传昶易军邓金华孟霜媛
关键词: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
巨大Epsilon波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临床和心电图特点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总结心电图表现为巨大Epsilon波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方法分析本院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导联心电图示巨大Epsilon波ARVC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特点。通过查询Medline、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总结该心电图特征ARVC患者的特点。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首发症状均为心悸、头昏。发作时心电图为右室起源室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示右室扩大;右室壁变薄,可见小凹。心电图V_1导联QRS呈"M"型;巨大Epsilon波振幅为(0.37±0.16)mV,振幅与S波比值为1.20±0.23;持续时间为(90±12.75)ms,持续时间与QRS波相比为0.60±0.06。文献报道5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为心悸,晕厥发作。心电图V_1导联QRS均呈rsR′,Fontain导联、心向量和晚电位证实该R′波为Epsilon波。V_1导联Epsilon波振幅为(0.52±0.35)mV,振幅与S波比值为1.18±0.74;持续时间(96.0±11.4)ms,持续时间与QRS波相比为0.65±0.08。结论临床上巨大Epsilon波ARVC患者少见,右室激动延缓,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谢启应杨天伦井然马静易军孙泽琳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EPSILON波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与血管生成素1和2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与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和2(Ang-2)浓度的关系。方法入选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狭窄≥90%的患者67例,按照Rentrop分级方法,对CCC进行分级:0级22例,1级17例,2级18例,3级1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Ang-1、Ang-2浓度;应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结果 0和1级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不良)血清Ang-1水平[(622.59±47.75)ng/L和(728.00±35.82)ng/L]明显低于2和3级组[冠状动脉侧支形成良好,(984.39±88.34)ng/L和(1169.80±48.18)ng/L,均为P<0.01];而0和1级组血清Ang-2水平[(798.23±70.48)ng/L和(732.35±36.26)ng/L]明显高于2和3级组[(562.56±81.85)ng/L和(450.80±41.19)ng/L,均为P<0.01]。CCC分级与血清Ang-1浓度呈正相关(r偏=0.81,P<0.01),与血清Ang-2浓度呈负相关(r偏=-0.69,P<0.01)。血清Ang-1浓度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偏=0.29,P<0.05),血清Ang-2浓度与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患者,随着血清Ang-1浓度增加或(和)Ang-2浓度下降,其侧支循环越发达,Ang-1可能促进了CCC的生成,而Ang-2可能抑制了CCC的生成。
李振宇李传昶杨天伦蒲晓群易军欧阳冬生
关键词: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GENSINI积分冠心病
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经冠状静脉窦植入起搏器5例报告被引量:1
2015年
2011年10月至2014年7月共有5例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而再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局麻下采用微创介入方法,将专用左室电极置入后静脉、侧后静脉或心大静脉起搏心室。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起搏参数满意。术后患者症状均消失,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起搏器参数理想。对于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植入左室专用电极起搏心室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方法,可避免再次开胸手术。
谢启应杨天伦孙泽琳蒲晓群李传昶余再新易军邓金华孟霜媛
关键词:起搏器冠状静脉窦
永久性起搏器导线误植入左心室的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
2016年
目的总结有关永久性起搏器导线误植入左心室的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促进临床对该并发症的了解,为选择左室心内膜起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通过Pubmed、OVID、EMBASE、EBSCO、Science Direct、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有关永久性起搏器导线误植入左心室的英文和中文文献报道。结果共有72篇文献,85例患者。男、女各占49.4%。导线主要通过经房间隔途径(78.8%)和主动脉逆行途径(18.8%)进入左室。起搏心电图、正侧位胸片、经胸或食道心脏超声等表现异常,起搏心电图表现为类右束支组织样图形,心脏超声可见导线进入左室。26例(30.6%)患者出现脑栓塞事件,最短为术后2 d。39例(45.9%)患者病程中未使用抗栓药物但没有发生栓塞事件。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均可预防栓塞事件,但阿司匹林疗效不如华法林。8.2%的患者出现二尖瓣装置的损害如瓣膜穿孔、二尖瓣返流;7%的患者发生起搏装置感染。治疗可采取终生抗凝、经皮拔除导线和开胸切除导线等方式,充分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栓塞事件发生。结论永久性起搏器导线误植入左心室栓塞事件发生率较高,充分抗凝治疗可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
谢启应杨天伦易军孙泽琳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左心室并发症
血浆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在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60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SAP患者,以Gensini评分为标准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其中评分≥50分为重症组(n=72),<50分为轻症组(n=88);其中至少一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90%患者62例,按照Rentrop法对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评分,将0级、1级设为侧支循环不良组(n=27),2级、3级设为侧支循环良好组(n=35)。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ASA)测定上述病人MPO水平。结果:Gensini评分重症组血浆MPO水平[(7.76±1.08)ng/mL]显著高于评分轻症组[(4.39±0.99)ng/mL](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PO水平与冠心病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2=0.582,P<0.01)。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MPO浓度[(6.19±0.92)ng/mL]高于侧支循环良好组[(4.32±0.80)ng/mL](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浆MPO水平与冠脉侧支循环Rentrop分级呈负相关(R2=0.427,P<0.01)。结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MPO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与Rentrop分级呈负相关,其水平升高反映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不良。
凌娟向羿易军李振宇杨猛李传昶
关键词:稳定性心绞痛髓过氧化物酶冠脉病变程度侧支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