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为

作品数:79 被引量:399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6篇红斑
  • 31篇狼疮
  • 30篇红斑狼疮
  • 28篇系统性红斑
  • 28篇系统性红斑狼...
  • 13篇细胞
  • 11篇皮肤
  • 10篇系统性红斑狼...
  • 10篇红斑狼疮患者
  • 8篇SLE
  • 7篇肿瘤坏死因子
  • 7篇坏死因子
  • 7篇基因
  • 6篇多态
  • 6篇痤疮
  • 6篇抗体
  • 6篇活动性
  • 6篇疾病活动
  • 6篇疾病活动性
  • 5篇多态性

机构

  • 76篇中南大学
  • 4篇湘雅医院
  • 3篇湖南省人民医...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湖南省妇幼保...

作者

  • 79篇施为
  • 59篇谢红付
  • 32篇陈明亮
  • 26篇李吉
  • 20篇陈翔
  • 18篇杜乾君
  • 11篇刘稚然
  • 11篇简丹
  • 9篇陈服文
  • 8篇李捷
  • 8篇冯浩
  • 5篇易梅
  • 5篇张江林
  • 4篇刘芳芬
  • 4篇粟娟
  • 4篇朱武
  • 4篇杨赛
  • 3篇吴佳捷
  • 3篇张慧
  • 2篇李宁

传媒

  • 2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0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中国现代医学...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湖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01年中...
  • 1篇2009全国...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与抗C反应蛋白抗体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SLE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及抗C反应蛋白抗体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确诊的SLE患者进行研究。结果SLE患者抗CRP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在不同疾病活动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DNA抗体与C3、C4降低,在CRP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核抗体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血清抗CRP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有关,抗CRP抗体可能通过影响CRP水平而参与SLE病情的发生和发展。
冯浩张桂英谢红付陈明亮施为王玲艳
关键词:红斑狼疮C反应蛋白质抗体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Th细胞因子mRNA及其表达的影响
2004年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h细胞因子mRNA产生及其表达的影响,初步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LE患者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mRNA表达及PBMC培养上清水平,并评估疾病活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SLE患者PBMC中IFN-γmRNA表达低于正常,IL-4、IL-10mRNA表达仍高于正常;但处理组上述细胞因子产生水平均降至正常;而对照组IFN-γ产生水平低于正常,IL-4、IL-10产生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能在转录后翻译或翻译后调控机制中某一环节对细胞因子蛋白质进行干预,从而对SLE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李捷谢红付施为陈翔陈明亮杜乾君陈服文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细胞因子疾病活动性
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在尖锐湿疣患者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表达情况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检测了3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端粒酶活性,并与正常组织和肿瘤细胞株作对照;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皮损中细胞凋亡.结果27例(90%)尖锐湿疣皮损中端粒酶活性A450值为0.50~2.76,平均1302,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显著性(t=6.12,P<0.01);24例皮损中有凋亡细胞,占80%,且端粒酶活性与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52,P=0.004.结论端粒酶可以在一些非恶性皮肤病中表达,且影响细胞凋亡,可能参与CA发病.
谢红付冯浩范学工施为陈明亮杜乾君陈翔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尖锐湿疣酶标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刘稚然唐坤施为谢红付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多态性
AQP3在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与人皮肤自然衰老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整形外科手术患者非曝光部位皮肤标本,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20岁)、中年组(30~45岁)和老年组(>55岁),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每例皮肤组织中AQ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之间AQP3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老年组皮肤中AQP3 mRNA、蛋白的表达量较青年组和中年组均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 AQP3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导致皮肤自然衰老的原因之一。
唐桦李吉谢红付冯浩徐晓芃施为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3皮肤自然衰老
A型性格与玫瑰痤疮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研究A型性格与玫瑰痤疮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皮肤科门诊160例确诊为玫瑰痤疮的患者应用A型性格类型量表进行性格类型的测评,并将其与14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9例玫瑰痤疮组患者及2例正常对照组人员因问卷真实性低(L≥7分),测试作废;151例玫瑰痤疮组患者中A型性格38例(25.2%),中间型性格7例(4.6%),B型性格106例(70.2%),其A型性格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2%),且A型性格的"TH""CH"和"TH+CH"分量表得分也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玫瑰痤疮患者中A型性格占优势。
杨赛谢红付邓宇瑄简丹陈明亮施为匡叶红李吉
关键词:A型性格玫瑰痤疮
421例玫瑰痤疮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分析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表现,提高对玫瑰痤疮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21例玫瑰痤疮患者,统计分析其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皮损表现及自觉症状得分。结果421例玫瑰痤疮患者中男58例,女363例,男女比例为1:6.25,男女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玫瑰痤疮患者最常见的皮损表现为阵发性潮红(93.8%,395/421)、持久性红斑(84.3%,355/421)及炎性丘疹(68.9%,290/421),且多同时出现≥2种皮损表现(83.1%),阵发性潮红及持久性红斑最常同时出现。患者最常累及部位为颊部(87.2%,367/421),鼻部(76.5%,322/421)及口周(63.7%,268/421),多同时累及≥3个部位(67.2%),且颊部、鼻部及口周为最常同时累及的部位。自觉症状中最常见的3大症状为灼热感(73.6%,310/421)、干燥感(69.6%,293/421)及瘙痒感(66.0%,278/421)。结论颊部、鼻部或口周部的阵发性潮红及持久性红斑为玫瑰痤疮的主要症状,炎性丘疹、脓疱、鼻赘、毛细血管扩张及灼热、干燥、瘙痒感为玫瑰痤疮的重要临床表现。
杨赛谢红付邓宇瑄施为简丹匡叶红粟娟陈明亮易梅李吉
关键词:红斑痤疮疾病特征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SLE患者辅助T细胞因子和疾病活动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为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SLE患者辅助T(Th)细胞因子及疾病活动性的影响,将SLE患者分为处理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于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估疾病活动性。治疗后处理组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4、IL-10均降至正常;治疗后对照组IFN-γ水平低于正常,而IL-4、IL-10水平仍高于正常,处理组疾病活动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BCG-PSN可作为SLE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谢红付李捷施为陈明亮杜乾君陈翔陈服文
关键词:卡介菌多糖核酸系统性红斑狼疮细胞因子疾病活动性T细胞因子
雷公藤内脂醇对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s中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PL)对正常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增殖的影响,以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在SLE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对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细胞的抑制率。结果:TPL对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s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与正常人相比较,TPL对于SLE患者的抑制作用更明显。结论:根据TPL作用于正常人和SLE患者PBMCs的半数抑制浓度差别说明可以找一个合适的剂量对SLE发挥最大治疗作用,而对正常人无明显影响。
胡杏林施为李吉陈明亮谢红付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MTT雷公藤内酯醇
肿瘤坏死因子β*2等位基因与狼疮性肾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型方法,检测98例SLE患者TNFβ等位基因,分析了TNFβ等位基因与SLE患者某些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携带TNFβ2等位基因的SLE患者的肾炎发生率显著高于未携带TNFβ2等位基因的SLE患者(P<0.05)。结论:TNFβ2等位基因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相关。
张江林刘稚然谢红付施为李宁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Β等位基因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