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志钧

作品数:10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艺术
  • 3篇司马迁
  • 3篇论略
  • 2篇艺术方式
  • 2篇手法
  • 2篇抒情
  • 2篇抒情主人公
  • 2篇屈骚
  • 2篇主人
  • 2篇主人公
  • 2篇离骚
  • 1篇党人
  • 1篇得失
  • 1篇新论
  • 1篇性命
  • 1篇旋律
  • 1篇学说
  • 1篇学者
  • 1篇艺术辩证法
  • 1篇艺术个性

机构

  • 10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10篇戴志钧

传媒

  • 5篇北方论丛
  • 2篇云梦学刊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州学刊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朱熹楚辞学说得失根由
1989年
一 朱熹是一代大学者。不仅在宋儒中学问最为渊博,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学者。他“强志博见,凌高厉空”,又“敛华就实,反博归约”,“其蓄久而思深,资深而行熟,则贯精粗,合外内,群献之精蕴,百家之异指,毫分缕析,如视之掌。”
戴志钧
关键词:失根学说楚辞中国历史学者
千古第一知音──屈原之与司马迁论略(之一)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是论述屈原与司马迁文化传承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一。文章认为,历封建时代两千年,屈原和他的作品,评论者众多,可是真正的知音刚寥寥可数.贾谊、刘安、王逸、刘勰、洪兴祖、朱熹、蒋骥等,对屈原都怀有同情、崇敬之情,对其作品也有相当的认识,但却缺乏真正的心灵沟通.而只有司马迁堪称屈原最早的、真正的、最深的知音,他们的心灵契合了.
戴志钧
关键词:司马迁知音
也谈《离骚》的整体结构和求女、问卜、降神问题被引量:3
1987年
金开诚先生的《〈离骚〉的整体结构和求女、问卜、降神解》一文,发表在《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下引金文皆出此篇)。文章“联系《离骚》的创作旨意、全篇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结构”,阐述了他对“求女、问卜、降神”这些古今众说纷纭问题的看法。读过之后很受启发,觉得可备一说。不过,我对文中所提出的重要问题都有一些不同的认识,现在把它写出来,以求教于金先生和楚辞研究者。
戴志钧
关键词:《离骚》抒情主人公大段长诗主题旋律
论屈原早期创作特色被引量:1
1996年
这是作者从屈骚情思、艺术方式、风格发展轨迹角度研究屈原的系列论文之一。全部屈骚,是屈原不同时期政治处境、生活境遇、心态变化的审美物化形态。而屈骚的情思、艺术方式、风格发展则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探讨其间的联系与发展轨迹,则不仅有助于科学判定屈原作品的特定序位,判断其创作时间及它们各自在屈骚整体中的位置,而且有助于全方位认识屈骚的创作个性。基于这种动态的考察,本文将屈原创作分为两朝、三期、五个阶段这三个层次。屈原的创作是以《桔颂》为发轫的。其中以道自任的人生理想,追求至善至美的精神,其句式、结构、象征手法,都发轫于此而贯穿了屈原创作的始终。《桔颂》清新丽朗的风格,则正体现初期创作特点,与昂扬奋发时期的心态相适应。《惜诵》是屈原早期创作第二阶段的重要标志。屈骚个性化的抒情诗从《惜诵》开始,是屈原第一首辩诬抒愤之作,更鲜明体现了屈骚本色。《桔颂》、《惜诵》都奠定了屈骚艺术个性的因子,为以后两个时期三个阶段的创作的发展。
戴志钧
关键词:屈骚艺术方式《诗经》象征手法艺术个性
《桔颂》新论
1990年
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 《桔颂》,有人说它“是首咏物诗”,有人则说它“是一首咏志诗”,还有人认为“前半颂桔,后半颂人”。这三种看法,基本上可以概括人们对《桔颂》体裁、意蕴、结构的认识。他们都说着了一定道理,又都不够贴切。
戴志钧
关键词:表现手法艺术构思咏物诗
《离骚》艺术辯证法三题
1985年
善恶美丑对立统一《离骚》的显著特点,是政治抒情诗。它以浪漫主义方式,自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政”理想的热烈追求,为之奋斗过程和失败的结局。诗人的理想是做为楚国现实政治对立物提出来的。它是产生于现实,又是理想化了的。说它理想化,是指它带有浓厚的超现实的理想色彩;说它产生于现实,是指它主要是战国中期社会大变革中楚国新旧两种对抗社会力量激烈斗争的产物。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矛盾的产物。
戴志钧
关键词:抒情主人公离骚党人艺术辩证法君臣关系美政
宋玉论评
1996年
本文认为《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和《登徒子好色赋》六篇作品为宋玉所作。宋玉是骚体诗歌最有成就的继承人,是由楚辞向汉赋过渡所起作用最早、最大的一位作家。宋玉在艺术审美特征、艺术表现技巧方面大大发展了屈骚。叙事性的加强,描写的细腻,刻画的精微,语言的瑰丽,乃至情景交融意境的创造,都比屈骚前进了一大步。
戴志钧
体异而神髓通——屈原之与司马迁论略(之二)
1998年
本文是作者研究屈原与司马迁文学传承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二。文章认为,在中国文学史上,司马迁第一个继承和发扬了屈子的真精神。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个性化诗人,是中国抒情诗人之祖,司马迁则是中国第一个独特风格的史传文学家,是叙事文学这宗。他们二人的理想、情感相通,悲剧命运相近,浪漫气质相似。屈骚、《史记》,体制有别。
戴志钧
关键词:司马迁传承发展
共同悲剧命运 异代相连高峰——屈原之与司马迁论略(之三)
2000年
本文是论述屈原与司马迁文化传承关系的系列论文之三。文章认为,他们的性格有相似,都具有悲剧性。相同的悲剧遭遇。
戴志钧
关键词:司马迁悲剧性命运文学研究
论屈原中期创作特色——屈骚的情思、艺术方式、风格发展轨迹之二被引量:1
1997年
本文是作者研究屈骚情思、艺术方式、风格发展的系列论文之二。是《论屈原早期创作特色》的续篇。对屈原中期创作做了全方位动态考察。汉北“三年”之放是屈原创作高峰。此期屈原传世作品最多、质量最高、最能体现诗人艺术个性。本期创作分四个发展步骤:(一)《九歌》。其写作目的有三个不同层次,产生三种不同效应,是民俗本源、国事寄托、身世感喟隐显有别的立体化主题。较诗人以往作品更多地体现了个性特征。(二)《思美人》、《抽思》。屈原“恋君情结”滥觞于《九歌》,发展于《思美人》、《抽思》。这两篇愈趋成熟地体现了屈骚个性特征。“香草美人”象征体系、两段一“乱”结构、沉郁缠绵风格都基本定型。(三)《离骚》。它最能体现屈骚个性特征。忧愤深广的情思,直陈其事、香草美人象征体系、神话故事化系统虚实相生的三维构思和表现手法,回环往复“三致志”抒情方式,沉郁顿挫、风逸缠绵、刚柔相济风格等等,都达到了屈骚艺术成就的极致。(四)《天问》。它是哲理抒情诗。情韵淡化、思理深化。
戴志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