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华
- 作品数:53 被引量:29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卡托普利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被引量:17
- 2003年
- 目的 :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探讨卡托普利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4 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A、实验对照组B、卡托普利预防组、卡托普利治疗组 ,采用混合损害因素构建肝纤维化模型 ;行HE染色和VG胶原染色 ,判断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肝组织TGF - β1、α-SMA的表达。结果 :卡托普利预防组、治疗组的大鼠肝细胞坏死、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漫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减轻 ;实验对照组A平均肝纤维化积分值为 2 .17± 0 .75、卡托普利预防组为 1.33±0 .5 2 ;实验对照组B为 2 .86± 0 .6 9、治疗组为 1.6 7± 0 .82 ,两者比较均P <0 .0 5。实验对照组A、卡托普利预防组α-SMA阳性表达细胞数分别为 72± 8.1/视野、31± 5 .5 /视野 ;实验对照组B、治疗组分别为 110± 8.6 /视野、6 7± 4 .3/视野 ,两者比较均P <0 .0 0 1。实验对照组A、卡托普利预防组TGF - β1阳性表达面积比分别为 3.15± 0 .5 3%、2 .2 4± 0 .2 6 % ,两者比较P <0 .0 5 ;实验对照组B、治疗组分别为 4 .77± 0 .4 4 %、3.5 8±0 .4 9% ,两者比较P <0 .0 0 1。各组大鼠肝组织中α -SM阳性细胞数与TGF - β1阳性表达面积比呈正相关 (r=0 .86 7,P =0 .0 0 7)。结论 :各组大鼠?
- 李乾张桂英李新华徐美华
- 关键词:卡托普利肝纤维化动物模型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初探幽门螺杆菌与肝硬化及肝硬化并肝癌的关系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初步了解肝硬化及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肝硬化及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关系。方法: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DIGFA)检测101例肝硬化、42例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血清中H.pylori抗体(HpIg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AFP)定量。结果:HpIgG阳性率,肝硬化患者为42.57%,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为69.05%,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H.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肝硬化未并发肝癌患者。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无乙肝病毒感染者,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164,P=0.041)。AFP异常的患者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AFP正常患者,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695,P=0.030)。结论:H.pylori可能为肝硬化并发肝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 徐美华瞿秋张桂英
- 关键词:肝硬化肝细胞癌幽门螺杆菌
- 6例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文献回顾
- 目的:提高恶性腹膜间皮瘤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5月至2018年0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的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共6例患者,发病中位年龄为49.5岁,且均为男性患...
- 徐美华刘湘红黄艳芬伍浩张桂英
- 关键词:恶性腹膜间皮瘤结核性腹膜炎误诊
- 文献传递
- 肠型胃癌组织异常表达miRNAs的鉴定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筛选肠型胃癌组织异常表达的miRNAs。方法采用miRCURYTM基因芯片(v.14.0)分析6例肠型胃癌组织和邻近非肿瘤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设定平均上升或下降倍数大于2倍和P值小于0.01为显著性差异标准;选取部分基因芯片分析中呈异常表达的miRNA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在29例肠型胃癌组织和邻近非肿瘤组织中进一步检测,并对两者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40个miRNAs呈显著表达上调,其中24个基因已证实在胃癌癌组织中表达升高;36个miRNAs呈显著表达下调,其中19个已报道在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降低。用RT-qPCR检测6个在基因芯片分析中表达上调的miRNAs和5个在基因芯片分析中表达下调的miRNAs,结果与基因芯片分析结果相一致,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呈高度正相关(P<0.01)。结论该研究鉴定了肠型胃癌组织中一系列新的异常表达的miRNAs,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 李新华张桂英李乾徐美华冯德云吴畏
- 关键词:微小RNAS基因表达谱
- 炎症性肠病相关的皮肤表现被引量:2
- 2020年
- 皮肤是炎症性肠病(IBD)最常累及的肠外器官之一,其特异性和反应性皮损通常与IBD的发病机制相似。皮疹的出现往往与消化道疾病活动有关,预示着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包括早期使用生物制剂。本文阐述了常见的IBD皮肤表现及药物相关的皮疹及处理原则,希望能为消化科及皮肤科医生提供参考,共同强化对IBD相关皮肤病变的认识及优化治疗。
- 施为饶诗佳徐美华李吉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坏疽性脓皮病结节性红斑化脓性汗腺炎SWEET综合征
- 直肠癌组织异常表达miRNAs的鉴定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筛选直肠癌组织异常表达的miRNAs。方法:采用miRCURY基因芯片(v.14.0)分析直肠癌组织和邻近非肿瘤组织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设定平均上升或下降倍数大于2倍和P值小于0.05为差异标准。结果:88个miRNAs表达显著上调,其中46个基因已证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40个miRNAs表达显著下调,其中15个已报道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异常降低。实时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6个表达上调的miRNAs在直肠癌组织中也异常高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比较,表达水平相差从-11.88%至39.09%;同样6个表达下调的miRNAs在肿瘤组织中也呈低表达,与基因芯片结果比较,表达水平相差从1.35%至29.35%。基因芯片与RT-qPCR两方法分析的结果呈高度相关(r=0.96,P<0.01)。结论:相对于混合样本(结直肠癌)miRNA表达谱,直肠癌miRNA表达谱呈现出明显的特异性;同时鉴定了一系列新的异常表达的miRNAs。
- 李新华张桂英李乾徐美华冯德云吴畏
- 关键词:微小RNAS直肠癌结肠癌基因表达谱
-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转移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对低转移胃癌细胞生长和裸鼠接种转移的影响 ,并建立动物转移实验体外模型。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及MTT测定等方法 ,观察Hp活菌对胃癌细胞系BGC - 82 3低转移细胞株生长的影响。并行裸鼠接种 ,观察裸鼠转移情况。结果 :细胞计数及MTT检测结果均显示 :Hp活菌菌液浓度≥ 4 .0×10 5CFU/ml时 ,细胞生长明显受抑 ,且浓度越高抑制越显著 ,细胞存活率与Hp活菌的浓度呈负相关 ,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裸鼠接种实验提示实验组肿瘤大小与对照组比较的差异 (P <0 .0 5 )。病理结果示实验组 2只裸鼠发现转移灶 ,而对照组无转移。结论 :低Hp活菌浓度能促进BGC - 82 3细胞增殖 。
- 李新华张桂英李乾徐美华罗非君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BGC-823细胞增殖裸鼠胃癌
- 健胃愈疡颗粒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VEGF mRNA表达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健胃愈疡颗粒(JWYY)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胃黏膜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揭示其抗溃疡复发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例胃镜下确诊的GU(中医辨证为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JWYY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另设胃镜下无胃黏膜病变的患者10例为正常组。两组PU患者第1个疗程结束前后均于胃镜下取溃疡边缘组织活检标本用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结果JWYY能提高人胃黏膜VEGFmRNA表达,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JWYY能增强人胃黏膜VEGF mRNA的上增性表达,从而提高溃疡愈合质量,是JWYY抗消化性溃疡复发作用的部分机制。
- 戴幸平徐美华蒋荣鑫周勇杰李霞玲李家邦
- 关键词:VEGFMRNART-PCR
- 吲哚美辛对结肠癌细胞CDK_2、CDK_4、p21^(WAF1/CIP1)、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环氧合酶途径是抑制肿瘤的机制之一。是否还有其他途径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探讨吲哚美辛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作用于结肠癌细胞株HCT116细胞 2 4h ,通过Western蛋白印迹技术检测CDK2 、CDK4 、p2 1WAF1/CIP1、Bcl 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 吲哚美辛降低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CDK2 、CDK4 及抗凋亡蛋白Bcl 2的表达 ,上调细胞周期素依赖蛋白激酶抑制剂p2 1WAF1/CIP1蛋白 ,而对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吲哚美辛通过降低CDK2 、CDK4 、Bcl 2蛋白 ,上调 p2
- 徐美华张桂英谢兆霞何春梅
- 关键词:吲哚美辛结肠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 癌胚抗原启动子调控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载体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构建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pcDNA3.1(-)CVyCDglyTK,研究癌胚抗原(CEA)启动子是否能控制新型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在CEA阳性结肠癌细胞中专一性表达和杀伤作用。方法采用PCR、RT-PCR、融合PCR、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由CEA启动子、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VyCDglyTK表达载体和分别由CEA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pcDNA3.1(-)CEAyCDglyTK、pcDNA3.1(-)CMVyCDglyTK表达载体,以磷酸钙纳米为载体分别转染CEA阳性的人结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和CEA阴性的Hela细胞,采用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细胞中yCDglyTK基因的表达,并用MIT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对5-氟胞嘧啶(5-FC)的敏感性。结果LOVO细胞在感染以上三种质粒表达载体后均有yCDglyTKmRNA表达,且对5-FC的敏感性明显增强,Hela细胞在纳米-pcDNA3.1(-)CMVyCDglyTK复合物感染后有yCDglyTKmRNA表达,对5-FC的敏感性增强,而在纳米-pcDNA3.1(-)CEAyCDglyTK及纳米-pcDNA3.1(-)CVyCDglyTK复合物感染后则没有yCDglyTKmRNA表达,5-FC对其亦无杀伤作用。结论该实验构建的由CEA启动子、CMV增强子驱动的融合自杀基因yCDglyTK靶向性基因治疗载体,能使融合自杀基因在CEA阳性细胞中专一性表达,从而达到靶向治疗肿瘤的目的。
- 刘霆张桂英陈玉祥何青春余术宜徐美华程军平
- 关键词:癌胚抗原自杀基因增强子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