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登革热
  • 2篇染病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知晓
  • 1篇死亡率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发病
  • 1篇发病率
  • 1篇法定报告
  • 1篇法定报告传染...
  • 1篇防控机制
  • 1篇报告传染病
  • 1篇边境
  • 1篇边境地区
  • 1篇病毒

机构

  • 4篇西双版纳州疾...
  • 1篇云南省寄生虫...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作者

  • 4篇弥鹏飞
  • 3篇李园园
  • 2篇王江宁
  • 1篇来明月
  • 1篇杨明东
  • 1篇刘晓强
  • 1篇朱进
  • 1篇范建华
  • 1篇申剑波

传媒

  • 2篇卫生软科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州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分析西双版纳州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双版纳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场调查资料进行鳜计分析。[结果]2013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328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294例,输入性病例34例(老挝19例、缅甸9例、泰国5例、广州1例),年报告发病率为115.30/10万,无死亡病例。发生2起暴发疫情,疫情涉及到全州2县1市。发病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89岁,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男性604例,女性709例;职业以商业服务、家政及待业和离退休人员居多。检出4个血清型登革热病毒,其中本地感染流行株为登革III型,境外输入性病例病毒株,老挝为登革II型,缅甸为登革I、IV型。[结论]西双版纳州登革热防控形势严峻,存在境外输入传染源和适宜媒介伊蚊生存繁殖的生境条件,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防止登革热疫情的暴发流行。
刘华兴王江宁弥鹏飞申剑波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病毒分型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6-2010年累计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61 437例,死亡3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8.29/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2.47/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无报告;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18种61 437例,死亡7种346例。从季节分布看,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每年的5-8月为传染病高发季节;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学生及散居儿童为主,其中农民累计发病24242例,占累计报告总数的39.46%。[结论]西双版纳州1996-20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有力有效,人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李园园王江宁弥鹏飞
关键词: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
西双版纳州边境传染病输入的防控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西双版纳州是我国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边境线长,传染病输入疫情发生频繁。为做好境外输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西双版纳州以预案体系为基础,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指挥决策与应急响应、联防联控、社会动员、国际交流合作、事后评估等方面的应对机制,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本文对预案体系及有关的应对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指导我国传染病输入事件的防控工作。
范建华李园园来明月弥鹏飞刘晓强
关键词:防控机制边境地区
西双版纳州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了解西双版纳州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状况及防治行为形成现状,为做好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将西双版纳州3个县(市)按照城市和农村、流行区和非流行区进行分层并随机抽取7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100名居民,对年龄大于20岁且在西双版纳州居住超过3个月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调查的1 840名居民中,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3.30%(7 664/9 200),其中景洪市(流行区)知晓率为88.26%,勐海县(非流行区)知晓率为71.57%,勐腊县(流行区)知晓率为86.55%,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不文化程度之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健康干预后行为形成率为64.32%,其中景洪市(流行区)行为形成率为66.38%,勐海县(非流行区)行为形成率为57.31%,勐腊县(流行区)行为形成率为67.91%,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不同文化程度之间行为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双版纳州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及行为形成率不高,在流行区与非流行区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别,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和防病宣传工作中应该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差别,采取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李园园朱进弥鹏飞邹建红杨明东
关键词:登革热知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