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栓塞
  • 1篇诱发电位
  • 1篇诊治
  • 1篇诊治分析
  • 1篇实习教学
  • 1篇栓塞
  • 1篇疼痛
  • 1篇体感
  • 1篇体感诱发电位
  • 1篇中枢性
  • 1篇中枢性疼痛
  • 1篇自发痛
  • 1篇系膜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移植
  • 1篇临床实习教学
  • 1篇急性肠系膜
  • 1篇急性肠系膜血...
  • 1篇急诊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唐山市截瘫疗...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4篇张立军
  • 1篇姚胜
  • 1篇张建中
  • 1篇王春艳
  • 1篇王春艳
  • 1篇赵晓东
  • 1篇马俊勋
  • 1篇陈晓雄
  • 1篇戴红
  • 1篇张立军
  • 1篇涂玉亮
  • 1篇谭郁玲
  • 1篇张洪
  • 1篇徐毅
  • 1篇魏芳远

传媒

  • 1篇现代康复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09
  • 1篇2002
  • 1篇199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陈旧性脊髓损伤的中枢痛中自发痛的特性及可能的发生机制(待续)被引量:2
1999年
采用McG:11疼痛答卷对陈旧性脊髓损伤中枢痛患者12例的自发痛的特点及其对生活、睡眠的影响进行了观察,将其分为三组、两型,并发现其与睡眠有一定的关系。于自发间断痛发作时(S1),持续麻木痛存在时(S2)及无痛时(S3)测定正中神经的体感诱发电位24人次,发现在80-100MS处出现N1P1波,三组间波幅两两比较S1>S2(P<0.01),S1>S3(P<0.01)。这一结果初步揭示陈旧性脊髓损伤中枢痛中自发痛的特性,并为其可能的传导通路及发生机制提供了依据。
戴红张洪谭郁玲谭郁玲王春艳
关键词:脊髓损伤中枢性疼痛自发痛体感诱发电位
肝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药物性肝功能衰竭
目的 研究分离大鼠肝脏细胞的方法及分离后肝脏细胞活力的改变,并研究新鲜分离的肝脏细胞悬浊液移植对实验性急性肝脏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和移植后不同时间段肝脏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Seglen法进行肝脏灌注后机械法分离肝脏细胞;...
张立军
关键词:肝脏细胞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手术视频结合病例讨论教学法用于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研究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评估在七年制医学生骨科临床实习中应用手术视频结合病例讨论教学法,对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水平的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2009级七年制医学生42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21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带教;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视频教学结合病例讨论模式进行带教,16周后对两组学生实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主观评价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操作考核中的操作技能得分和场景模拟得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理论口试成绩试验组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视频结合病例讨论教学可提高医学生外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等方面水平。
魏芳远张建中张立军
关键词:骨科临床实习教学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急诊早期诊治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分析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提出急诊早期诊治原则。方法对2004—2008年5月在同仁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确诊的2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患者中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16例,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9例;首诊时确诊5例,余20例在诊断为其他疾病并对症处理病情不缓解后被确诊。首诊确诊的5例早期保守治疗后治愈,18例行手术治疗,包括行手术取出栓子、坏死肠管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0例及单纯坏死肠切除并吻合术8例;2例因全身情况恶化未行手术死亡。共死亡9例。结论急诊早期应提高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警惕,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
徐毅马俊勋陈晓雄赵晓东涂玉亮姚胜张立军
关键词:肠系膜血管栓塞急诊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