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琪

作品数:50 被引量:431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6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5篇代谢
  • 34篇代谢组学
  • 16篇代谢组学研究
  • 14篇核磁
  • 14篇核磁共振
  • 14篇磁共振
  • 6篇高脂
  • 5篇血症
  • 5篇脂血症
  • 5篇高脂血
  • 5篇高脂血症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毒性
  • 3篇虚证
  • 3篇血虚
  • 3篇血虚证
  • 3篇证候
  • 3篇鼠肝
  • 3篇鼠模型

机构

  • 43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南大学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国家生物医学...
  • 2篇南洋理工大学
  • 2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华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石家庄市第五...
  • 1篇解放军264...
  • 1篇淄博市中心医...

作者

  • 49篇张琪
  • 34篇颜贤忠
  • 12篇孙博
  • 11篇陈合兵
  • 7篇王丽华
  • 7篇刘卫红
  • 7篇张蕾
  • 5篇董方霆
  • 4篇郭长江
  • 4篇安代志
  • 4篇彭双清
  • 4篇李伶
  • 4篇周宁
  • 3篇许美凤
  • 3篇韦京豫
  • 3篇吴巧凤
  • 3篇周文霞
  • 3篇张永祥
  • 3篇刘巧
  • 3篇吴胜明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波谱学杂志
  • 2篇营养学报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军事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色谱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The Ch...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与木犀草素的含量
2019年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与木犀草素的HPLC法,并用于白藜芦醇-木犀草素双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的研究。方法采用Ec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66∶34),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335 nm。通过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测定三只大鼠灌胃给予白藜芦醇-木犀草素双磷脂复合物后于不同时刻下血浆中白藜芦醇与木犀草素的质量浓度。测定结果以DAS2.0软件处理,得到白藜芦醇-木犀草素双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白藜芦醇与木犀草素分别在10.0~2000μg·L^-1和20.0~4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两者定量下限分别为10.0μg·L^-1和20.0μg·L^-1,准确度(RE)均在-4.2%~9.7%之间,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3%,提取回收率均在86.9%~94.3%之间。结论该方法可作为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白藜芦醇与木犀草素质量浓度的方法,为探讨白藜芦醇-木犀草素双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提供方法依据。
张冉罗美岭张琪张天虹
关键词:白藜芦醇木犀草素磷脂复合物药动学
基于超滤辅助样品制备方法的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基于超滤辅助样品制备(FASP)方法的出现使得使用去污剂(如SDS)的蛋白质提取方法与溶液内酶切方法得以兼容,因此提高了难溶性蛋白的鉴定数量。然而,超滤膜的非特异性吸附作用依然会造成蛋白的损失。我们拟针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方法:对FASP方法进行了蛋白酶切条件、洗脱液选择、洗脱次数的改进;为测试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范围,选择标准蛋白BSA、鼠肝和鼠脑等3种样品进行考察。结果:相比报道的FASP方法,采用改进后的FASP方法使BSA的回收率提高了20%;经高精度质谱检测,对鼠肝、鼠脑的蛋白质鉴定结果分别比采用未优化的FASP多鉴定到2086和3592条特异肽段。结论:通过对FASP方法的优化,蛋白鉴定数量得到较大提高,该方法为蛋白质组深度覆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马成张琪潘一廷覃培斌钱小红应万涛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六味地黄汤配伍规律的研究
目的:应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从代谢物变化的角度研究研究六味地黄汤的配伍规律.方法:应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所致肾阴虚模型动物,造模前7天灌胃给与动物蒸馏水或六味地黄汤(10g/kg)、三补成分(6.4g/kg)...
蒋宁李思迪周文霞张永祥颜贤忠张琪
关键词:六味地黄汤代谢组学配伍规律
血浆代谢组学研究用于肝移植物功能变化的评估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基于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在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肝移植患者15例,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及1周,空腹收集其血液,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总胆红素、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乳酸等血浆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同时测定其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与术前相比,术后1d患者血浆中的血糖和乳酸水平显著升高,缬氨酸、丙氨酸、丙酮、琥珀酸、谷氨酰胺、胆碱含量亦显著升高;至术后1周,血脂和胆碱水平显著升高,血糖和氨基酸类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主成分分析显示,肝移植围手术期各时段血样的代谢谱图之间差异显著,并能够互相区分开来。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血糖、血脂、胆碱、乳酸等物质含量的变化。其中血糖、血脂(包括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以及乳酸的变化规律与临床检测血浆生化的改变一致,但血液中胆碱的含量随着治疗进程出现显著的变化。结论代谢组学分析方法能较清晰地反映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段血浆样本间的代谢差异和变化,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在肝移植患者术后诊断中可能有良好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张琪高静李伶陈合兵李昕权颜贤忠
关键词:肝脏移植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模式识别
“肝郁证”方证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在肝郁证大鼠模型代谢组学研究基础上,进行逍遥散治疗肝郁证大鼠模型的方证代谢组学研究,探讨逍遥散治疗机制及进一步明确肝郁证的代谢组学特征。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逍遥散+模型组、逍遥散+空白组、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逍遥散+模型组和模型组采用慢性束缚的方法造模,逍遥散+模型组和逍遥散+空白组同时用逍遥散灌胃,第22天采血检测血浆皮质酮,运用1HNMR技术对4组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第15天,22天体质量增长缓慢,显著低于其它三组(P均<0.01);4组血浆皮质酮存在差异(P<0.001),浓度从高到底依次为模型组、逍遥散+模型组、逍遥散+空白组和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模型组显著高于逍遥散+模型组及其它两组(P<0.01)。代谢组学分析表明,4组样本间沿第1主成分(t1)方向有明显的分组差异,其中逍遥散+空白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稍有差异,而逍遥散+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样本的差别较大,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样本的差别最大,且物质的变化大多呈单向改变。结论逍遥散对肝郁证的治疗作用在代谢物水平并非仅仅简单的上调、下调从而中和模型造成的代谢物变化,而可能是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发挥治疗作用。通过方证整体研究,找出随证候模型和相应方剂治疗后变化一致并趋于正常的物质,可能较好地代表证候的代谢组学特征,从而更适合于中医证候研究。
徐舒陈合兵李洪张琪蔡红兵颜贤忠吕志平
关键词:肝郁证代谢组学大鼠模型方证研究
广防己的肾毒性及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大鼠予广防己灌胃后尿液代谢产物的改变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广防己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32只。广防己组大鼠予广防己8.1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连续灌胃4周。在灌胃前,灌胃2周、4周及停药2周后收集大鼠24h尿液,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测定大鼠尿液代谢产物1HNMR谱,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取血检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含量;取肾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给药2周时广防己组大鼠血BUN含量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出现肾小管细胞肿胀,肾小球球囊结构破坏,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给药4周时,BUN和SCr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改变加重。停药恢复2周后,广防己组BUN含量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病理改变与给药4周时无明显差异。大鼠尿样代谢谱经主成分分析提示,广防己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代谢物图谱均有差异,整个给药期间,广防己组柠檬酸含量持续下降,牛磺酸含量持续上升。在给药2周时,伴马尿酸盐含量上升;给药4周时伴马尿酸盐、2-酮戊二酸含量下降,氧化三甲胺和肌酐/肌酸含量上升;停药恢复2周后肌酐/肌酸和2-酮戊二酸含量下降,马尿酸盐和氧化三甲胺含量上升。结论:10倍药典剂量广防己给药2周可造成肾功能损害,随给药时间延长,损伤加重,停药后有一定恢复。广防己可能还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
梁琦倪诚谢鸣张琪张艳霞颜贤忠杨美娟彭双清张宇忠
关键词:肾毒性代谢组学核磁共振模式识别
溶血对基于核磁共振技术代谢组学研究的影响
2013年
目的研究因溶血而造成的血浆标本中小分子代谢物组成及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浆标本溶血对代谢组学研究造成的影响。方法未发生溶血及发生溶血的健康男性血浆样本各10份,经核磁共振波谱仪检测后,应用SIMCA-P12.0软件对积分数据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溶血组标本中涉及糖代谢、脂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的多种小分子代谢物浓度发生改变。结论溶血可影响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在实际操作中应该避免。
刘巧刘娟孙博张琪毛静董方霆颜贤忠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代谢分子生物学
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代谢组学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研究银屑病血热证患者血浆代谢表型的特征及凉血解毒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3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和31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核磁共振谱仪技术分析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代谢产物谱,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健康人与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之间、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经凉血解毒汤治疗前后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银屑病血热证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核磁共振氢谱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仅银屑病血热证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能够被明显区分,银屑病血热证治疗前后也能较好的分开。组间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银屑病血热证患者存在脂类、蛋白质、能量代谢异常及肝肾功能损害。凉血解毒汤能调节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的糖脂类代谢,使其代谢网络呈现向正常状态修复的趋势。结论采用代谢组学方法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病理及代谢状态,并可应用于药效评价研究。
刘卫红李萍王萍颜贤忠张琪陈合兵张蕾王丽华于凤华王莒生
关键词:代谢组学模式识别核磁共振银屑病
以三焦气化理论指导脂代谢紊乱等代谢性疾病的治疗被引量:24
2011年
提出脂代谢紊乱在中医当属于三焦病范畴;三焦气化失司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病机;通利三焦法是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的主要治法等观点。在拓展高脂血症传统中医病机的同时,为中医药治疗脂代谢紊乱等三焦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卫红张蕾颜贤忠张琪王丽华
关键词:三焦气化脂代谢紊乱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中西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正>本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和完善了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方法,建立了标准的生物体液和器官的采集、储存、处理、样品制备方法,以及组织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优化了NMR实验的参数并使之标准化。将该方法应用到抗肿瘤新药...
颜贤忠张琪赵剑宇王全军李伶董方霆廖艳彭双清廖明阳陈合兵吴胜明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