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然
- 作品数:31 被引量:88H指数:6
- 供职机构:绵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治疗难治性弱视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在难治性弱视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98眼难治性弱视患者,根据自愿原则给以配戴RGP镜及继续配戴框架眼镜,并继续予以正规弱视训练6mo,观察两组的弱视治疗效果(当天,1,3,6mo矫正视力)及RGP组并发症。结果:RGP组同期矫正视力较框架眼镜组提高明显;治疗6mo后,RGP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组,且RGP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治疗难治性弱视患者,配戴RGP比配戴框架眼镜能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李小燕张然
- 关键词: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难治性弱视矫正视力
-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Ⅱ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II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就诊的NVG患者32例(32只眼),均接受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眼压控制情况、术后并发症、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结果治疗成功29例,成功率90.62%;术后各随访时期眼压较术前均降低(P<0.05)。第3次视网膜激光光凝后,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28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引流钉移位、角膜内皮及晶状体损伤;末次随访时,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EX-press引流钉植入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II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张然余敏何凤霞
- 关键词:视网膜光凝
- 左氧氟沙星壳聚糖眼用纳米粒的制备、体外性质研究及眼表毒性实验
- 赵媛王晓莉赵晓娟张然
- 眼外肌调整缝线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眼外肌调整缝线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双眼内直肌后徙联合调整缝线手术。患儿术前为中度远视,且术前配戴足度镜矫正屈光不正>6mo,非调节部分的斜视度稳定在+20△^+35△范围内。术中双内直肌后退3~5mm,保留1~2mm缝线调整量,术后第1d根据眼位调整缝线。术后1wk;1,3,6,12mo随访,观察眼位、残余斜视度和视功能情况。结果:术后第1d缝线原位眼位即达正位22例,6例过矫,2例欠矫,正位率为73%。经过缝线调整,正位率达到100%。术后1 wk;1,3,6,12 mo残余视近斜视度分别为+5.9△±2.8△,+4.4△±4.3△,+3.8△±3.6△,+2.9△±3.5△,+2.7△±4.1△,视远斜视度分别为+5.6△±3.2△,+4.0△±3.1△,+3.4△±3.4△,+2.5△±3.4△,+2.3△±3.9△。术后1,6,12mo分别与术后1w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双眼单视功能者13例(43%),术后有双眼单视功能者23例(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整缝线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准确的一次性矫正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有效的减少术后过矫或欠矫问题。
- 唐晓蕾王晓莉陈小虎张然曾晓红
- 关键词:眼外肌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调整缝线
- 中间视觉对比度分辨率阈值的测定
- 赵媛王晓莉赵晓娟张然
- 临床路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实施诊疗、护理工作。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诊疗、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医疗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病人中实施临床路径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促进了病人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 夏敏张然李桂蓉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
- 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揿针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揿针对其球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各中心选取192例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揿针组及安慰针组,分别予以揿针、安慰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月及4月的眼压、BCVA、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以及睫状后短动脉(SP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眼压、BCVA、OA、CRA、SPCA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2月及4月,揿针组BCVA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然而,安慰针组BCVA却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2月及4月,揿针组及安慰针组IOP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月及4月揿针组OA、CRA、SPCA的PSV与EDV有所提高(P<0.05),RI均有所下降(P<0.05);然而,治疗后2月,安慰针组RI较治疗前无改善,且治疗4月后仍进一步升高(P<0.05),治疗后2月及4月,安慰针组PSV与EDV有所下降(P<0.05)。结论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存在球后血流动力学障碍,揿针改善眼压控制后青光眼患者视力,可能是通过改善球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的。
- 赵聪刘红佶代艳余敏曾健熊敏王超谭萨张然余雪萌谭凤
- 关键词:青光眼揿针球后血流动力学随机对照研究
- 激素冲击疗法治疗特发性脱髓鞘视神经病变的远期疗效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治疗特发性脱髓鞘视神经病变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3-01/2005-12在我院确诊为特发性脱髓鞘视神经病变患者81例104眼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辅助营养神经及扩血管药物治疗,B组仅采用营养神经及扩血管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首次发病后1,2,5a的视力、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及复发率等。结果:各观察时间点两组患者视力提高、视野改善、视觉诱发电位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病初5a内A组患者复发率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能有效降低特发性脱髓鞘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复发率。
- 赵媛陈小虎王晓莉余敏张然赵晓娟
- 关键词:激素冲击疗法远期疗效
- 房水中IL-17、VEGF、TNF-α表达水平与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青光眼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青光眼(AG)患儿房水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方法:150例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手术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患儿根据术后随访期内是否发生青光眼分为青光眼组(AG组,n=56例)和非青光眼组(非AG组,n=94例),比较两组随访期间房水中IL-17、VEGF、TNF-a表达水平和眼压情况。结果:术中,AG组和非AG组房水IL-17、VEGF、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AG组房水IL-17、VEGF、TNF-α水平与术中比较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AG组眼压高于非AG组各时间点的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AG组术后4个月、8个月和12个月房水IL-17、VEGF、TNF-α水平与眼压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术后4个月房水IL-17、VEGF、TNF-α对无晶状体眼青光眼患者的诊断价值发现,IL-17、VEGF、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4,0.708,0.724,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792。结论:房水IL-17、VEGF和TNF-α可作为无晶状体眼青光眼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 唐晓蕾张然李倩韩双羽代艳
- 关键词:先天性白内障白细胞介素17
- 角膜溃疡结膜遮盖手术中应用α-氰基丙烯酸脂医用胶的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医用胶技术用于角膜溃疡结膜遮盖手术的效果。方法在角膜溃疡结膜瓣遮盖缝合固定后,使用α-氰基丙烯酸脂医用胶覆盖缝合区并凝固定型。医用胶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医用胶组在治愈率、缝线的切割、结膜瓣回退、溃疡区暴露、溃疡愈合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医用胶剥脱时间(10.2±2.3)d,患者有明显异物感,经局部用药后好转,有3例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后缓解。结论α-氰基丙烯酸脂医用胶应用于角膜溃疡结膜遮盖手术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 曾健乔岗李建全张然赵媛
- 关键词:医用胶溃疡角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