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俊清

作品数:214 被引量:1,394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73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181篇医药卫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冶金工程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9篇糖尿病
  • 98篇糖尿
  • 40篇胰岛
  • 37篇血糖
  • 32篇胰岛素
  • 27篇病患
  • 26篇2型糖尿
  • 26篇2型糖尿病
  • 22篇糖尿病患者
  • 19篇肾上腺
  • 17篇细胞
  • 15篇血管
  • 12篇照护
  • 11篇原发性
  • 11篇妊娠
  • 11篇2型糖尿病患...
  • 10篇代谢
  • 10篇增多症
  • 10篇综合征
  • 8篇血红蛋白

机构

  • 2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北京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中国科学院合...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210篇张俊清
  • 128篇郭晓蕙
  • 35篇高莹
  • 28篇吴红花
  • 20篇李昂
  • 18篇高燕明
  • 14篇姚军
  • 14篇刘林
  • 13篇董爱梅
  • 12篇马晓伟
  • 11篇张东辉
  • 11篇袁戈恒
  • 10篇顾楠
  • 10篇袁振芳
  • 10篇张婷婷
  • 10篇王薇
  • 9篇张杨
  • 9篇高妍
  • 9篇井路路
  • 8篇冯楠

传媒

  • 33篇中国糖尿病杂...
  • 16篇中华糖尿病杂...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7篇北京大学学报...
  • 6篇中华内分泌代...
  • 6篇糖尿病之友
  • 6篇国际内分泌代...
  • 6篇2012北京...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中国临床药理...
  • 5篇中华内科杂志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药品评价
  • 4篇2013年中...
  • 4篇中华医学会糖...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刊

年份

  • 8篇2024
  • 14篇2023
  • 11篇2022
  • 8篇2021
  • 20篇2020
  • 9篇2019
  • 14篇2018
  • 19篇2017
  • 15篇2016
  • 13篇2015
  • 10篇2014
  • 20篇2013
  • 18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的临床意义
吴頔郭晓蕙张俊清
司美格鲁肽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剂量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剂量-暴露-效应关系是反映药物剂量与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司美格鲁肽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循环中的暴露水平,与剂量和体重有关,但不受给药途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司美格鲁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剂量的关系,分别从司美格鲁肽的降糖、减重、心血管获益与剂量的关系,以及与其他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比较方面进行综述。
张婷婷吴红花张俊清
关键词:肥胖症剂量-效应关系
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三甲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治疗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 1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91例,分析其一般生物学状态、生化指标、并发症及糖尿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方案,根...
孔洁张俊清郭晓蕙
肾上腺皮质癌及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谱的特点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肾上腺皮质癌及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谱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和(或)泌尿外科就诊的肾上腺皮质癌患者23例、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119例,获取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肾上腺皮质激素谱,比较两组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肾上腺皮质癌发生相关的可能因素。结果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年龄为46(35,57)岁,女性为15例(65.2%);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年龄为49(40,58)岁,女性为80例(67.2%);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M(Q_(1),Q_(3))(下同)为7.05(5.45,9.78)cm,比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大[2.1(1.6,3.0)cm](P<0.001);雄烯二酮[4.0569(1.6195,7.9079)比1.5175(0.9351,2.5821)nmol/L(P<0.001)]升高,11-酮睾酮/11-酮雄烯二酮[0.0343(0.0206,0.0792)比0.0410(0.0286,0.0615)(P=0.089)]、11-酮雄烯二酮/11-羟雄烯二酮[0.0130(0.0064,0.0867)比0.0630(0.0182,0.1625)(P=0.042)]降低。多因素分析发现雄烯二酮、肿瘤最大径、11-酮睾酮/11-酮雄烯二酮、11-酮雄烯二酮/11-羟雄烯二酮是发生肾上腺皮质癌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841(1.093~3.100)、5.130(2.332~11.285)、0.381(0.167~0.867)、0.000(0.000~0.014),均P<0.05。结论肾上腺皮质肿瘤直径越大、雄烯二酮水平升高是肾上腺皮质癌的相关因素;11-羟雄烯二酮转换生成11-酮雄烯二酮及11-酮雄烯二酮转换生成11-酮睾酮减低与肾上腺皮质癌相关。
刘林王聃妮虢晶翠张争高莹张俊清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皮质腺瘤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皮肤自发荧光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6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
刘林张健刘薇黄有媛贾佳王淑玉张洋王贻坤东黎光王安平司莫奎高莹张俊清
关键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年龄增长
尿崩症合并尿路扩张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有关尿崩症合并尿路扩张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尿崩症合并尿路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希望提高对此并发症的认识.对象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1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尿崩症住院患者119例,84例完善泌尿系统...
吴红花任柳张俊清高燕明郭晓蕙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对不同浓度棕榈酸诱导下INS-1细胞生长及功能改变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棕榈酸培养INS-1细胞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和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关系。方法 INS-1细胞在50、100、400μmol/L棕榈酸培养4、8、12、24、48h检测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增殖活力、Bcl-2蛋白、基础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结果 50μmol/L棕榈酸培养时,INS-1细胞PGC-1αmRNA48h有增多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h细胞增殖活力降低,24、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蛋白表达无变化;48h基础及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增加。100μmol/L棕榈酸培养时,INS-1细胞PGC-1αmRNA 24h表达增加,48h蛋白表达增加;8、12、24h细胞增殖活力降低,4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l-2蛋白表达无变化;基础及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量增加。400μmol/L棕榈酸培养时,INS-1细胞PGC-1αmRNA 12h表达增加,24h后PGC-1α蛋白表达进行性增加;8h起细胞增殖活力降低;24h起Bcl-2蛋白表达减少;48h基础胰岛素分泌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降低。结论轻、中度高脂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PGC-1α表达轻度增加,与细胞增殖活力改变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增加相关,重度高脂培养条件下INS-1细胞PGC-1α表达增加,与细胞增殖活力减低、抗凋亡减少和胰岛素分泌能力受损相关,提示PGC-1α可能参与棕榈酸对INS-1细胞增殖、凋亡及功能改变的影响。
刘林张俊清冯楠李薇郭晓蕙
关键词: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
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评估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41例;年龄13~ 76岁,平均45.1岁;肿瘤长径1.5 ~14.0 cm,中位值5.1 cm;左侧25例,右侧55例.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或体重指数≥24 kg/m2者37例.根据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将患者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组(HS组)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HI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险因素.结果 HS组54例(67.5%),HI组26例(3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S组与HI组年龄[(44.06±13.58)岁与(47.35 ±16.11)岁]、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或体重指数≥24 kg/m2的比例[50.0% (27/54)与38.5%(10/26)]、肿瘤长径[中位值5.0 cm(1.5~ 14.0 cm)与6.0 cm(1.5 ~13.5 cm)]、肿瘤位置[左侧:29.6% (16/54)与34.6% (9/26)]、术前儿茶酚胺检测阳性[44.4%(20/45)与50.0%(10/20)]、手术方式[开放:27.8% (15/54)与34.6% (9/26)]及术前未服用α受体阻滞剂比例[13.0% (7/54)与30.8% (8/2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以上7个变量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未服用α受体阻滞剂是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4.574,95%CI 1.273~16.432,P=0.020).结论 肾上腺偶发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未服用α受体阻滞剂是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尤其是未能排除嗜铬细胞瘤的患者建议术前服用α受体阻滞剂.
田杰孔昊李楠刘鹭吴恺金博张雷高莹王东信龚侃周利群张争张俊清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偶发瘤血流动力学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基础胰岛素治疗合理剂量
张俊清
卡托普利试验在醛固酮腺瘤无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中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卡托普利试验(captopril challenge test,CCT)在AP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尝试寻找从PA中识别APA的临床特异性无创指标。方法:回顾性收集因高血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PA者90例,其中手术证实为APA者3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包括CCT前后的血浆醛固酮浓度(plasma aldosterone concentration,PAC)、醛固酮/肾素比值(aldosterone to renin ratio,ARR)以及CCT后的醛固酮抑制率(%)进行比较,并绘制CCT前后相关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与PA组相比,APA患者确诊时高血压病程较短,低血钾发生率更高,血钾平均水平更低,两者的血压水平、性别分布、血钠水平、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组CCT前ARR及CCT后PAC、ARR、醛固酮抑制率均较PA组高,其中CCT前后ARR均对APA有诊断价值:CCT前ARR临界点为7.12时,灵敏度为35.85%,特异度为77.78%;CCT后ARR临界点为4.23时,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2.22%;两者对PA分型的诊断价值相当。CCT前ARR>7.12联合低血钾的诊断特异度高达80%。结论:CCT前后ARR对APA的诊断均具有临床价值,当联合低血钾时诊断特异度增高。
董博马晓伟郭晓蕙高莹张俊清
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腺瘤卡托普利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