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37 被引量:191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贝朗麻醉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术后
  • 9篇神经阻滞
  • 9篇罗哌卡因
  • 8篇镇痛
  • 8篇术后镇痛
  • 8篇关节
  • 5篇手术
  • 5篇坐骨
  • 5篇坐骨神经
  • 5篇膝关节
  • 5篇关节置换
  • 5篇臂丛
  • 4篇置换术
  • 4篇膝关节置换
  • 4篇麻醉
  • 4篇股神经
  • 3篇镇痛效果
  • 3篇神经传导阻滞
  • 3篇神经刺激
  • 3篇神经刺激器

机构

  • 36篇北京积水潭医...
  • 5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7篇张伟
  • 9篇胡焱
  • 7篇姚长智
  • 7篇王庚
  • 6篇孙晓雄
  • 6篇朱丰
  • 6篇刘雪冰
  • 4篇陶岩
  • 4篇杨拔贤
  • 4篇方力
  • 4篇周雁
  • 4篇李世忠
  • 4篇苑贵敏
  • 3篇何锡强
  • 3篇张文超
  • 3篇章彦
  • 3篇赵尧平
  • 2篇岳云
  • 2篇陈晓菲
  • 2篇刁淑华

传媒

  • 7篇北京医学
  • 5篇中华麻醉学杂...
  • 5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医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硝普钠与前列腺素E1控制性降压时对血清IL-6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硝普钠 (SNP)和前列腺素E1(PGE1)在行控制性降压时 ,对血清IL 6浓度的影响。方法  2 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NP组 (S组 )与PGE1组 (P组 ) ,每组 12例。均为全麻。控制性降压SNP自 1μg·kg-1·min-1开始 ,PGE1自 0 .1μg·kg-1·min-1开始 ,直至将平均动脉压降至 5 0mmHg ,并维持 1h。分别在麻醉前、降压前、降压 1h、停降压 1h后采血送检。结果 停降压 1h后 ,两组血清IL 6与降压前比较均升高 ,且差异均有显著性(S组P <0 .0 5 ,P组P <0 .0 1)。两组间比较 ,P组较S组升高更加显著 (P <0 .0 5 )。结论 SNP与PGE1行控制性降压时 ,均可使血清IL 6增高。但IL 6升高是在停降压 1h后 ,亦即手术开始 2h后 ,同时SNP与PGE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陈晓菲孙晓雄牛捷平张伟
关键词:硝普钠前列腺素E1控制性降压白细胞介素6血清外科手术
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镇痛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80例拟行足趾畸形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组(A组)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神经阻滞时均使用0.5%罗哌卡因,A组患者依次阻滞隐神经、胫后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每一根目标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3ml。P组患者腘窝坐骨神经周围注射0.5%罗哌卡因15ml。观察并记录神经阻滞的操作时间、术后2h、6h、12h、24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4个时间段足部背屈趾屈出现的例数(2~6h、>6~12h、>12~24h、>24h)。结果A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显著长于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足部背屈趾屈运动功能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足部背屈趾屈运动功能影响小于P组患者,且运动恢复快于P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均能为足趾畸形矫正患者提供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前者操作时间较长,但是对患者足部运动功能影响小,在保留患者足部背屈和跖屈的运动方面有优势,而且运动恢复快,便于患者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陈晨陶岩王庚周雁张伟赵尧平
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罗哌卡因
神经刺激器在小儿腋入臂丛麻醉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法与传统的搏动法在小儿腋入臂丛阻滞麻醉中的效果、麻药用量及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拟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腋入搏动组(P组)20例和腋入神经刺激器组(S组)21例,分别用0.25%罗哌卡因(2.5mg/kg)行腋入臂丛麻醉。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开始后5、20、35、50min及术后30min患儿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及穿刺过程中是否有出血及麻醉的潜伏期、手术时间、手术开始时患儿的反应和术中使用麻药剂量等指标。结果手术开始后5、20min时P组患儿的心率为(116.3±13.2)次及(110.3±9.9)次,明显快于S组的(105.1±9.6)次及(98.2±7.9)次,P组操作过程中出血者4例,明显多于S组的1例,P均<0.05。结论儿童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腋入臂丛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可减少穿刺时的出血。
姚长智苑贵敏方力章彦张伟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臂丛麻醉小儿臂丛阻滞麻醉血流动力学影麻醉前
硬膜外阻滞对复合麻醉患者术中内脏灌注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0.25%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L2,3)对复合麻醉下全髋置换患者术中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和全麻组(G组),分别于硬膜外给药前(T0)、切皮前(T1)、切皮后30min(T2)和60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记录动脉血pH(pH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胃黏膜pH(pHi)、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和PgCO2与PaCO2的差值(PCO2gap)。结果各时点pHa、PaCO2、pHi、PgCO2、PCO2gap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L2,3,0.25%罗哌卡因)对复合麻醉患者术中内脏灌注无明显影响。
张伟杨拔贤孙晓雄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内脏灌注
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随后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与前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各7.5 m L。B组使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7.5 m 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注药后15 min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的3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态VAS评分分别为(2.5±0.5)分和(2.8±0.9)分,明显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2.8±0.5)分和(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8)分和(3.0±0.9)分,明显低于B组的(3.5±0.7)分和(3.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连续股神经置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并发症。
胡焱郑少强刘雪冰张伟张文超
关键词:股神经闭孔神经膝关节
酪氨酸血症Ⅰ型肝移植术后双侧膝外翻手术一例
2015年
患者,男,6.6岁,3年前发现右膝关节外翻,下肢肌力差,曾于当地医院就诊,佩戴支具1年,右膝关节外翻无明显改善;2年半前患儿出现左膝外翻,诊断为“佝偻病”,口服钙磷合剂1年,1年前复查CT时发现肝硬化,经检查后诊断为“酪氨酸血症Ⅰ型”,住院治疗半月后出院,建议口服维生素B1、C、左卡尼丁和钙剂。
张文超张伟王庚
关键词:酪氨酸血症膝外翻下肢肌右膝关节新生儿肝炎晚发型
术中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氧化与抗氧化指标的观察
2005年
目的 观察臂丛神经损伤探查松解术患者,手术中应用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方法时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 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评价其可行性及4种控制性降压药之间是否有差异。方法 用比色法对上述试验项目进行检测。结果 应用了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方法的臂丛神经损伤探查松解术患者,与术前相比,只有术后SOD值4组都比术前增高,其均值分别为136 .5、127 .0、135 .5、115 .1NU/ml,但经统计学分析,NO、SOD、MDA、T AOC测定值,每组术前与术后降前、结束降压时及降后1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降压药有一共同趋势,即在结束降压时NO值比降压前增高,其均值分别为35 .1、30 .5、39 .0、34. 2μmol/L,而SOD值比降压前降低,其均值分别为119. 8、125. 8、111 .3、107 .7NU/ml,但经统计学分析, 4组降压药降前与结束降压时及降后1h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在臂丛神经损伤探查松解术中,应用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方法在组织水平证实,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保证机体各器官的灌注和供养充分,对全身各器官氧的供需平衡没有明显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4种控制性降压药物之间没有显著区别,对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的能力均无明显影响。
葛艳玲张会英孟瑞芳高和花孙晓雄张伟
关键词:血液稀释抗氧化指标控制性降压总抗氧化能力T-AOCOD值
连续股神经阻滞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连续股神经阻滞不同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3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引导置入连续股神经阻滞导管5 cm、10 cm或20 cm,通过导管给予0.33%盐酸罗哌卡因30 mL后连接镇痛泵用于术后镇痛。记录术后24 h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的阻滞程度,术后24 h和48 h静息和运动时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20 cm组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效果优于5 cm组和10 cm组,5 cm组与10 cm组阻滞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术后镇痛,置入导管5 cm、10 cm和20 cm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朱丰胡焱张伟
关键词:股神经神经传导阻滞
罗哌卡因神经束内或周围给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束内或周围给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72只,体重220~250 g,采用血管夹压迫一侧坐骨神经2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18):损伤神经束内或周围注射生理盐水(Intra-NS组,Epi-NS组)、1%罗哌卡因(Intra-Ropi组,Epi-Ropi组)0.2 ml.于给药后1、3、7、14、21、28 d时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给药后14、28 d时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NCV),观察神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Epi-NS组、Epi-Ropi组和Intra-NS组各时点SFI均依次升高(P<0.05或0.01),给药后28 d时SFI恢复,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纤维和髓鞘无明显病理改变;与Epi-NS组、Epi-Ropi组和Intra-NS组比较,Intra-Ropi组给药后3~28 d SFI、给药后14、28 d时NCV降低(P<0.05或0.01).给药后28 d时神经纤维粗细不一,髓鞘较薄.结论罗哌卡因神经束内给药可显著延迟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的恢复,而神经周围给药对神经恢复无影响.
张伟李世忠杨拔贤
关键词:酰胺类坐骨神经
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一针两点注射(SPDI)下肢神经阻滞用于小儿马蹄足术后早期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行择期小儿马蹄足手术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小儿马蹄足手术治疗,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SPDI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儿均使用0.3%罗哌卡因行局部麻醉,SPDI组采用SPDI内收肌管阻滞(ACB)+前路坐骨神经阻滞(SNB),对照组采用ACB+腘窝入路SNB。记录两组阻滞操作时间、术后恢复室患者改良面部表情评分(FLACC)、拔管后恶心呕吐及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SPDI组的阻滞操作时间较对照组短[(188±75)s比(296±120)s](P<0.05)。SPDI组术后24 h恶心呕吐3例(15.0%),对照组2例(10.0%),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24 h的FLACC评分呈升高趋势,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24 h内均未使用辅助镇痛药物。结论超声引导下SPDI的ACB和前路SNB的操作时间短,可达到良好的术后早期镇痛效果。
陶岩赵尧平张伟周雁王庚
关键词: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罗哌卡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