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雄
-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学术著作插图的创新与价值——以魏耕原《盛唐名家诗论》为中心
- 2016年
- 魏耕原的新著《盛唐名家诗论》,精心选择古今书画名作130多幅作为插图。用经典书画的传播来阐释盛唐诗,突显了插图的学术价值,拓展了学术研究的纵深度,研究理路独辟蹊径。正文、插图、赏析文字三点一位的格局,精湛的构图分析和活泼生动的说明文字,无不与所论诗歌紧密结合,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爽目清心的美感享受。
- 张二雄
- 关键词:插图学术价值
- 说“接吻”被引量:1
- 2013年
- "接吻"一词最早见于《聊斋志异》,表示抵触着嘴唇进行某一动作,是两个词,意义不同于现在意义上的"亲嘴",与之用法相同者还有"接唇"。
- 张二雄
- 关键词:接吻
-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的恋情诗比较
- 2015年
- 《诗经·国风》和《楚辞·九歌》的恋情诗在内容主题和艺术审美上有不少共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异。首先二者原型都是民歌,且同用复沓手法;其次在比兴物象上同时出现象征情爱的同类物象,但有现实型与浪漫型之分;在结构上都惯用虚实结合的幻想与想象,情感格调上却有着明快与伤感之别,显示了同中见异的审美趣向。
- 张二雄
- 关键词:恋情诗复沓比兴心理刻画
- 《九歌》的篇目结构与祭祀体制
- 2014年
- 《东皇太一》和《礼魂》以全能视角对祭祀场面作纪实性的客观描绘,用敷式的铺排记叙;而《九歌》中间九篇是故事性的、主观性的、自我性的,所以使用了大量的第一人称和虚词,是比兴式的白描记叙。"东皇太一"是《九歌》祭祀娱神的主体,其他诸神处在助祭的地位,所以在《九歌》中存在两个不同体制下的祭祀娱神场面。
- 张二雄
- 关键词:《九歌》篇目结构纪实性故事性
- 《离骚》疑义补阙
- 2012年
- 在《离骚》中,"骐骥"一词仅一见,屈原用于自喻,用法同后面的"鸷鸟";"擥木根以结茝兮"中的"以",是表并列意义的连词,用法相当于"而"。此句与后面三句合起来,表示六个相互独立的动作;"告余以不好"中的"告",即告诉、告知,"不好"是名词性短语,作"告"的宾语;"莫好修"中的"莫",不是疑词,而是副词,义为不。
- 张二雄魏耕原
- 关键词:《离骚》《楚辞章句》补阙
- 屈《骚》辨证释例
- 2012年
- 《离骚》是在古楚国民歌的沃土中结出的一朵奇葩,其文感情充溢,跌宕起伏,幻化无极。然而它保留了楚地特有的音韵、音调;用的是楚国习常的句法、结构;记述了楚地独有的虫鱼、花草。缘于以上诸端,给后来的注家带来了相当的困难,期间一些问题的争论可谓"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本文拟就其中"众芳"、"常"、"哲王"、"国无人莫我知兮"几个词句,就已往注家注解提出疑义,补阙相析。
- 张二雄
- 关键词:《离骚》洪兴祖《楚辞章句》辨证
- 诗词注解存疑两则
- 2012年
- “诗无达诂”,就是说在分析一首诗的情境、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时。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只要合乎情理且能自圆其说即可。然对诗词的构词规律、语法现象、词意的理解却不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张二雄
-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诗词
- 《楚辞》“先路”“斋速”解诂被引量:1
- 2019年
- 《离骚》中的“先路”并不是“圣王之道”或“前路”的意思,“先路”即先辂,是古代天子或诸侯使用的一种车子,这一点从文章学角度,即《离骚》中的车马并举也能说明。《九歌·大司命》中的“斋速”即齐肃,齐肃同义连文,不可分释,意思是恭敬庄重的样子。
- 张二雄
- 关键词:《离骚》
- 一部揭开“秦隶”面纱的开山之作——李甫运先生《秦隶》读后
- 2014年
- 李甫运先生《秦隶》一书将评史、文字、书法三者有机统一,从多维视角阐释了秦隶的艺术特质和历史地位,是一部集学术考究、艺术审美、关照现实于一体的典范之作。是书的学术价值尤其值得重视,著者对秦隶的演变源流和历史定位提出了有别流俗的观点,指出秦隶从秦孝公至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已成为举国上下的日常用字,秦始皇"书同文"不是指小篆,而是指秦隶,这在文字学史的研究中,将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 张二雄
- 关键词:源流书法艺术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