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庄伟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季节内变化
  • 2篇海面
  • 2篇海面高
  • 2篇海面高度
  • 1篇动力机制
  • 1篇盐度
  • 1篇正压
  • 1篇中尺度
  • 1篇溶解氧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 1篇年际
  • 1篇年际和年代际...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学
  • 1篇热带
  • 1篇热带太平洋
  • 1篇热带西太平洋
  • 1篇物理海洋学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海南省海洋与...

作者

  • 6篇庄伟
  • 3篇杜岩
  • 2篇王东晓
  • 2篇刘钦燕
  • 1篇隋丹丹
  • 1篇谢强
  • 1篇吴湘玉
  • 1篇夏华永
  • 1篇刘长建
  • 1篇齐义泉
  • 1篇舒业强
  • 1篇肖贤俊
  • 1篇贺志刚
  • 1篇方国洪
  • 1篇王天宇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热带西太平洋和南印度洋近20年来的海面高度变化及其动力联系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卫星遥感和现场观测资料,结合线性Rossby波诊断解,研究了近20年热带太平洋和印度洋暖池区海面高度的快速升高趋势.结果表明,两大洋热带区域同步的海面上升趋势通过印度尼西亚海的海洋波导通道联系在一起,其动力关联主要发生在温跃层深度,表现为热带太平洋的海面高度低频波动信号通过印度尼西亚海传至印度洋,并影响到南印度洋的东部海区,而南印度洋西部的海面变化主要受印度洋内区局地风场的调制.超前-滞后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东南印度洋海面高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信号分别源自太平洋赤道和近赤道海区,分别受到了太平洋赤道风应力异常和近赤道风应力旋度异常的调控,并且分别与ENSO的年际过程和PDO的年代际过程密切相关.
王天宇杜岩庄伟WANG JinBo
关键词:海面高度热带太平洋南印度洋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与南海西边界流有关的区域海洋学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从动力学角度,回顾了与南海西部主流系及其涡旋研究有关的南海物理海洋学的进展.主要内容涉及南海西边界流漂流浮标观测、西边界流源区涡旋遥感观测、西边界流源区跨陆架交换、涡流相互作用、西边界流年际变化、西边界流区海气相互作用、南海贯穿流等方面的进展.西边界流是一个强流系,其与季节和年际变化相关的结构特征、变率及跟某些动力过程的关联有待研究.在西边界流变率、涡旋环流相互作用、海气过程以及南海贯穿流取得了以下成果:(1)利用漂流浮标观测样本对南海西边界环流进行分析,指出南海西边界表层环流在到达越南中部沿岸后伴随着流幅变窄的同时流速加强;探讨了南海北部环流变化机理,定量诊断南海西边界流北支冬季逆风流产生的动力机制;利用航次数据对18°N断面的经向地转流进行诊断,表明南海西边界流的经向输送年际变化明显;(2)结合航次观测数据,对2003/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2个反气旋涡旋和2007年夏季18°N附近的3个反气旋涡旋进行研究,指出冬季2个涡旋产生后以罗斯贝(Rossby)波速度(约0.1m/s)沿北部陆坡向西南方向传播,并初步揭示了南海西边界环流与夏季3个涡旋的相互作用;南海北部陆架区涡旋西南向传播最大(最大为0.09m/s),而越南以东海域涡动能(EKE)最大,这都说明涡旋活动与南海西边界流存在强的相互作用;(3)发现南海西边界流附近海表面温度(SST)强的季节内振荡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此区域冬季SST季节内变化会使潜热季节内信号减弱20%;(4)探讨了南海贯穿流的长期变化特征以及与整个太平洋环流系统的相互关联.
王东晓刘钦燕谢强贺志刚庄伟舒业强肖贤俊宏波吴湘玉隋丹丹
关键词:西边界流季节内变化
南海北部次表层高盐水的季节变化及其与西北太平洋环流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次表层高盐水(〉34.68‰)作为北太平洋热带水(NPTW)的示踪, 可用来研究黑潮入侵, 了解南海与太平洋的水体交换.文章利用基于高分辨率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COM)的海洋再分析资料, 研究了南海北部次表层高盐水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模拟结果显示, 南海北部高盐水位于100-200m 水深, 最西可达111°E, 其体积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12 月达到极大值, 6 月达到极小值.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其季节变化主要受低纬度西北太平洋大尺度环流的调制, 与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的季节变化(1 月到达最北端、6 月到达最南端)呈现很好的相关性.受太平洋大尺度风场的影响, 北赤道流分叉点上半年(下半年)向南(北)移动, 导致黑潮输运增强(减弱), 通过吕宋海峡进入南海的盐通量减少(增加), 从而使南海次表层高盐水的盐度降低(升高).吕宋海峡断面的流速和盐通量分布特征显示, 西太平洋高盐水主要通过吕宋海峡中部(20?~21?18?N)进入南海北部.
王爱梅杜岩庄伟王发云齐义泉
关键词:盐度
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海洋联系及动力机制
王东晓方国洪甘剑平刘钦燕庄伟
该项目属物理海洋学和气候学研究领域。增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灾害风险防范及应急管理能力是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内容之一。南海是中国海洋权益核心区域之一,有效实现南海动力过程预报、水文环境保障和与之相关...
关键词: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气候学气候变化
南海海面高度和涡能量的季节内变化特征
庄伟
关键词:海面高度季节内变化
2009-2010年冬季南海东北部中尺度过程观测被引量:5
2012年
根据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海域2009-2010年冬季航次的CTD调查资料,发现西北太平洋水在上层通过吕宋海峡入侵南海,其对南海东北部上层水体温盐性质的影响自东向西呈减弱趋势,影响范围可达114°E附近。入侵过程中受东北部海域反气旋式涡旋(观测期间,其中心位于20.75°N,118°E附近)的影响,海水的垂向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涡旋中心区域,上层暖水深厚,混合层和盐度极大值层显著深于周边海域。该暖涡在地转流场、航载ADCP观测海流及卫星高度计资料中均得到了证实。暖涡的存在还显著影响了海水化学要素的空间分布,暖涡引起的海水辐聚将上层溶解氧含量较高的水体向下输运,使次表层的暖涡中心呈现高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刘长建庄伟夏华永杜岩
关键词:南海东北部溶解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