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寇彩化

作品数:19 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岩石
  • 6篇软流圈
  • 4篇地质
  • 4篇岩石学
  • 4篇软流圈上涌
  • 3篇单斜辉石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质结构
  • 3篇地幔
  • 3篇地幔柱
  • 3篇新元古代
  • 3篇玄武岩
  • 3篇元古代
  • 3篇中国东部大陆
  • 3篇深部
  • 3篇深部地质
  • 3篇深部地质结构
  • 3篇特提斯
  • 3篇锆石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博物...
  • 3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西安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19篇寇彩化
  • 8篇李廷栋
  • 6篇刘燕学
  • 6篇丁孝忠
  • 6篇李宏博
  • 6篇张招崇
  • 6篇廖宝丽
  • 5篇张恒
  • 4篇耿树方
  • 3篇刘勇
  • 3篇刘平
  • 2篇汪云峰
  • 2篇肖庆辉
  • 2篇黄河
  • 2篇侯通
  • 2篇吕林素
  • 2篇李永生
  • 1篇高林志
  • 1篇潘桂棠
  • 1篇陆松年

传媒

  • 4篇岩石矿物学杂...
  • 3篇岩石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中国东部和海...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墙群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几何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对近几十年来岩墙群在构造环境、侵位模式、形成机制、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几何学和比较行星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为岩墙群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岩墙群主要与伸展构造环境有关,是岩浆侵位事件(如地幔柱)造成上覆地壳形成裂隙系统,岩浆随后灌入而形成的。岩墙群的侵位模式主要有垂向和侧向两种,也可能是两种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岩墙群的岩性多样,但主要是超基性-基性岩,说明其与深部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对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研究可揭示岩浆事件的构造环境、岩浆演化过程以及源区特征。放射性岩墙群的几何学特征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其收敛中心被认为是地幔柱的中心位置。岩墙群是古陆重建十分重要的"契合点",对古陆重建研究十分有帮助。类地行星(金星)巨型放射状系统很可能是岩墙群系统,暗示了地球上也存在过这种完整的巨型放射状岩墙群系统。岩墙群对于古陆重建、地幔柱中心的指示、地幔源区示踪、火山机构以及区域岩浆演化的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李宏博张招崇吕林素汪云峰寇彩化廖宝丽李永生
关键词:岩墙群几何学类地行星
桂北地区丹洲群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8
2017年
桂北丹洲群顶部拱洞组粉砂岩的碎屑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和Th/U(0.2~2.4)值显示,它们均为岩浆成因的锆石。锆石^(206)Pb/^(238)Pb年龄分布在730~769Ma和771~850Ma之间,这些锆石的Hf同位素成分范围较大,ε_(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8.4~11.4和1020~2812Ma。此外,样品中还有一些年龄较老的锆石颗粒,^(207)Pb/^(206)Pb年龄为1910~3140Ma,ε_(Hf)(t)值和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分别为-13.6~3.4和2740~3635Ma。结合前人的研究推测,桂北丹洲群拱洞组沉积年龄小于等于706±10Ma,物源主要由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岩浆岩组成,也有少量太古宙岩浆岩的加入。推测中国华南地区存在对应于Rodinia超大陆聚合相关的格林威尔运动的响应。根据已测锆石的ε_(Hf)(t)值和Hf二阶段模式年龄推断,研究区地壳生长主要经历3个阶段:(1)3.64~3.25Ga,初生地壳出现在3.64Ga;(2)2.98~2.37Ga;(3)2.19~1.28Ga,地壳生长的主要时期。
寇彩化刘燕学李廷栋黄河张恒
关键词:HF同位素RODINIA超大陆地壳生长
赣东北中元古界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3
2015年
本文首次测得江西弋阳中元古界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154±5 Ma。测定发现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高SiO_2(73.53%~81.11%),低CaO(0.06%~0.11%)、Na_2O(0.05%~2.77%),K_2O为2.16%~6.43%和Al_2O_3为11.06%~13.96%;在Zr/TiO_2—Nh/Y微量元素分类图解上绝大多数样品落于碱性流纹岩区域;在SiO_2—FeO/MgO图解中绝大多数样品位于钙碱性岩石系列区域;稀土总量(ΣREE)为182.48×10^(-6)~818.82×10^(-6),轻稀土较富集,铕明显负异常(δEu=0.20~O.45);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表现出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Ti、P)和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La、Ce、Zr、Hf、Sm)。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的锆石的ε_(Hf)(t)值分别为-6.1~5.3和-2.3~4.8,两阶段Hf模式年龄分别为1653~2380 Ma和1675~2132 Ma。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流纹岩的成因主要为岩石圈拆沉,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并由此造成的古元古代晚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综上认为,铁沙街组石英角斑岩和流纹岩形成于中元古界后造山阶段的板内环境,可能与华夏陆块板内裂谷减薄开裂阶段的地幔物质上涌有关。
张恒李廷栋高林志耿树方丁孝忠刘燕学寇彩化
关键词:石英角斑岩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锆石HF同位素赣东北
三江古特提斯南段剑川苦橄玢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古特提斯构造域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史,包括古特提斯洋的开启、俯冲和闭合,随之新特提斯洋的开启,古生代-中生代时期由于弧-陆碰撞而发生的造山作用,以及喜马拉雅期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剑川位于古特提斯洋缝合带南段,该地区出露O...
寇彩化张招崇黄河廖宝丽李宏博
关键词:岩石学地球化学
滇西剑川苦橄玢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电子探针对滇西剑川的二龙和满元两个地区苦橄玢岩和苦橄质堆晶岩中的单斜辉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单斜辉石属于普通辉石,具有贫硅、贫碱、高钙和低氧逸度的特征。在单斜辉石形成过程中,阳离子间普遍发生类质同像替代。单斜辉石温压计算结果显示,二龙和满元苦橄玢岩的形成温度(1 324~1 428℃)和压力(1.5~2.9 GPa)明显低于满元苦橄质堆晶岩的温度(1 439~1 462℃)和压力(3.0~3.2 GPa),二龙和满元苦橄玢岩的形成深度也比满元苦橄质堆晶岩的深度(99~106 km)浅,整体看来,剑川苦橄玢岩形成的温度和压力较高,来源较深,可能是软流圈沿断裂带上涌导致上地幔部分熔融的结果,也可能是地幔柱活动所导致。
寇彩化张招崇廖宝丽李宏博侯通
关键词:单斜辉石地幔柱
三江古特提斯南段剑川苦橄玢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古特提斯构造域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史,包括古特提斯洋的开启、俯冲和闭合,随之新特提斯洋的开启,古生代-中生代时期由于弧-陆碰撞而发生的造山作用,以及喜马拉雅期的陆-陆碰撞造山作用。剑川位于古特提斯洋缝合带最南端,该地区出露...
寇彩化
关键词:地质年代学地球化学岩石成因OIB
文献传递
起源于板片窗的苦橄玢岩:从古特提斯到新特提斯构造的转化
寇彩化张招崇黄河侯通廖宝丽李宏博
文献传递
滇西剑川OIB型苦橄玢岩:俯冲板块断离的产物?被引量:10
2011年
滇西剑川地区出露小规模的OIB型苦橄质次火山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其中橄榄石主要为贵橄榄石,Mg#最高可达88.8。全岩SiO2含量为43%~48%,MgO含量为12%~24%。根据橄榄石-熔体平衡原理,恢复的原始岩浆为苦橄质岩浆(MgO=13%,FeO=10%)。苦橄玢岩的微量元素标准化图解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具有相对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的特点。此外,斑晶橄榄石中普遍含有熔融包裹体和尖晶石包裹体。尖晶石属于富铬尖晶石,Cr#最高可达69.0,且尖晶石具有较低的Al2O3(12.5%~18.6%)和较高的TiO2(0.2%~1.7%)含量。微量元素模拟结果表明,苦橄质岩浆是高温高压(T≈1470℃,P≈2.7GPa)条件下石榴子石相橄榄岩低度部分熔融(4%~7%)的产物。结合苦橄玢岩的分布特征,推测苦橄质岩浆的形成可能与中新世时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高角度深俯冲过程中板片的断离导致软流圈物质沿着板片窗上涌而发生熔融有关。
寇彩化张招崇侯通廖宝丽李宏博
关键词:软流圈上涌
湘西通道地区新元古代长界橄榄辉石岩中单斜辉石矿物学特征及其板内裂谷成因论证被引量:7
2017年
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主要组成矿物为单斜辉石、橄榄石和斜长石,还具有少量的Ti—Fe氧化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对江南造山带西段湘西通道地区长界橄榄辉石岩单斜辉石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斜辉石属于顽透辉石和普通辉石。长界橄榄辉石岩单斜辉石较富镁而贫铁,并且还具有高硅、贫碱、低钙的特征,其母岩浆属于拉斑玄武系列。单斜辉石温压计算结果显示,橄榄辉石岩的形成温度为1260~1383℃,压力为1.5~2.6GPa,深度为50~86km,平均深度为73km。整体来看,长界橄榄辉石岩形成的温度基本与软流圈地幔的温度(1280~1350℃)相当,其形成深度为约73km的地幔深处,且在这种温压条件下,软流圈地幔可以发生减压熔融。单斜辉石的成分特征显示示长界橄榄辉石岩是板内拉斑玄武岩,指示其构造背景为裂谷环境。另外,单斜辉石具低的Al_2O_3(0.02%~5.51%)、TiO_2(0~0.46%)和Na_2O(0.01%~1.44%)的特征,这可能是单斜辉石寄主岩石岩浆源区受到俯冲熔体/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所导致。结合作者和前人的研究结果,我们推测长界橄榄辉石岩源区为软流圈地幔,其形成可能与裂谷作用导致软流圈物质上涌并发生熔融有关,且在形成长界橄榄辉石岩之前,软流圈地幔已经遭受过俯冲熔体/流体的交代改造作用。
寇彩化刘燕学李廷栋丁孝忠张恒陆济璞
关键词:单斜辉石
识别洋陆转换的岩石学思路——洋内弧与初始俯冲的识别被引量:63
2016年
阐述了洋陆转化形成的洋内弧与初始弧的岩石组合序列及其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岩浆弧是由洋陆转化以及底侵的壳幔转化共同作用形成的认识,前弧环境是洋陆转化形成初生大陆的场所,由特征的类似洋中脊的洋内弧前弧玄武岩类构成。大陆的形成过程如下:从地幔中生长出洋壳,从洋壳中的洋陆转化生长出不成熟的弧陆壳,最后从弧陆壳底侵的壳幔转化中长出成熟的陆壳。这样,地壳的生长和形成主要通过岩浆增生作用来实现。
肖庆辉李廷栋潘桂棠陆松年丁孝忠邓晋福冯益民刘勇寇彩化杨琳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