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鑫
-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基于流场分布的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设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场分布的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渗流场理论,以实现水流在床体各处均匀分布为目的,以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数学模型为设计计算依据,对影响潜流人工湿地流场分布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化设计...
- 白少元宋志鑫解庆林王敦球游少鸿
- 潜流人工湿地流场分布与基质堵塞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4年
- 堵塞是潜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运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难题,影响了人工湿地使用年限。为了进一步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基质堵塞机理,查明流场分布与基质堵塞的关系,在查阅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人工湿地堵塞成因及其受流场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同时探讨了流场分布与水力负荷、基质材料、不同粒径基质的分层填充、植物根系分布的关系,并对流场分布的研究方法(示踪及数值模拟)、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宋志鑫丁彦礼解庆林白少元游少鸿
-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水力负荷基质植物根系
- 滏阳河典型河段沿河垃圾分布及河岸垃圾氨氮入河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针对海河流域汛期降雨淋溶和冲刷作用使沿岸垃圾中氨氮大量入河现象,选择滏阳河典型河段牛尾河、北澧河作为研究对象,对沿岸垃圾存量及堆放位置、垃圾种类进行实地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厨余垃圾和秸秆垃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模拟降雨实验,研究沿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牛尾河、北澧河沿河垃圾分布与沿河村落分布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牛尾河郊区段、牛尾河任县段及北澧河段上游,牛尾河郊区段垃圾分布呈现量大且分布集中的特点,占研究区域垃圾总量的60.9%,北澧河段垃圾存量较小且分布松散,占垃圾总量的18.1%,垃圾类型以生活垃圾为主,堆放在沿河两岸;模拟30°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和模拟15°岸坡厨余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接近,分别为0.233 mg·mm-1·m-3和0.236 mg·mm-1·m-3,说明河岸角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通量影响较小.模拟30°河岸厨余垃圾着重夯实土壤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0.196 mg·mm-1·m-3,说明土壤密实度通过影响下渗流量和下渗浓度对垃圾氨氮入河量有一定影响.模拟30°河岸秸秆垃圾较夯实土壤情况垃圾氨氮入河通量最小,为0.0533 mg·mm-1·m-3,说明秸秆垃圾氨氮入河贡献量小于厨余垃圾.本研究首次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定量分析了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为北方河网区域傍河垃圾氨氮入河通量的精确定量计算提供了重要参考.
- 郎超单保庆李思敏张文强张超宋志鑫
- 关键词:氨氮污染模拟降雨
- 一种基于流场分布的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设计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场分布的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渗流场理论,以实现水流在床体各处均匀分布为目的,以三维有限差分地下水流动数学模型为设计计算依据,对影响潜流人工湿地流场分布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化设计...
- 白少元宋志鑫解庆林王敦球游少鸿
- 文献传递
- 美人蕉根系对不同基质结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了研究植物根系对不同基质结构潜流人工湿地水力特性的影响,根据填料渗透系数,分别设置单层及多层基质结构潜流人工湿地小试实验系统,以美人蕉作为湿地植物,在植物栽种前与成熟后对两系统分别开展示踪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美人蕉根系对于单层结构人工湿地水力特性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效体积从0.49提高到了0.53,短路值由0.60降低到0.41,水力效率提高最大由43%提高到59%.比较而言,植物根系对多层结构湿地有效体积和短路值有轻微负面影响,而对水力效率则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由64%提高到83%).此外,植物成熟后,两人工湿地系统中示踪剂回收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单层结构湿地降低较显著,回收率由72%降到62%.可见,植物根系对系统水力特性有较大影响,应在人工湿地设计过程中给予考虑.
- 宋志鑫白少元解庆林游少鸿丁彦礼何珊
-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水力特性示踪试验
-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流场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为了解决传统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床体结构设计方面的随意性与经验化问题,以流场均匀分布为目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人工湿地床体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包括人工湿地基质填充厚度、床体长宽比例、构建尺度、主体填料区的分层填充方式,解析基质结构的配置规律,实现各参数的定量化。模拟结果表明,填料的分层配置对流场分布的影响很大。在基质厚度为0.6 m,长宽比为5∶3,且填料按照渗透系数指数规律分层填充的情况下,流场分布较均匀。在此基础上,根据模拟结果所确定的结构参数构建潜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并与传统结构人工湿地进行对照,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36 h时,分层填充与单层填充方式的人工湿地对COD、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89%、82.72%、69.69%和29.84%、39.15%、31.83%,结构优化后的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 丁彦礼何珊宋志鑫白少元解庆林游少鸿
-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结构优化数值模拟长宽比
- 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与水力特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实验手段,研究基质结构与系统水力特性的相关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填料渗透系数对人工湿地水力效率影响很大,单层结构人工湿地系统中,填料渗透系数越大,流场分布越不均匀;由上到下填料渗透系数逐渐增加的分层填充方式能有效避免短流及死区的发生,提高系统水力效率.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构建两个人工湿地对比小试实验系统,并开展示踪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示踪实验结果表明,分层填充结构水力特性显著优于单层结构潜流人工湿地,二者有效体积比分别为0.87和0.49.可见,数值模拟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结构参数优化方面.
- 白少元宋志鑫丁彦礼游少鸿何珊
- 关键词:潜流人工湿地VISUALMODFLOW数值模拟示踪